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12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固定机构安装在底板上,固定机构包括iu部固定装置、后部固定装置和顶部固定装置,顶部固定装置为第一紧定器,第一紧定器安装在后部固定装置的顶端;后部固定装置包括顶座和第二紧定器,在顶座中间设置有一滑块,第二紧定器正对滑块位于顶座后端设置。本发明所采用的工装对对重架上梁的制作过程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制作成型的对重架上梁也具有很好的安全保障。
【专利说明】
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零器件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对重架上梁进行焊接的工装。

【背景技术】
[0002]对重架在保持电梯平衡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电梯的整体对重架装置主要由对重架、对重块、导靴和缓冲头组成,而对重架主要包括了对重架上梁、对重架下梁和设置在对重架上梁和对重架下梁之间的竖梁,在这些组成中对重架上梁作为要连接对重轮和多个其他部件的零器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3]一般对重架由两块平面板并在两平面板之间设置有多块固定的侧板,此侧板上开设有供连接对重轮的绳索穿过的孔,因此侧板在两平面板上固定的位置对对重轮力的分散和电梯整体的平衡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现有一种新型的对重架上梁,为了精准定位侧板的安装位置,将侧板设计为两边带有凸出点的侧板,平面板的固定位置开设有能供侧板凸出点插入固定的开口。这样的对重架上梁产品为了保证对重架上梁的正常运作,需保证在对侧板凸出点和平板的开口进行焊接的时候开口没有缝隙,即开口被侧板的凸出点填充封闭,这便需要侧板的凸出点能在焊接的时候在开口内压紧,因此在对其进行焊接操作时,便需要借助于工装来实现。
[0004]因此,上述问题是在对电梯对重架上梁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工装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
[0006]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包括底板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前部固定装置、后部固定装置和顶部固定装置,所述顶部固定装置为第一紧定器,所述第一紧定器安装在所述后部固定装置的顶端;
所述后部固定装置包括顶座和第二紧定器,在所述顶座中间设置有一滑块,所述第二紧定器正对所述滑块位于所述顶座后端设置。
[0007]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部固定装置为固定前板,在所述固定前板上还设置有多块卡板形成供对重架上梁的侧板放置的槽口。
[0008]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块的后端侧面上设置有凸点。
[0009]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前部固定装置还包括用于穿过侧板的同心轴。
[0010]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紧定器包括立板、压条和转柄,所述压条的末端和所述转柄的前端连接呈固定角度,所述压条和所述转柄的连接处安装在所述立板上形成第一定点,所述转柄可绕所述第一定点旋转并带动所述压条也绕所述第一定点旋转。
[0011]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紧定器包括支座、定板和旋杆,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定板固定在所述支座的顶端,所述旋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定板上形成第二定点,所述旋杆可绕所述第二定点在(Γ180°之间旋转。
[0012]本发明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将对重架上梁的底平面板在底板上放置好,位于前部固定装置和后部固定装置之间,再将对重架上梁的侧板一端的凸出点对准底平面板上的开口插入好,侧板的前端落入前部固定装置的槽口内,固定前板位于底板的最前端,抵住侧板的最顶端,将侧板往后压。侧板位于前部固定装置和后部固定装置之间,后部固定装置的顶座对侧板有向前顶的力,将第二紧定器的旋杆绕第二定点旋转180°,旋杆指向前方,抵住滑块,滑块在顶座内向前,凸点使得滑块的后端处于顶座的外部,滑块在旋杆的作用下向前对侧板也具有向前的推力,最后将上平面板的开口对准侧板另一端的凸出点固定好,采用顶部固定装置固定,即将转柄绕第一定点旋转,转柄带动压条一起旋转,使得压条向下抵住上平面板,能使得侧板的凸出点在平面板的开口内压紧,将同心轴穿过侧板前端所开的孔,保证所有的侧板开孔的同心度。对其焊接,上平面板上的开口焊接好之后再将对重架上梁翻转,使得下平面板到上平面板的位置,从而对下平面板上的开口焊接。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设计的工装可将对重架上梁的多块侧板在两块平面板的开口中均固定好,并使得侧板的凸出点与平面板上的开口在焊接后不存在空余的漏孔,保证依此做出的对重架上梁质量较好并符合整体要求。位于底板上的槽口能卡死侧板,又采用同心轴穿过既能保证多块侧板的同心度,也保证钢带不被磨损。