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01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属于铲斗焊接成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台架、支撑板、工装底板、横梁、内模和耳板定位模,铲斗焊合工装为轴对称结构,外台架、内模和耳板定位模均设置有2块,支撑板设置有4块;其中,外台架、支撑板、内模均焊接于工装底板上,支撑板位于外台架和内模之间;外台架上开设有定位孔、点焊孔、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横梁通过定位孔跨接于两外台架之间,外台架通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活动连接有两顶紧丝杆;工装底板上还焊接有两支承座,耳板定位模通过转轴与支承座活动连接,该耳板定位模上开设有耳板定位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对铲斗组件进行整体组对,定位精准且操作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铲斗焊接成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

【背景技术】
[0002]铲斗是直接与土壤接触的一种斗状构件,通过驱动装置来驱动其进行挖掘工作。铲斗属金属焊接结构件,由斗底板、左侧板、右侧板、耳板等组件组成,各组件成型后需根据图纸拼装及初步定位、夹紧,校验尺寸、调整组件间间隙再进一步夹紧,最后施以点焊。由于铲斗是不规则工件,拼焊时滚圆后的斗底板定位困难,耳板安装也很难精准,组件装夹固定比较困难,其中,拼装尺寸精度的控制直接影响到后道工序中焊接出来的产品质量。
[0003]传统铲斗拼焊工艺是采用简易的支撑装置对拼装工件进行支撑,再实施点焊,这样拼焊的缺点在于:定位不可靠,尺寸控制精度低,使得焊接质量差,生产效率低。
[0004]中国专利号ZL201220038882.7,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10月10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挖斗拼焊工装,该申请案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底板支承板、耳板支承座,及侧板支承座;所述底板支承板的数量为2个且对称设置,所述耳板支承座位于所述底板支承板的尾侧,所述侧板支承座设于所述底板支承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工作平台上还设置有由支撑件支撑,位于所述底板支承板上方的底板锁紧部件、位于所述耳板支承座尾侧的耳板锁紧部件,及位于所述底板支承板外侧的侧板锁紧部件。该申请案可快速实现铲斗底板、耳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对位组合、定位夹紧。但该申请案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不便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0005]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铲斗拼焊工装定位不可靠、焊接质量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装结构简单,对铲斗组件进行整体组对,定位精准且操作方便,便于推广应用。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包括外台架、支撑板、工装底板、横梁、内模和耳板定位模,铲斗焊合工装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的外台架、内模和耳板定位模均设置有2块,支撑板设置有4块;其中,所述的外台架、支撑板、内模均焊接于工装底板上,支撑板位于外台架和内模之间;外台架上开设有定位孔、点焊孔、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所述的横梁通过定位孔跨接于两外台架之间,外台架通过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活动连接有两顶紧丝杆;所述的工装底板上还焊接有两支承座,所述的耳板定位模通过转轴与支承座活动连接,该耳板定位模上开设有耳板定位孔。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定位孔为弧形结构,该定位孔的下表面等间隔开设有方形凹槽。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两耳板定位模之间焊接有支撑板,一侧耳板定位模上间隔开设有2个耳板定位孔,所述的耳板定位孔为螺纹孔。
[0012]3.有益效果
[0013]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I)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通过内模和顶紧丝杆定位左、右侧板,成型后斗底板覆盖于两内模上,由千斤顶以横梁作为支撑顶紧限位,再通过耳板定位模定位耳板,实现了铲斗的整体焊合,铲斗组件定位精准且操作方便;
