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壳预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5988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壳预弯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壳模具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桥壳预弯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冷冲压桥壳成形工艺中,桥壳上下部一般采取落料后成形两道工序,在成形工序时,坯料既有弯曲,也伴随着拉延。坯料在弯曲过程中同时拉延,会造成成形质量不稳定,混合变形区域内的凹模及托料板磨损大,模具返修率高,返修难度大。为了避免混合变形区域对模具的磨损,在落料和成形工序之间增设一道预弯工序,通过增设预弯工序可以彻底改变桥壳在成形时材料的流动特性,在变形混合区域由原来的弯曲加拉延变形转化为纯弯曲。虽然增加了一道预弯工序,但是成形质量稳定,凹模及托料板磨损小,而目前缺乏一种针对桥壳预弯工序的专用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壳预弯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结构复杂、模具加工精度要求高、零件成形质量稳定性差、模具维修成本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壳预弯模具,包括下模座和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上安装有凸模机构,所述下模座上安装有凹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机构包括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所述第一凸模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第二凸模的底部为向外凸出的弧形凸起,第二凸模安装在第一凸模的两个弧形凹槽之间,第一凸模的弧形凹槽与第二凸模的弧形凸起之间圆滑过渡,所述凹模机构包括两个形状与第一凸模的弧形凹槽相匹配的凹模,所述下模座上安装有托料板,所述托料板位于两个凹模之间,且位于第二凸模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凹模和两个凸模配合实现桥壳的预弯,使得零件成形稳定,模具结构简单、模具加工精度要求低、便于制造和维修,同时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模与第二凸模接触的装配面上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块,所述第二凸模上设有与定位块配合的定位槽,安装第二凸模时,所述定位块对准定位槽,并通过螺钉连接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

进一步,连接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的所述螺钉先穿过第二凸模后再伸入第一凸模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定位块和定位槽便于装配安装,第一凸模和第二凸模装配固定时螺钉先穿过第二凸模再伸入第一凸模装配更方便简单,降低安装固定的难度,装配也更加稳定紧固。

进一步,所述下模座上安装有用于桥壳端部定位的端定位机构。

进一步,所述端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座和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为L型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块的一端与定位座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另一端顶住桥壳端部,并与桥壳的中心线对中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块与定位座之间通过螺钉连接,第一定位块的内侧面与定位座的外侧面紧贴,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内侧面和所述定位座的外侧面之间设有铜片。

进一步,所述下模座上安装侧板,所述侧板位于凹模的两侧,所述侧板上的两端安装有用于桥壳侧面定位的第二定位块。

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块为L型结构,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端安装在侧板上,所述第二定位块的另一端顶住桥壳的侧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用于桥壳端部和两侧定位的定位块便于对桥壳位置摆放调整,提高桥壳预弯时的精度和质量,还可以通过适当提高定位块的刚度,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受到冲撞移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模由材料45号钢制造而成,所述第二凸模由材料Cr12MoV制造而成,桥壳预弯时,根据桥壳不同部位的弯曲变形以及受力采用合适的材料制造凸模,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凸模的磨损,延长凸模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卸下上模座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凸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上模座

2 第一凸模

21 弧形凹槽

22 定位块

3 工件

4 第二凸模

41 弧形凸起

5 侧板

6 凸模固定座

7 下模座

8 托杆

9 托料板

10 凹模

11 定位座

12 第一定位块

13 第二定位块

14 螺钉

15 导柱

16 导柱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桥壳预弯模具,包括下模座7和上模座1,上模座1 上安装有凸模机构,凸模机构通过凸模固定座6和螺钉与上模座1固定安装。下模座7上安装有凹模机构,工件3桥壳通过凸模机构和凹模机构进行预弯。如图1和图4所示,凸模机构包括第一凸模2和第二凸模4,第一凸模2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41,第二凸模4的底部为向外凸出的弧形凸起41,第二凸模4安装在第一凸模2的两个弧形凹槽21之间,第一凸模2的弧形凹槽21与第二凸模4的弧形凸起41之间圆滑过渡。第一凸模2与第二凸模4接触的装配面上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块22,第二凸模4上设有与定位块22配合的定位槽,第一凸模2和第二凸模装配时,定位块22对准定位槽,并通过螺钉14连接第一凸模2和第二凸模4。连接第一凸模2和第二凸模4的螺钉14先穿过第二凸模4后再伸入第一凸模2内,由于第二凸模4的弧形凸起41与第一凸模2底部的装配面之间的距离更近,采用螺钉14先穿过第二凸模4再伸入第一凸模2内的方式装配,使得装配更加容易,操作简单方便,装配稳定、连接牢固。

