一种新型旋压成型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9957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旋压成型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旋压成型机,包括基座、调节机构总成、主轴、主轴轮和刀具安装机构,所述主轴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上方,该主轴的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连接有主轴轮,所述刀具安装机构正对所述主轴轮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调节机构总成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在所述主轴的上方平行安装有阻退轴,该阻退轴穿过调节机构总成并通过轴承座与调节机构总成连接,在阻退轴上设有阻退轮,所述调节机构总成能够对所述阻退轴位置上下调整,采用以上结构加工时通用性强,在加工过程中适应不同尺寸工件的抵紧,保证了旋压成型加工的正常进行。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旋压成型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旋压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旋压成型机。
【背景技术】
[0002]旋压成型是一种采用旋压机装置将金属板材沿着成型模的外周缘形状,加以旋压成型的加工方式,它可以拉伸、翻边或者成型加工,旋压成型可以运用在轴对称的加工中心的金属制品上,例如机械、汽车零部件、水壶、锅体以及其他容器的加工。目前在风机风筒的制作中也较多的采用了旋压成型的方式,它是通过一种新型旋压成型机将风筒两侧外边缘翻转90度得到法兰盘式的翻边,现有的一种新型旋压成型机在阻退轴上设有阻退轮,所述阻退轮的作用在于将工件抵紧,防止在加工时工件向后滑动,但是根据工件尺寸的不同,阻退轮的位置应该进行调整,而现有的一种新型旋压成型机难以对阻退轮的位置进行调整,即是能够调整,其调整结构也较为粗糙,因此设计一种能够结构简单,通用性强的调节机构对阻退轮位置进行调整成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性强的新型旋压成型机。
[0004]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新型旋压成型机,包括基座、调节机构总成、主轴和主轴轮,所述主轴安装在所述基座的上方,该主轴的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连接有主轴轮,所述调节机构总成安装在所述基座上,在所述主轴的上方平行安装有阻退轴,该阻退轴穿过调节机构总成并通过轴承座与调节机构总成连接,在阻退轴上设有阻退轮,其要点是:所述调节机构总成包括正对设置的第一调节机架和第二调节机架;
[0006]所述第一调节机架由第一底架和固定在该第一底架上的第一支撑架构成,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架由第二底架和固定在该第二底架上的第二支撑架构成,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架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主轴位于所述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的下方;
[0007]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内均安装有所述轴承座,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端开有螺纹孔,在该螺纹孔中穿设有第一调节丝杆,该第一调节丝杆下端与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内的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端开有螺纹孔,在该螺纹孔中穿设有第二调节丝杆,该第二调节丝杆下端与于所述第二支撑架内的轴承座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丝杆的上部固套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二调节丝杆的上部固套有第二蜗轮,在所述第一调节丝杆和第二调节丝杆的顶部设有连接板,在所述连接板的下方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分别啮合的蜗杆,在所述蜗杆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旋转手柄和第二旋转手柄。
[0008]采用以上结构,加工时,阻退轮将工件抵紧,防止在加工时工件向后滑动,为了加工不同尺寸的工件,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安装所述阻退轮的阻退轴可以上下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尺寸工件的抵紧,故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强,以上结构中,转动第一旋转手柄或第二旋转手柄,从而使得蜗杆转动,由于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的存在,第一调节丝杆与第二调节丝杆同步转动,由于第一调节丝杆和第二调节丝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是丝杆螺纹连接,故而第一调节丝杆与第二调节丝杆同步转动能够带动连接在其下端的轴承座上下移动,从而实现阻退轴以及安装在该阻退轴上的阻退轮上下移动。
[0009]所述第一底架截面呈“η”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架固定在该第一底架上,所述第二底架截面呈“η”字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架固定在该第二底架上,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也能够给主轴的安装提供空间。
[0010]为了便于加工,所述第一底架、第一支撑架、第二底架和第二支撑架均由槽钢焊接--? 。
[0011]在所述连接板下表面连接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蜗杆通过轴承固套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中。