[0015](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其外台架上分散开设有多个不同形状大小的点焊孔,工作人员可将焊枪伸入该点焊孔中进行点焊,点焊操作更加省时省力,同时,点焊孔的开设还解决了整块外台架钢板的应力集中问题,焊合工装的使用寿命更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18]不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0019]1、外台架;11、定位孔;12、点焊孔;131、第一螺孔;132、第二螺孔;14、顶紧丝杆;
2、支撑板;3、工装底板;4、横梁;5、内模;61、耳板定位模;611、耳板定位孔;62、支撑板;71、支承座;72、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21]实施例1
[0022]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包括外台架1、支撑板2、工装底板3、横梁4、内模5和耳板定位模61。该铲斗焊合工装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的外台架1、内模5和耳板定位模61均设置有2块,支撑板2设置有4块。其中,所述的外台架1、支撑板2、内模5均焊接于工装底板3上,支撑板2位于外台架I和内模5之间,且支撑板2垂直外台架I和内模5焊接,支撑板2主要起稳固整个焊合工装及支撑左、右侧板的作用。
[0023]外台架I上开设有定位孔11、点焊孔12、第一螺孔131和第二螺孔132,所述的定位孔11为弧形结构,该定位孔11的下表面等间隔开设有方形凹槽,方形凹槽主要起限位横梁4的作用。将横梁4放置于定位孔11的方形凹槽内,使横梁4跨接于两外台架I之间。如此,在定位圆弧面斗底板时,为保证斗底板服帖的覆盖于两内模上,千斤顶可以该横梁4为支撑顶紧斗底板,且为了更好地保证斗底板的成型质量,可在一根横梁4上放置多个千斤顶,也可通过定位孔11限位多根横梁4,具体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设置I根横梁4,通过2个千斤顶顶紧斗底板的两端。本实施例中第一螺孔131和第二螺孔132的开设位置参看图2,外台架I通过第一螺孔131和第二螺孔132活动连接有两个顶紧丝杆14,顶紧丝杆14用于顶紧左、右侧板。此外,本实施例在外台架I上分散开设有多个不同形状大小的点焊孔12,点焊孔12开设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被外台架I遮挡的焊接部位焊枪不易触及的问题,且开设点焊孔12还有利于缓解整块外台架I钢板的应力集中问题,使焊合工装的使用寿命更长。
[0024]所述的工装底板3上还焊接有两支承座71,所述的耳板定位模61通过转轴72与支承座71活动连接,耳板定位模61能够以转轴72为轴转动。所述的支撑板62焊接于耳板定位模61之间,起稳固支撑耳板定位模61的作用。本实施例在一侧耳板定位模61上间隔开设有2个耳板定位孔611,且耳板定位孔611为螺纹孔。成型后耳板可放置于耳板定位模61上,通过正反丝顶穿过耳板定位孔611,将耳板顶紧固定。
[0025]本实施例的焊合工装使用过程如下:将左、右侧板放置于支撑板2上,通过顶紧丝杆14使左、右侧板牢固贴合内模5的外侧面;再将滚好圆的斗底板放置于两内模5上,横梁4通过定位孔11限位,作为千斤顶的支撑,千斤顶顶紧斗底板服帖的覆盖于内模5上;通过正反丝顶将耳板固定于耳板定位模61上,将耳板定位模61以转轴72为轴向上推至合适位置,工作人员执行点焊操作,遇被外台架I遮挡部位可将焊枪伸入点焊孔12中点焊。铲斗主要组件焊接成型后,再将加强板放置于斗底板上使用千斤顶顶紧点焊,最后将斗齿安装到铲斗上即完成铲斗整体焊合操作。
[0026]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结构简单,实现了铲斗的整体焊合,铲斗组件定位精准且操作方便,单个工作人员即可完成整个操作,节约了人工成本且省时省力,便于推广应用。
[0027]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台架(I)、支撑板(2)、工装底板(3)、横梁(4)、内模(5)和耳板定位模(61),铲斗焊合工装为轴对称结构,所述的外台架(I)、内模(5)和耳板定位模(61)均设置有2块,支撑板⑵设置有4块;其中,所述的外台架⑴、支撑板⑵、内模(5)均焊接于工装底板(3)上,支撑板(2)位于外台架⑴和内模(5)之间;外台架(I)上开设有定位孔(11)、点焊孔(12)、第一螺孔(131)和第二螺孔(132),所述的横梁(4)通过定位孔(11)跨接于两外台架(I)之间,外台架(I)通过第一螺孔(131)和第二螺孔(132)活动连接有两顶紧丝杆14 ;所述的工装底板(3)上还焊接有两支承座(71),所述的耳板定位模¢1)通过转轴(72)与支承座(71)活动连接,该耳板定位模¢1)上开设有耳板定位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孔(11)为弧形结构,该定位孔(11)的下表面等间隔开设有方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铲斗整体焊合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耳板定位模(61)之间焊接有支撑板(62),一侧耳板定位模¢1)上间隔开设有2个耳板定位孔出11),所述的耳板定位孔¢11)为螺纹孔。
【文档编号】B23K37/04GK203956404SQ201420423320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刘静, 刘志强 申请人:安徽沪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