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削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采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而在加工过程中,由于不同尺寸的工件需要采用不同直径的三爪卡盘进行固定,再对工件采用钻头、扩孔钻、铰刀、丝锥、板牙和滚花等工具进行相应的加工。在加工不同直径的工件时,还需同时更换相应的三爪卡盘,增加操作复杂程度,且影响工作效率。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65932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04月20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床三爪卡盘,包括小锥齿轮、卡盘体、大锥齿轮、卡盘、卡爪和六角螺栓,所述小锥齿轮固定在卡盘体左端面径向位置,且小锥齿轮上刻有滚齿,所述卡盘体左端面安装有大锥齿轮,右端面上刻有旋合齿轮,且小锥齿轮和大锥齿轮啮合,所述卡盘安装在卡盘体右端面上,且卡盘底端面刻有螺旋齿轮,螺旋齿轮与旋合齿轮啮合,所述卡爪通过六角螺栓安装在卡盘中心垂直位置,且卡爪底端面刻有螺旋槽,螺旋槽与六角螺栓啮合。
现有技术通过齿轮啮合,调节卡盘在卡盘体上的径向位置,再旋合六角螺栓,调节卡爪在卡盘上的径向位置,以实现更大直径工件的夹装。然而,由于卡爪固定在工件的外部,当整个工件的外部需要加工时,卡爪与工件接触部位无法直接被加工,需要先将工件的该处从卡爪之间取出,重新固定后再对该处进行加工,从而使加工整个工件外部的过程变得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固定装置,其解决了固定工件时将工件外部固定而导致工件外部全部被加工的过程变得复杂的问题,达到了可固定不同直径的工件,且加工整个工件外部的过程变得简单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加工固定装置,包括圆盘,所述圆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工件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底盘以及连接于底盘上用于与工件抵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可拆卸插设有用于增加固定件与工件之间抵接程度的支撑件,所述固定件内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支撑件通过螺接固定,所述固定件远离底盘一端开设有用于增大固定件直径的条形通孔,所述底盘与圆盘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加工工件时,工件套设在固定件外部,固定件内部的固定座与支撑件螺接的过程中,支撑件与固定件内壁充分抵接并对抵接处产生作用力,由于固定件上开设条形通孔,固定件受到作用力后增大其直径。因此,支撑件使固定件的条形通孔增大,并使固定件开设条形通孔处的直径向外扩大,提高固定件与工件之间的抵接作用。且底盘与圆盘可拆卸连接,更换底盘及与底盘连接的固定件,可用于不同尺寸工件的使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螺柱。
采用上述结构,支撑件上螺柱的外螺纹与固定座上的内螺纹相互匹配,从而旋转支撑件,达到与固定座连接的作用,直至支撑件使固定件与工件之间达到充分抵接并不易产生相互位移,使得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平稳,提高加工精密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螺柱上套设有螺母且通过调节螺母以控制支撑件与固定座之间的固定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根据工件套设的位置,调节螺柱上螺母的位置,将螺柱沿固定座旋转并将支撑件调节至所需位置,从而达到支撑件与固定件之间紧密结合的效果,且有助于提高固定件与工件之间的紧密程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凹槽且通过凹槽卡接螺母。
采用上述结构,当固定座与支撑件充分固定后,在加工工件的过程中,圆盘旋转,凹槽将螺母卡接,不易使支撑件与固定件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从而保持支撑件的相对稳定性,提高工件加工的精确程度。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件远离螺柱的一端设置有便于旋转支撑件的突出块。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工具旋转突出块,从而有助于将支撑件上的螺柱快速旋转进入固定座中。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件呈圆台状,所述支撑件先螺接进入固定件的一端横截面积小于支撑件另一端的横截面积,所述固定件内部开设有用于套接支撑件的槽体,所述槽体的侧壁与支撑件侧壁抵接。
采用上述结构,支撑件呈圆台状,槽体可套接支撑件,在支撑件通过螺柱旋转插入固定座的过程中,圆台状的支撑件逐渐与固定件的一端贴合并将该端撑开,增大该端的横截面积,直至支撑件将固定件外部的工件紧密抵接,不易使工件与固定件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圆盘与底盘螺接。
采用上述结构,增加了两者的整体牢固程度,在工件加工过程中,根据不同需求,将圆盘调节成相应的转速,即使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螺接可降低圆盘与固定结构之间相互分离的概率,使圆盘带动固定结构以及与固定结构连接的工件一起旋转,从而使操作更加安全和稳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圆台状的支撑件旋转进入设有槽体的固定件并相互抵接,通过固定件中的固定座与支撑件上的螺柱相互拧紧,达到紧固支撑件与固定件的目的,且螺柱上的螺母可调节螺柱旋转进入固定座的位置,从而使支撑件与固定件相互抵接;且通过更换底盘及与底盘连接的固定件,使其适用于不同尺寸工件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加工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支撑件、固定件和圆盘的结构;
图2是实施例1中加工固定装置的剖视图,示出了支撑件、螺柱、固定件和圆盘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2中加工固定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凹槽、固定座和固定件的结构;
图4是实施例2中加工固定装置的部分剖视图,示出了支撑件、螺柱、螺母、固定件、固定座和圆盘的结构;
图5是图4中A的放大图,示出了螺母与固定座的结构。
图中,1、圆盘;2、底盘;3、固定件;4、支撑件;5、固定座;6、条形通孔;7、螺柱;8、螺母;9、凹槽;10、突出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加工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圆盘1,圆盘1上开设一个凹孔,凹孔上通过四个螺栓和螺孔可拆卸连接有底盘2,增加了底盘2与圆盘1之间的整体连接性。在底盘2上固定连接有圆柱状的固定件3,固定件3的上端开设有四条相互平行的条形通孔6。在固定件3的内部开设有圆台状的槽体,槽体底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槽体顶部的横截面积;且在槽体底部设置有圆柱状的固定座5,该固定座5设置有内螺纹。
参照图1和图2,可置入圆台状槽体的支撑件4也呈圆台状,支撑件4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螺杆,螺杆上套设有螺母8,而支撑件4的顶部设置有便于旋转的突出块10,且支撑件4的底部通过槽体顶部向底部延伸,支撑件4底部的横截面积小于支撑件4顶部的横截面积。
将待加工的工件套设在固定件3设置有条形通孔6一端的外部,调节螺杆上的螺母8,将支撑件4带有螺杆的一端旋进带有内螺纹的固定座5中,使支撑件4将固定件3与工件充分抵接,增加两者的整体牢固程度,防止在工件加工过程中出现相互偏移,从而提高了工件加工的精准性。再将固定件3上的底盘2通过螺栓连接于圆盘1上,可更换不同尺寸的固定件3和底盘2,重新固定于圆盘1上,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待加工工件。
实施例2:一种加工固定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固定座5上顶端开始一个凹槽9,支撑件4上的螺母8可卡接于该凹槽9中,不易使支撑件4与固定件3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从而保持支撑件4的相对稳定,提高工件加工的精确程度;且支撑件4的突出块10上设置有外螺纹的横截面呈六边形,便于通过工具将支撑件4旋转进入固定座5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