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工位机壳点铆整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07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六工位机壳点铆整形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形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六工位机壳点铆整形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小电机外壳由两部分组成,包括柱状外壳体和端盖,柱状壳体由金属薄板卷绕而成,端盖在进行通常是采用铆接的方式连接在柱状壳体端部,操作中采用人工手工上料,生效效率低,同时,由于铆接时压力较大,柱状壳体会被撑变形,这就使得端盖与柱状壳体的同心度很差,产生的废品太多,严重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工位机壳点铆整形机,其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安全可靠,产品合格率高,生产效率高,适合产业上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六工位机壳点铆整形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上沿圆周方向上等角度设置有下模安装块,旋转平台外侧设置有旋转台定位气缸,所述下模安装块外侧的工作台上依次分别设置有壳体送料部、端盖送料部、工件检测部、压铆部、工件顶出部和取料部。

优选的,所述旋转平台中心底部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固定在工作台下表面,壳体送料部和压铆部处的旋转平台下方的工作台上表面设置有凸出的承压块,所述下模安装块上表面中心处向上延伸出与壳体内壁相适配的下模,下模安装块下表面周边沿圆周方向等角度设置有向下的导向柱,导向柱上套设有弹簧,下模安装块下表面中心处设置有延长柱,延长柱下表面平面与承压块上表面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mm—5mm,延长柱下端设置有卡位凹槽。

优选的,所述壳体送料部包括壳体传送部、壳体翻转部和壳体压模部,所述壳体传送部包括位于壳体翻转部外侧的传送带和位于传送带两侧的导向辊,两侧导向辊之间的间距大于柱状壳体的宽度,所述壳体翻转部下端通过固定板固定在工作台上,壳体翻转部的两侧板之间设置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上设置有与壳体内表面相适配的模套,翻转板通过固定在侧板外部的摆动气缸驱动,所述翻转板上方设置有取壳体机械手和导轨,所述壳体压模部包括位于导轨内侧一端上方的压壳体气缸和压壳体气缸下方的竖直壳体导向套,竖直壳体导向套内径大于壳体外径。

优选的,所述端盖送料部包括端盖顶出部、端盖存储部、端盖传送放置机械手,所述端盖顶出部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端盖顶出电机,所述端盖存储部固定在工作台上且穿过工作台,端盖存储部内部形状与端盖形状相适配且尺寸大于端盖外径,端盖顶出电机通过丝杠螺母机构带动端盖存储部下方的端盖顶杆作升降运动,端盖顶杆将端盖往上顶,所述端盖传送放置机械手端头部分设置有吸附端盖端面的负压吸盘,端盖传送放置机械手可将端盖放入其下方的下模安装块的壳体上端口内。

优选的,所述工件检测部固定在工作台上,且下端设置感应壳体的传感器,上端设置感应端盖的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压铆部包括工件夹紧部、强力压合铆接部,所述工件夹紧部包括位于工作台上表面后方的两条直线滑道,两条直线滑道之间的工作台中空,整形钳通过滑块连接在直线滑道上,整形钳下方的工作台下表面设置有整形钳推进电机,整形钳推进电机通过丝杠螺母机构与整形钳下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整形钳包括钳口和钳杆,两个钳杆交叉点固定,钳杆后方设置有钳杆液压缸,钳杆液压缸活塞杆连接有驱动块,驱动块尺寸大于钳杆之间的距离,且驱动块与钳杆之间连接有复位杆,钳杆处的长度大于钳口处的长度;所述强力压合铆接部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立柱和位于立柱顶部的上平台,所述上平台与工作台之间的立柱上设置有滑动平台,所述滑动平台与立柱之间通过直线轴承连接,所述滑动平台中部中空且下表面设置有压合上模,所述上平台上表面两侧设置有滑动平台推进气缸,所述上平台上表面中部设置有铆接液压缸。

