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铣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462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刀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铣刀装置。



背景技术:

铣床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机床,通过安装在铣床上的铣刀组件,在铣床上可以加工平面、沟槽、分齿零件、螺旋形表面及各种曲面。此外,铣刀还可用于对回转体表面、内孔加工及进行切断工作等。

在工作时,加工工件安装在工作台上,铣刀旋转为主运动,辅以刀架或工作台的给进运动,加工工件即可获得所需的加工表面。

现有技术中的铣刀组件,其刀杆的两端直接安装在刀架上,在刀杆上并没有专门设置提供反向支撑力的装置。

由此,在铣刀作业时,刀杆由于受到工件的冲击力,容易朝向刀架侧发生弯曲变形,影响铣削的质量及刀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对刀杆提供支撑力,提高铣削质量,并能够延长使用寿命的铣刀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铣刀装置,包括刀架、安装在所述刀架上的转动刀杆和安装在所述转动刀杆上,并能够与所述转动刀杆一体转动的铣刀;其中,在所述转动刀杆与所述刀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刀架上,其另一端与所述转动刀杆接触。

进一步地,在所述转动刀杆与所述刀架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支撑构件,两个所述支撑构件布置在所述铣刀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支撑臂和设置在所述支撑臂上的转动轴承;所述支撑臂安装在所述刀架上;所述转动轴承与所述转动刀杆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承的内径大于所述转动刀杆的直径,所述转动轴承套接在所述转动刀杆上,且所述转动轴承的内表面与所述转动刀杆的外表面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承的外径小于所述转动刀杆的直径,所述转动轴承位于所述转动刀杆的一侧,所述转动轴承的外表面与所述转动刀杆的外表面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臂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刀架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刀架上设置有燕尾槽,所述支撑臂的端部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燕尾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刀架包括刀架主体,在所述刀架主体上向外延伸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转动刀杆的一端通过轴承组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其另一端通过所述轴承组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所述支撑臂安装在所述刀架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刀架主体、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一体成型为U型结构。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刀架主体之间和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刀架主体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强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转动刀杆与刀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构件,可以对转动刀杆提供支撑力,抵消了工件对转动刀杆的冲击力,减少了转动刀杆的变形,延长了使用寿命,并提高了铣削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铣刀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刀架; 11-刀架主体; 12-第一安装部;

13-第二安装部; 14-燕尾槽; 15-加强件;

2-转动刀杆; 3-铣刀; 4-支撑构件;

41-支撑臂; 42-转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铣刀装置,包括刀架1、安装在刀架1上的转动刀杆2和安装在转动刀杆2上,并能够与转动刀杆2一体转动的铣刀3。

其中,在转动刀杆2与刀架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构件4,支撑构件4的一端安装在刀架1上,其另一端与转动刀杆2接触。

转动刀杆2在外力或电机带动下能够转动,铣刀3固定安装在转动刀杆2上,从而其能够与转动刀杆2一体转动,进行切削作业。

将支撑构件4安装在转动刀杆2与刀架1之间,从而对转动刀杆2提供支撑力,抵消了工件对转动刀杆的冲击力,减少了转动刀杆的变形。

支撑构件4的一端安装在刀架1上,其另一端与转动刀杆2相接触,从而不会影响转动刀杆2的旋转,并且能够对转动刀杆2提供支撑力。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铣刀装置,其能够对转动刀杆提供支撑力,抵消了工件对刀杆的冲击力,减少了刀杆的变形,延长了使用寿命,并提高了铣削质量。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转动刀杆2与刀架1之间设置有两个支撑构件4,两个支撑构件4布置在铣刀3的两侧,更好地对转动刀杆2进行支撑,防止其变形。

较佳地,如图1所示,支撑构件4包括支撑臂41和设置在支撑臂41上的转动轴承42。

支撑臂41安装在刀架1上,转动轴承42与转动刀杆2相接触。

转动轴承42安装在支撑臂41上,并能够绕轴旋转,其与转动刀杆2相接触。转动轴承42与转动刀杆2的接触方式为线接触,在转动刀杆2旋转时,转动轴承42也旋转,不影响转动刀杆2的旋转,并且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

转动轴承42与转动刀杆2相接触的一种方式为:转动轴承42的内径大于转动刀杆2的直径,转动轴承42套接在转动刀杆2上,且转动轴承42的内表面与转动刀杆2的外表面相接触。

此种方式:转动轴承42套接在转动刀杆2上,使转动轴承42的内表面与转动刀杆2的外表面相接触,还可以对转动刀杆2前后上下提供支撑。

转动轴承42与转动刀杆2相接触的另一种方式为:转动轴承42的外径小于转动刀杆2的直径,转动轴承42位于转动刀杆2的一侧,转动轴承42的外表面与转动刀杆2的外表面相接触。

此种方式:转动轴承42位于转动刀杆2与刀架1之间,使转动轴承42的外表面与转动刀杆2的外表面相接触,对转动刀杆2提供与刀架1所在的方向相反的反向支撑。

较佳地,如图1所示,支撑臂41可拆卸地安装在刀架1上,便于组装和调整支撑臂41的位置。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刀架1上设置有燕尾槽14,支撑臂41的端部可滑动地连接在燕尾槽14内,便于调整支撑臂41的位置。

较佳地,如图1所示,刀架1包括刀架主体11,在刀架主体11上向外延伸有第一安装部12和第二安装部13。

转动刀杆2的一端通过轴承组装在第一安装部12上,其另一端通过轴承组装在第二安装部13上,支撑臂41安装在刀架主体11上。

通过第一安装部12和第二安装部13提供安装空间,将转动刀杆2通过轴承组装,从而可以转动,进而带动铣刀3转动。

较佳地,如图1所示,刀架主体11,第一安装部12和第二安装部13一体成型为U型结构,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将其设计为U型结构,便于组装转动刀杆2。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安装部12与刀架主体11之间和在第二安装部13与刀架主体11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强件15,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铣刀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拆卸,能够对转动刀杆提供支撑力,抵消了工件对刀杆的冲击力,减少了刀杆的变形,延长了使用寿命,并提高了铣削质量。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