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发生器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09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气体发生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火体成型装置和成品成型装置;

发火体成型装置用于电点火管和底座的收口,形成发火体,包括上模和定位座I,定位座I用于固定底座;上模位于定位座I上方,为具有中空结构且下部开口的筒形结构,与压机相连,在压机的控制下在定位座I上方上下运动;上模下端开口处内径略大于底座收口端I收口前的宽度,且其开口处设置有环形凹面I,环形凹面I的形状与电点火管外壁形状吻合;

成品成型装置用于发火体与管壳的收口,包括定位座II和下模,定位座II倒置,用于固定发火体,且与压机相连,在压机的控制下在下模上方上下运动;下模位于定位座II下方,为具有中空结构且上部开口的筒形结构,其腔体内壁与管壳外壁相匹配,下模上部开口具有环形凹面II,环形凹面II的形状与底座收口端II收口后的形状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的环形凹面I由设置于上模腔体内下部的环形凸起及与其相连的腔体内壁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腔体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弹性部件I和顶杆I,顶杆I位于环形凸起上方,与上模腔体内壁为间隙配合,且其宽度大于环形凸起内径;弹性部件I安放于顶杆I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腔体内由下至上设置有弹性部件II和顶杆II,弹性部件II安放于下模腔体内,顶杆II安放于弹性部件II上方,且与下模腔体内壁为间隙配合,且顶杆II上 端面到下模上部开口的距离小于管壳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气体发生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I和弹性部件II采用弹簧,弹簧的螺距为3~4mm,直径为1~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面I的形状与电点火管88°~110°角度面形状吻合;所述环形凹面II的形状为环形圆弧凹面,弧度为R1~R1.5,弧面半角角度为15°~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I和定位座II中心设置有定位孔或定位槽,用于定位电点火管。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