优选的,所述压合上模包括固定在滑动平台下表面的两根平行滑杆,滑杆上连接有左右限位块,左右限位块内侧均连接工件夹持钳,工件夹持钳内表面形状与工件外表面形状相适配,左右限位块内侧表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左右限位块外侧表面分别连接有锁紧限位螺杆,锁紧限位螺杆通过支座固定在滑动平台下表面,所述左右限位块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常态下整形钳的钳口之间的距离;所述压合上模还包括固定在滑动平台下表面中心处的大圆盘,所述大圆盘下表面连接顶针导向套,大圆盘下表面顶针导向套的外侧设置有滑动平台限位柱,顶针导向套下端设置有端盖导向块,滑动平台的中部中空处设置有顶针底座,顶针底座下表面连接有顶针连接块,顶针连接块上连接有顶针,顶针形状位置与壳体端盖铆接位置相对应,所述顶针导向套内径大于顶针外径,所述端盖导向块上有供顶针穿过的孔道,所述顶针底座与大圆盘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所述顶针底座位于铆接液压缸活塞杆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工件顶出部包括位于工作台下方的工件顶出气缸,工件顶出气缸活塞杆穿过工作台连接工件顶杆,工件顶出部还包括位于旋转平台下方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倒钩柱,倒钩柱与下模安装块下方的延长柱下端的卡位凹槽相卡合。

优选的,所述取料部包括取料机械手和下料滑槽。

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安全可靠,产品合格率高,生产效率高,适合产业上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包括壳体和端盖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去掉五个下模安装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去掉工作台下方支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去掉旋转台和下模安装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压铆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整形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压合上模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7中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9为图18中顶针底座、顶针连接块和顶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中壳体翻转部和壳体压模部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中下模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中取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工作台;11—承压块;2—旋转平台;21—旋转台定位气缸;22—伺服电机;3—下模安装块;31—下模;32—导向柱;33—延长柱;34—卡位凹槽;4—壳体送料部;41—壳体传送部;411—传送带;412—导向辊;42—壳体翻转部;421—固定板;422—侧板;423—翻转板;424—模套;425—摆动气缸;426—取壳体机械手;427—导轨;43—壳体压模部;431—压壳体气缸;432—竖直壳体导向套;5—端盖送料部;51—端盖顶出部;511—端盖顶出电机;512—丝杠螺母机构;52—端盖存储部;521—端盖顶杆;53—机械手;6—工件检测部;7—压铆部;71—工件夹紧部;711—直线滑道;712—整形钳;713—整形钳推进电机;714—丝杠螺母机构;715—钳口;716—钳杆;717—钳杆液压缸;718—驱动块;719—复位杆;72—强力压合铆接部;721—立柱;722—上平台;723—滑动平台;724—压合上模;7241—滑杆;7242—左右限位块;7243—工件夹持钳;7244—压缩弹簧;7245—锁紧限位螺杆;7246—大圆盘;7247—顶针导向套;7248—滑动平台限位柱;7249—端盖导向块;7240—顶针底座;72401—顶针连接块;72402—顶针;725—滑动平台推进气缸;726—铆接液压缸;8—工件顶出部;81—工件顶出气缸;82—工件顶杆;83—倒钩柱;9—取料部;91—取料机械手;92—下料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至图2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工位机壳点铆整形机,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旋转平台2,所述旋转平台2上沿圆周方向上等角度设置有下模安装块3,旋转平台2外侧设置有旋转台定位气缸21,在旋转平台2每旋转一个角度后,旋转台定位气缸21就顶出至旋转台2侧面的凹槽内进行卡位,直到该工序完成后旋转台定位气缸21复位,所述下模安装块3外侧的工作台1上依次分别设置有壳体送料部4、端盖送料部5、工件检测部6、压铆部7、工件顶出部8和取料部9。

优选的,旋转平台2中心底部连接有伺服电机22,伺服电机22固定在工作台1下表面,壳体送料部4和压铆部7处的旋转平台2下方的工作台1上表面设置有凸出的承压块11,所述下模安装块3上表面中心处向上延伸出与壳体内壁相适配的下模31,下模安装块3下表面周边沿圆周方向等角度设置有向下的导向柱32,导向柱32上套设有弹簧,使得下模安装块3在下压力消失后能自动回复位置,下模安装块3下表面中心处设置有延长柱33,延长柱33下表面平面与承压块11上表面平面之间的距离为1mm—5mm,在壳体送料部4和压铆部7处,下模安装块3承受向下的压力后通过延长柱33直接将力作用在承压块11上,以此避免转动平台2受到向下的压力而损坏,延长柱33下端设置有卡位凹槽34,用以工件顶出部8处顶出时的卡合。

