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具抽芯装置。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在传统技术中很多模具在冲压之后不能完成很好的脱料,致使已经成型的产品仍然牢牢的卡套在模芯上,极大的影响了生产次效率,提高成本,不利于生产加工型企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模具抽芯装置。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抽芯装置,包括上托板、上垫角、上模座、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脱料板、下模板、下模座、下垫角、下托板、冲头、活动模芯、连接器和气缸;所述上托板和上模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垫角;所述上垫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上模座底面的中间位置;所述上夹板设置在上垫板与止挡板之间,并且上夹板分别与上垫板和止挡板通过螺 栓固定连接;所述脱料板与止挡板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在止挡板和脱料板中间位置开设有冲头槽;所述冲头通过开设在止挡板和脱料板之间的冲头槽与上夹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固定在下模座的表面上;所述下模座和下托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下垫角;所述活动模芯设置在脱料板和下模板之间,活动模芯与冲头对应放置,活动模芯的右端与连接器连接,所述连接器的另一端与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气缸通过气缸固定座固定在下模座上。
进一步,所述上垫板、上夹板、止挡板和脱料板的大小与下模板的大小一样。
进一步,所述下模板的中间位置对应开设有与脱料板相同的冲头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脱料板和下模板之间设置一个可以移动模芯,可以解决料板成型成方管时,模芯无法脱料的问题;通过气缸的伸缩杆使模芯来回移动,实现精确的脱料,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拿冲压产品的时间;该模具抽芯装置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上托板、2-上垫角、3-上模座、4-上垫板、5-上夹板、6-止挡板、7-脱料板、8-下模板、9-下模座、10-下垫角、11-下托板、12-冲头、13-活动模芯、14-连接器、15-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模具抽芯装置,包括上托板1、上垫角2、上模座3、上垫板4、上夹板5、止挡板6、脱料板7、下模板8、下模座9、下垫角10、下托板11、冲头12、活动模芯13、连接器14和气缸15;所述上托板1和上模座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垫角2;所述上垫板4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上模座3底面的中间位置;所述上夹板5设置在上垫板4与止挡板6之间,并且上夹板5分别与上垫板4和止挡板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脱料板7与止挡板6之间通过弹簧连接,在止挡板6和脱料板7中间位置开设有冲头槽;所述冲头12通过开设在止挡板6和脱料板7之间的冲头槽与上夹板5固定连接;所述下模板8固定在下模座9的表面上;所述下模座9和下托板1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下垫角10;所述活动模芯13设置在脱料板7和下模板8之间,活动模芯13与冲头12对应放置,活动模芯13的右端与连接器14连接,所述连接器14的另一端与气缸15的伸缩杆连接,所述气缸15通过气缸固定座固定在下模座9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上垫板4、上夹板5、止 挡板6和脱料板7的大小与下模板8的大小一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技术方案:所述下模板8的中间位置对应开设有与脱料板7相同的冲头槽。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下托板11固定在冲床的下工作台上,上托板1固定在冲床的上工作台上,调整冲床上下工作台之间的距离,使冲头12达到一个最佳的位置,不至于是冲头压到下模座9上;当模具开始工作时,由气缸15通过连接器14,把活动模芯13送到成形的位置;此时,冲头12下来把产品折成方管,冲床开始向上走,带动冲头12向上移动,气缸15通过连接器14把模芯13拉出产品,完成脱料动作;通过气缸的伸缩杆使模芯13来回移动,实现精确的脱料,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拿冲压产品的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