[00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工件的大小上下调节阻退轮的位置,加工时通用性强,在加工过程中适应不同尺寸工件的抵紧,保证了旋压成型加工的正常进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调节机 构总成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新型旋压成型机,包括基座1、调节机构总成2、主轴3和主轴轮4,所述主轴3安装在所述基座I的上方,该主轴3的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连接有主轴轮4,所述调节机构总成2安装在所述基座I上,在所述主轴3的上方平行安装有阻退轴6,该阻退轴6穿过调节机构总成2并通过轴承座5与调节机构总成2连接,在阻退轴6上设有阻退轮7,所述调节机构总成2包括正对设置的第一调节机架21和第二调节机架22 ;所述第一调节机架21由第一底架211和固定在该第一底架211上的第一支撑架212构成,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212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架22由第二底架221和固定在该第二底架221上的第二支撑架222构成,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架222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主轴3位于所述第一底架211和第二底架221的下方;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12和第二支撑架222内均安装有所述轴承座5,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12上端开有螺纹孔,在该螺纹孔中穿设有第一调节丝杆213,该第一调节丝杆213下端与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2内的轴承座5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架222上端开有螺纹孔,在该螺纹孔中穿设有第二调节丝杆223,该第二调节丝杆223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22内的轴承座5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丝杆213的上部固套有第一蜗轮214,所述第二调节丝杆223的上部固套有第二蜗轮224,在所述第一调节丝杆213和第二调节丝杆223的顶部设有连接板23,在所述连接板23的下方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蜗轮214和第二蜗轮224分别啮合的蜗杆24,在所述蜗杆24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旋转手柄25和第二旋转手柄26。
[0017]请参见图2:所述第一底架211截面呈“η”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架212固定在该第一底架211上,所述第二底架221截面呈“η”字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架222固定在该第二底架221上;所述第一底架211、第一支撑架212、第二底架221和第二支撑架222均由槽钢焊接而成。
[0018]在图1中还可以看出:在所述连接板23下表面连接有第一支撑件27和第二支撑件28,所述蜗杆24通过轴承固套在所述第一支撑件27和第二支撑件28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旋压成型机,包括基座(I)、调节机构总成(2)、主轴(3)和主轴轮(4),所述主轴(3)安装在所述基座(I)的上方,该主轴(3)的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连接有主轴轮(4),所述调节机构总成(2)安装在所述基座(I)上,在所述主轴(3)的上方平行安装有阻退轴(6),该阻退轴(6)穿过调节机构总成(2)并通过轴承座(5)与调节机构总成(2)连接,在阻退轴(6)上设有阻退轮(7),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总成(2)包括正对设置的第一调节机架(21)和第二调节机架(22); 所述第一调节机架(21)由第一底架(211)和固定在该第一底架(211)上的第一支撑架(212)构成,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架(212)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第二调节机架(22)由第二底架(221)和固定在该第二底架(221)上的第二支撑架(222)构成,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架(222)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所述主轴(3)位于所述第一底架(211)和第二底架(221)的下方; 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12)和第二支撑架(222 )内均安装有所述轴承座(5 ),在所述第一支撑架(212)上端开有螺纹孔,在该螺纹孔中穿设有第一调节丝杆(213),该第一调节丝杆(213)下端与于所述第一支撑架(212)内的轴承座(5)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架(222)上端开有螺纹孔,在该螺纹孔中穿设有第二调节丝杆(223),该第二调节丝杆(223)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22)内的轴承座(5)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丝杆(213)的上部固套有第一蜗轮(214),所述第二调节丝杆(223)的上部固套有第二蜗轮(224),在所述第一调节丝杆(213)和第二调节丝杆(223)的顶部设有连接板(23),在所述连接板(23)的下方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蜗轮(214)和第二蜗轮(224)分别啮合的蜗杆(24),在所述蜗杆(24 )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旋转手柄(25 )和第二旋转手柄(2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旋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架(211)截面呈“η”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架(212)固定在该第一底架(211)上,所述第二底架(221)截面呈“η”字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架(222)固定在该第二底架(2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旋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架(211)、第一支撑架(212)、第二底架(221)和第二支撑架(222)均由槽钢焊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旋压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板(23)下表面连接有第一支撑件(27)和第二支撑件(28),所述蜗杆(24)通过轴承固套在所述第一支撑件(27)和第二支撑件(28)中。
【文档编号】B21D22/14GK203578501SQ201320614675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0日
【发明者】杨定财, 李祖安, 梅元洪 申请人:重庆双扬牌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