优选的,壳体送料部4包括壳体传送部41、壳体翻转部42和壳体压模部43,所述壳体传送部41包括位于壳体翻转部42外侧的传送带411和位于传送带411两侧的导向辊412,两侧导向辊412之间的间距大于柱状壳体的宽度,所述壳体翻转部42下端通过固定板421固定在工作台1上,壳体翻转部42的两侧板422之间设置有翻转板423,所述翻转板423上设置有与壳体内表面相适配的模套424,翻转板42通过固定在侧板422外部的摆动气缸425驱动,所述翻转板42上方设置有取壳体机械手426和导轨427,所述壳体压模部43包括位于导轨427内侧一端上方的压壳体气缸431和压壳体气缸431下方的竖直壳体导向套432,竖直壳体导向套432内径大于壳体外径。

优选的,端盖送料部5包括端盖顶出部51、端盖存储部52、端盖传送放置机械手53,所述端盖顶出部51包括固定在工作台1上的端盖顶出电机511,所述端盖存储部52固定在工作台1上且穿过工作台1,端盖存储部52内部形状与端盖形状相适配且尺寸大于端盖外径,端盖顶出电机511通过丝杠螺母机构512带动端盖存储部52下方的端盖顶杆521作升降运动,端盖顶杆521将端盖往上顶,所述端盖传送放置机械手53端头部分设置有吸附端盖端面的负压吸盘,端盖传送放置机械手53可将端盖放入其下方的下模安装块3的壳体上端口内。

优选的,工件检测部6固定在工作台1上,且下端设置感应壳体的传感器,上端设置感应端盖的传感器,工件检测部6检测到壳体和端盖均存在时旋转平台2才会进入下一个工位。

优选的,压铆部7包括工件夹紧部71、强力压合铆接部72,所述工件夹紧部71包括位于工作台1上表面后方的两条直线滑道711,两条直线滑道711之间的工作台1中空,整形钳712通过滑块连接在直线滑道711上,整形钳712下方的工作台1下表面设置有整形钳推进电机713,整形钳推进电机713通过丝杠螺母机构714与整形钳712下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整形钳712包括钳口715和钳杆716,两个钳杆716交叉点固定,钳杆716后方设置有钳杆液压缸717,钳杆液压缸717活塞杆连接有驱动块718,驱动块718尺寸大于钳杆716之间的距离,且驱动块718与钳杆716之间连接有复位杆719,钳杆716处的长度大于钳口715处的长度;所述强力压合铆接部72包括固定在工作台1上的立柱721和位于立柱721顶部的上平台722,所述上平台722与工作台1之间的立柱721上设置有滑动平台723,所述滑动平台723与立柱721之间通过直线轴承连接,所述滑动平台723中部中空且下表面设置有压合上模724,所述上平台722上表面两侧设置有滑动平台推进气缸725,所述上平台722上表面中部设置有铆接液压缸726。

优选的,压合上模724包括固定在滑动平台723下表面的两根平行滑杆7241,滑杆7241上连接有左右限位块7242,左右限位块7242内侧均连接工件夹持钳7243,工件夹持钳7243内表面形状与工件外表面形状相适配,左右限位块7242内侧表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7244,左右限位块7242外侧表面分别连接有锁紧限位螺杆7245,锁紧限位螺杆7245通过支座固定在滑动平台723下表面,所述左右限位块7242外侧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常态下整形钳712的钳口715之间的距离,整形钳712在整形钳推进电机713的驱动下沿直线滑道711滑动进入压合上模724下方,钳口715位于左右限位块7242外侧,钳杆液压缸717活塞杆伸出作用在钳杆716上,通过杠杆原理实现钳口715处的大力矩输出,从而实现左右限位块7242相互抱紧;所述压合上模724还包括固定在滑动平台723下表面中心处的大圆盘7246,所述大圆盘7246下表面连接顶针导向套7247,大圆盘7246下表面顶针导向套7247的外侧设置有滑动平台限位柱7248,顶针导向套7247下端设置有端盖导向块7249,滑动平台723的中部中空处设置有顶针底座7240,顶针底座7240下表面连接有顶针连接块72401,顶针连接块72401上连接有顶针72402,顶针72402形状位置与壳体端盖铆接位置相对应,所述顶针导向套7247内径大于顶针72402外径,所述端盖导向块7248上有供顶针72402穿过的孔道,所述顶针底座7240与大圆盘7246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使得顶针72402常态下不会伸出端盖导向块7249外,铆接液压缸726下压后作用在顶针底座7240上,带动顶针连接块72401和顶针72402向下运动对工件的壳体和端盖进行点铆,所述顶针底座7240位于铆接液压缸726活塞杆的正下方。