传统的模具常采用的是三根导柱存放的方式,导柱15安装时与导柱座16配合,导柱座16上有存放器,模具生产使用时会取下存放器,不生产时将存放器安放在导柱座16上。采用三根导柱存放方式,由于模具自重的影响,模具在不使用时的存放期间,使得上模座1向没有安装导柱15的一侧倾斜,造成对角导柱长期处于受拉状态,也影响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桥壳预弯模具结构可以设置四根导柱15,安装设置时,将四根导柱15均布于模具的四个顶角处,可以有效规避模具在停工存放期间受力不均使得导柱受侧向拉力,而且在模具使用时可以提高模具运行过程的稳定性及运行精度。同时,该桥壳预弯模具配合油压机进行预弯,采用油压机可以有效降低噪音。

如图1和图2所示,凹模机构包括两个形状与第一凸模2的弧形凹槽21形状相匹配的凹模10,下模座7上安装有托料板9,托料板9的下方设有托杆8,托杆8顶住托料板9,托料板9托起工件3桥壳。托料板9位于两个凹模10之间的间隙,并且托料板9位于第二凸模4的正下方,第一凸模2和第二凸模4之间形成的凸模机构配合两个凹模10形成的凹模机构使得工件3桥壳进行纯弯曲变形,完成工件3桥壳的预弯工序。凸模机构的第一凸模2由材料45号钢制造而成,第二凸模4由材料Cr12MoV制造而成,第一凸模2和第二凸模4根据受力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材料制造,提高凸模结构的使用寿命。凹模10也可以采用镶块结构进行拼装,采用镶块结构进行拼装可以根据凹模10不同处的受力进行不同材料选择,可以节约材料成本,同时提高模具的耐磨性。

如图1至图3所示,下模座7上安装有用于工件3桥壳端部定位的端定位机构。端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座11和第一定位块12,第一定位块12为L型结构,第一定位块12的一端与 定位座11的上端通过螺钉连接,第一定位块11的另一端顶住工件3桥壳端部,并与桥壳的中心线对中设置。第一定位块12的内侧面与定位座11上端的外侧面紧贴,第一定位块12的内侧面和定位座11上端的外侧面之间设有铜片,当需要调整第一定位块12端部与工件3端部的接触位置时,只需要增减铜片便能调整第一定位块12,调整操作方便,便于对工件3定位。下模座7上安装侧板5,侧板5位于凹模10的两侧,侧板5上的两端安装有用于桥壳侧面定位的第二定位块14。第二定位块13为L型结构,第二定位块13的一端通过螺钉安装在侧板5上,第二定位块13的另一端顶住工件3桥壳的侧面,并且第二定位块13和侧板5接触的表面之间也可以增减安装铜片,从而调整第二定位块13端部与工件3桥壳侧面的接触位置。通过第一定位块12和第二定位块13实现工件3端部和侧面的定位,便于判断工件3是否放置到位,以便准确弯曲加工。

其工作过程为:将工件3沿进料方向送入到模具内,工件3放在凸模10上,通过第一定位块12和第二定位块13进行定位,凸模机构的第一凸模2和第二凸模4下行压住工件3,实现工件3的弯曲,并通过托料板9托起工件3,托料板9起托起工件3的作用,而凸模机构和凹模机构进行工件3的弯曲操作,凹模机构和凸模机构的结构配合使得凸模机构作为主要的施力机构,可以减小托料板9和凹模10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预弯工序使得桥壳可以先进行纯弯曲变形,弯曲变形的模具结构简单、加工制造精度要求降低,并且采用该结构可以减小凹模10和托料板9的磨损,降低模具的维修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产品成形质量。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