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钢丝拉直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丝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成品钢丝拉直,继而盘丝,以满足市场要求,现有的钢丝拉直装置的拉直效果不理想,不能将钢丝完全拉直,为了得到良好的拉直效果,现有技术中需要经过多次拉直操作,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同时比较耗费劳动力。另外,现有技术中,不同直径尺寸的钢丝要放置于不同的拉直装置上进行拉直,需要同时拥有多台拉直设备,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丝拉直装置,结构简单,拉直效果好,适用于直径不同的钢丝,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钢丝拉直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侧面上的上导轮和下导轮,所述底座上顶部设有容置槽以及用于封闭容置槽上端的盖板,容置槽内安装用于连接上导轮的活动装置,下导轮安装在底座上并位于上导轮的下方,上导轮和下导轮之间设有间隙。
采用了上述的方案,通过上导轮和下导轮对钢丝进行压紧,可以有效地将钢丝拉直,拉直效果好,对于直径不同的钢丝,通过活动装置可以调整上导轮和下导轮之间的间隙来克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容置槽内的活动板,活动板的底部与底座之间通过弹簧连接,顶部与盖板通过锁紧螺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上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设有多个用于连接上导轮的滑动块,相邻滑动块之间设有调整空间,在调整空间内安装有调整块,而在两侧的滑动块与活动板之间通过压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块为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的圆锥形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底座,2为上导轮,3为下导轮,4为容置槽,5为盖板,6为活动装置,7为弹簧,8为锁紧螺母,61为活动板,62为滑动槽,63为滑动块,64为调整空间,65为调整块,66为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钢丝拉直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侧面上的上导轮2和下导轮3,所述底座1上顶部设有容置槽4以及用于封闭容置槽4上端的盖板5,容置槽4内安装用于连接上导轮的活动装置6,下导轮安装在底座上并位于上导轮的下方,上导轮和下导轮之间设有间隙。
活动装置6包括设置在容置槽4内的活动板61,活动板61的底部与底座1之间通过弹簧7连接,顶部与盖板5通过锁紧螺母8连接,通过锁紧螺母的作用可以调整弹簧的压紧程度,即活动板的位置,这样上导轮与下导轮之间的间隙就得到了调整,从而适应各种直径的钢丝,活动板61上设有滑动槽62,滑动槽62内设有多个用于连接上导轮的滑动块63,相邻滑动块之间设有调整空间64,在调整空间64内安装有调整块65,调整块为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的圆锥形结构,而在两侧的滑动块63与活动板61之间通过压簧66连接,这样可以根据工作情况调整上导轮之间的距离,可以对钢丝的拉直效果和平整度得到很大的提升,提升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