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管机用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952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管机,尤其涉及一种缝管机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空调一般包括外机及内机,内、外机之间通过铜管连接。

空调铜管制作完成后,一般需要包覆保温管进行保温。在现有技术中,保温管一般采用挤出机进行挤出,在挤出生产时其长度较长,为了便于保温管的存放,直接将保温管盘卷之后堆在一起,而包覆铜管时需要一定的长度。因此,为了将保温管顺利的包覆于铜管外,一般需要对保温管进行拉直并计米切断,然后将多层保温缝合在一起。而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由人工将将保温管拉出,不仅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管机用输送装置,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保温管的输送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缝管机用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上的上输送带及下输送带,所述上、下输送带之间设有管路输送空间,且所述上、下输送带的表面上设有防滑纹;所述机架上设有导柱,所述导柱的底部安装有立板,所述下输送带的侧部安装于所述立板的侧壁上,且所述下输送带垂直于所述立板设置;所述导柱的顶部安装有一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滑动安装于所述导柱上,所述上输送带的侧部安装于所述移动板的侧壁上,且所述上输送带垂直安装于所述移动板设置;所述上、下输送带的一侧设有导柱,另一侧还设有一挡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板的一侧设有上输送带,另一侧设有一螺杆孔,所述螺杆孔内设有螺杆,所述螺杆垂直于所述上输送带设置,所述螺杆的底部抵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移动板及上输送带经所述螺杆及螺杆孔移动设置于所述导柱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板的一侧设有上电机及下电机,所述下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立板与所述下输送带相连,所述上电机的输出装穿过所述移动板与所述上输送带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滑纹为网格状防滑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下输送带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有一导向孔,所述导向孔正对所述管路输送空间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上、下输送带对保温管进行输送,其中,上、下输送带的表面设有网格状防滑纹,提高了摩擦力,提高了保温管的输送效率及输送质量,同时,将上输送带安装于移动板上,利用螺杆调节移动板的位置,也就是调节上输送带与下输送带之间的间距,便于调节上、下输送带与保温管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保证输送效率及输送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上、下输送带输送保温管,与以往人工拉动保温管的结构相比,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上输送带;3、下输送带;4、防滑纹;5、导柱;6、立板;7、移动板;8、挡板;9、螺杆;10、上电机;11、下电机;12、导向板;13、导向孔;14、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缝管机用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及设置于机架1上的上输送带2及下输送带3,所述上、下输送带之间设有管路输送空间,且所述上、下输送带的表面上设有防滑纹4;所述机架1上设有导柱5,所述导柱5的底部安装有立板6,所述下输送带3的侧部安装于所述立板6的侧壁上,且所述下输送3带垂直于所述立板6设置;所述导柱5的顶部安装有一移动板7,所述移动板7滑动安装于所述导柱5上,所述上输送带2的侧部安装于所述移动板7的侧壁上,且所述上输送带2垂直安装于所述移动板7设置;所述上、下输送带的一侧设有导柱5,另一侧还设有一挡板8,挡板的设置,起到遮挡及保护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管路输送空间内穿有保温管,上输送带的底面与保温管的顶部外缘面接触,下输送带的顶面与保温管的底部外缘面接触,利用上、下输送带的移动,也利用上、下输送带及防滑纹的摩擦力,带动保温管移动前行。在本实施例中,在输送装置的后端设有计米器及切刀,利用计米器计算保温管的输送长度,计米器检测出保温管输送的预定长度之后,切刀将保温管切断,然后继续输送、计米及切断,如此循环。

参见图1所示,所述移动板7的一侧设有上输送带2,另一侧设有一螺杆孔,所述螺杆孔内设有螺杆9,所述螺杆9垂直于所述上输送带2设置,所述螺杆9的底部抵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移动板7及上输送带2经所述螺杆9及螺杆孔移动设置于所述导柱5上。所述移动板7的一侧设有上电机10及下电机11,所述下电机11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立板6与所述下输送带3相连,所述上电机10的输出装穿过所述移动板7与所述上输送带2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下输送带3及下电机11固定安装于立板6上,上输送带2及上电机10安装于移动板7上,其中螺杆9底部抵于机架1上,利用螺杆的转动,带动移动板的上升与下降,通过移动板的上升及下降,带动上输送带及上电机的上升与下降,用于调节上输送带与下输送带之间的间距,也就是调节管路输送空间的高度,便于增加或减小上、下输送带与保温管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保温管的输送效率及输送质量,同时防止上、下输送带对保温管造成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纹4为网格状防滑纹,增加与保温管之间的摩擦力。

参见图1所示,所述上、下输送带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导向板12,所述导向板12上设有一导向孔13,所述导向孔13正对所述管路输送空间设置。通过导向板及导向孔的设置,可以保证保温管能在输送空间内移动,不会偏位,保证输送效率及输送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螺杆9的顶部设有转盘14,便于操作人员转动螺杆9,参见图1所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