优选的,工件顶出部8包括位于工作台1下方的工件顶出气缸81,工件顶出气缸81活塞杆穿过工作台1连接工件顶杆82,工件顶出部8还包括位于旋转平台2下方固定在工作台1上的倒钩柱83,倒钩柱83与下模安装块3下方的延长柱33下端的卡位凹槽34相卡合,防止工件顶杆82顶出时将下模安装块3顶出。

优选的,取料部9包括取料机械手91和下料滑槽92,取料机械手91抓取工件后放入下料滑槽92内滑落至收料处。

工作时,壳体从壳体送料部4的传送带411处进入,经两侧的导向辊412矫正引导后进入翻转板423上的模套424内,摆动气缸425驱动翻转板423旋转90°,取壳体机械手426夹持住壳体后沿着导轨427向前运动至对应的下模安装块3上方的竖直壳体导向套432处,压壳体气缸431向下将壳体挤压入下模安装块3的下模31上,实现壳体固定在下模31上,取壳体机械手426和压壳体气缸431复位,完成上壳体功能;旋转平台2旋转60°,装有壳体的下模安装块3旋转至端盖送料部5处,端盖顶出电机511通过丝杠螺母机构512带动端盖存储部52下方的端盖顶杆521作升降运动,将端盖存储部52内存储的端盖往上顶出,机械手53伸出通过负压吸盘吸附住端盖的端面,并将端盖传送至其下方的下模安装块3的壳体上端口内,机械手53复位,完成上端盖过程;旋转平台2旋转60°,装有壳体和端盖的下模安装块3旋转至工件检测部6,工件检测部6检测到壳体和端盖后传递信号给控制系统,完成检测功能;旋转平台2旋转60°,装有壳体和端盖的下模安装块3转动至压铆部7处,滑动平台推进气缸725推动滑动平台723带动压合上模724下降,使得工件夹持钳7243进入壳体外侧,此时滑动平台限位柱7248挤压在下模安装块3上,并通过下模安装块3下方的延长柱33挤压工作台1上的承压块11,以此来将滑动平台推进气缸725的力直接作用在工作台1上,接着整形钳712在整形钳推进电机713的作用下进入,此时钳口715位于左右限位块7242外侧,钳杆液压缸717活塞杆伸出作用在钳杆716上,通过杠杆原理使得钳口715大力矩夹紧左右限位块7242,以此来实现对壳体的大力矩夹紧,接着铆接液压缸726活塞杆伸出作用在顶针底座7240上,通过顶针连接块72401使得顶针72402向下运动与壳体端盖接触,实现铆接过程,铆接完毕后铆接液压缸726退回,顶针底座7240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回复位置,同时钳杆液压缸717活塞杆缩回,通过复位杆719使得钳口715张开,然后整形钳推进电机713反转带动整形钳712复位,滑动平台推进气缸725缩回带动滑动平台723上升,铆接过程完成;旋转平台2旋转60°,完成铆接的下模安装块3转动至工件顶出部8,此时下模安装块3下方的延长柱33下端的卡位凹槽34与工作台1上的倒钩柱83相互卡合,工件顶出气缸81活塞杆伸出带动工件顶杆82向上顶出,使得工件与下模31松开分离,完成顶出功能;旋转平台2旋转60°,放置有工件的下模安装块3旋转至取料部9处,取料机械手91伸出取走工件,放入下料滑槽92处进行产生搜集,完成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每次转动后旋转台定位气缸21就顶出至旋转台2侧面的凹槽内进行卡位,直到该工序完成后旋转台定位气缸21复位,并且因为旋转台2上有六个下模安装块3,所以六个工序可同步进行,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适合产业上大批量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