本发明所采用的工装对对重架上梁的制作过程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制作成型的对重架上梁也具有很好的安全保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底板,2-前部固定装置,3-后部固定装置,4-顶部固定装置,5-第一紧定器,6-顶座,7-第二紧定器,8-滑块,9-固定前板,10-槽口,11-同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001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包括底板I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安装在所述底板I上,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前部固定装置2、后部固定装置3和顶部固定装置4,所述顶部固定装置4为第一紧定器5,所述第一紧定器5安装在所述后部固定装置3的顶端;所述后部固定装置3包括顶座6和第二紧定器7,在所述顶座6中间设置有一滑块8,所述第二紧定器7正对所述滑块8位于所述顶座6后端设置。所述前部固定装置2为固定前板9,在所述固定前板9上还设置有多块卡板形成供对重架上梁的侧板放置的槽口 10。所述滑块8的后端侧面上设置有凸点。所述前部固定装置2还包括用于穿过侧板的同心轴11。所述第一紧定器5包括立板、压条和转柄,所述压条的末端和所述转柄的前端连接呈固定角度,所述压条和所述转柄的连接处安装在所述立板上形成第一定点,所述转柄可绕所述第一定点旋转并带动所述压条也绕所述第一定点旋转。所述第二紧定器7包括支座、定板和旋杆,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底板I上,所述定板固定在所述支座的顶端,所述旋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定板上形成第二定点,所述旋杆可绕所述第二定点在(Γ180°之间旋转。
[0018]本实施例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将对重架上梁的底平面板在底板I上放置好,位于前部固定装置2和后部固定装置3之间,再将对重架上梁的侧板一端的凸出点对准底平面板上的开口插入好,侧板的前端落入前部固定装置2的槽口 10内,固定前板9位于底板I的最前端,抵住侧板的最顶端,将侧板往后压。侧板位于前部固定装置2和后部固定装置3之间,后部固定装置3的顶座6对侧板有向前顶的力,将第二紧定器7的旋杆绕第二定点旋转180°,旋杆指向前方,抵住滑块8,滑块8在顶座6内向前,凸点使得滑块8的后端处于顶座6的外部,滑块8在旋杆的作用下向前对侧板也具有向前的推力,最后将上平面板的开口对准侧板另一端的凸出点固定好,采用顶部固定装置4固定,即将第一紧定器的转柄绕第一定点旋转,转柄带动压条一起旋转,使得压条向下抵住上平面板,能使得侧板的凸出点在平面板的开口内压紧,将同心轴11穿过侧板前端所开的孔,保证所有的侧板开孔的同心度。对其焊接,上平面板上的开口焊接好之后再将对重架上梁翻转,使得下平面板到上平面板的位置,从而对下平面板上的开口焊接。
[0019]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设计的工装可将对重架上梁的多块侧板在两块平面板的开口中均固定好,并使得侧板的凸出点与平面板上的开口在焊接后不存在空余的漏孔,保证依此做出的对重架上梁质量较好并符合整体要求。位于底板上的槽口能卡死侧板,又采用同心轴穿过既能保证多块侧板的同心度,也保证钢带不被磨损。本发明所采用的工装对对重架上梁的制作过程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制作成型的对重架上梁也具有很好的安全保障。
【权利要求】
1.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I)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安装在所述底板(I)上,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前部固定装置(2)、后部固定装置(3)和顶部固定装置(4),所述顶部固定装置(4)为第一紧定器(5),所述第一紧定器(5)安装在所述后部固定装置(3)的顶端; 所述后部固定装置(3)包括顶座(6)和第二紧定器(7),在所述顶座(6)中间设置有一滑块(8),所述第二紧定器(7)正对所述滑块(8)位于所述顶座(6)后端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固定装置(2)为固定前板(9),在所述固定前板(9)上还设置有多块卡板形成供对重架上梁的侧板放置的槽口(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8)的后端侧面上设置有凸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固定装置(2)还包括用于穿过侧板的同心轴(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定器(7)包括支座、定板和旋杆,所述支座固定在所述底板(I)上,所述定板固定在所述支座的顶端,所述旋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定板上形成第二定点,所述旋杆可绕所述第二定点在(Γ180°之间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架上梁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定器(5)包括立板、压条和转柄,所述压条的末端和所述转柄的前端连接呈固定角度,所述压条和所述转柄的连接处安装在所述立板上形成第一定点,所述转柄可绕所述第一定点旋转并带动所述压条也绕所述第一定点旋转。
【文档编号】B23K37/04GK104209682SQ201410463384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李铮, 谈彩霞 申请人:江苏创力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