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力压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753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恒力压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铆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恒力压铆装置。



背景技术:

铆接件在汽车行业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并涉及各种形状各异的铆钉,因此,压铆过程的可靠性对铆接件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压铆技术是利用冲床带动压铆冲头硬压铆,由于没有缓冲,冲床行程偏差、产品厚度偏差、铆钉尺寸偏差等对铆接结果都有影响,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新的压铆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多种铆钉的压铆且保证压力恒定并实现自动浮料的恒压力压铆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力压铆装置,其用于将铆钉压入冲压件,其包括上模部、下模部、安装于所述上模座内的压铆部以及安装于所述下模部上的浮料部,所述上模部包括上模座,所述压铆部包括安装于所述上模座内的恒压力气缸,所述下模部包括下模座、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上的下模板、穿设于所述下模座和下模板上的浮料组件。

优化的,所述上模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模座下端面上的限高柱、固定连接在所述限高柱下端且将恒压力气缸的缸体抵紧在上模座上的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下端的第二固定板、连接在所述恒压力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压铆传力杆、连接于所述压铆传力杆下端的压铆冲头、所述压铆传力杆和所述压铆冲头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中部镂空形成框型。

优化的,所述浮料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下端面上的弹簧垫板、穿设于所述下模座内且下端固定在所述弹簧垫板上的弹簧、连接于所述弹簧上端的浮料顶杆。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由于恒压力气缸有一定的缓冲行程,因此可以保证在过压的情况下压铆力的恒定。压铆上模上行时,浮料组件将与冲压件完成铆合的铆钉浮出下模板平面,压铆过程中冲压件与模具是完全不接触的,避免了压铆过程中产品的尺寸发生变化。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压铆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压铆下死点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压铆后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1、上模座;1-2、限高柱;1-3、第一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5、第一螺丝;1-6、第二螺丝;1-7、第三螺丝;1-8、第四螺丝;2、压铆部;2-1、恒压力气缸;2-2、压铆传力杆;2-3、压铆冲头;3-1、下模板;3-2、下模座;4、浮料部;4-1、浮料顶杆;4-2、弹簧;4-3、弹簧垫板;5-1、冲压件;5-2、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所示,恒力压铆装置用于将铆钉压入冲压件,其包括上模部、下模部、安装于所述上模座1-1内的压铆部2以及安装于所述下模部上的浮料部4,所述上模部包括上模座1-1,所述压铆部2包括安装于所述上模座1-1内的恒压力气缸2-1,所述下模部包括下模座3-2、固定于所述下模座3-2上的下模板3-1、穿设于所述下模座3-2和下模板3-1上的浮料组件。

所述上模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模座1-1下端面上的限高柱1-2、固定连接在所述限高柱1-2下端且将恒压力气缸2-1的缸体抵紧在上模座1-1上的第一固定板1-3、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板1-3下端的第二固定板1-4、连接在所述恒压力气缸2-1的活塞杆上的压铆传力杆2-2、连接于所述压铆传力杆2-2下端的压铆冲头2-3、所述压铆传力杆2-2和所述压铆冲头2-3贯穿所述第一固定板1-3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4,所述第一固定板1-3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4的中部镂空形成框型。恒压力气缸2-1的高度略大于限高柱1-2的高度,高度差在1~2cm。

所述浮料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模座3-2下端面上的弹簧垫板4-3、穿设于所述下模座3-2内且下端固定在所述弹簧垫板4-3上的弹簧4-2、连接于所述弹簧上端的浮料顶杆4-1。

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通过第一螺丝1-5连接,恒压力气缸2-1和上模座1-1通过第二螺丝1-6连接,限高柱1-2与上模板1-6通过第三螺丝1-7相连接、限高柱1-2和第一固定板1-3通过第四螺丝1-8相连接。

压铆过程中,压铆上模在冲床滑块的带动下下行,当压铆冲头2-3接触到铆钉5-2时,随着压铆上模的继续下行,压铆冲头2-3通过压铆传力杆2-2接触到恒压力气缸2-1,同时铆钉5-2会带动浮料顶杆4-1下行,并压缩弹簧4-2,压铆上模继续下行,当铆钉5-2到达装配位置时,如图2所示,铆钉5-2的头部与产品接触,此时压铆冲头2-3作用在铆钉5-2上的作用力稳定为恒压力气缸2-1的出力,恒压力气缸2-1同时提供了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过压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压铆力恒定。完成冲压件5-1和铆钉5-2的铆结后,压铆上模在冲床滑块的带动下上行,此时压铆后的产品在浮料顶杆4-1和弹簧4-2的作用浮出下模板3-1,如图3所示,压铆结束。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