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动鼓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制动器是制动系统中用以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者运动趋势制动力的部件。汽车制动器除各种缓速装置意外,几乎都是利用固定元件与旋转元件工作表面的摩擦产生制动力矩的摩擦制动器,它可分为鼓式和盘式两大类。鼓式制动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为制动鼓,其工作表面为圆柱面,它的鼓体形态类似盆装,一端为制动鼓鼓底,另一端呈开口状且通常设置有边沿。目前,在制动鼓生产过程中,需将制动鼓固定后方能进行镗孔加工,但现有固定制动鼓的结构要么紧固性能差,要么装卸制动鼓时较费时费力,因而,并不能满足制动鼓加工工序中效率与质量俱佳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制动鼓固定结构,它通过活动筒、支撑架及连接组件的设置,可同时将动能分别传递给固定环和固定爪,进而,可对制动鼓半成品的边沿及侧壁面进行固定,具有夹持性能佳、装卸便捷及运行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动鼓固定结构,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固连有支撑杆和动力缸;
支撑杆的顶端固连有支撑盘,支撑盘设置有内凹的容纳槽;
动力缸的活塞端连接有套设在支撑杆上且可相对支撑杆上下移动的活动筒,活动筒位于支撑盘的下方,活动筒上套设有上限位环和位于上限位环下方的下限位环;
上限位环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固连有可部分封闭容纳槽槽口的固定环;
活动筒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一端活动连接在上限位环与下限位环之间的区域,连接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爪;
当动力缸驱动活动筒上移时,连接组件的一端向上移动,且连接组件的另一端带动固定爪向远离支撑盘的方向移动;
当动力缸驱动活动筒下移时,连接组件的一端向下移动,且连接组件的另一端带动固定爪向靠近支撑盘的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用于支撑固定支撑盘,支撑盘上用于放置制动鼓半成品,其中,容纳槽用于定位制动鼓的位置,同时,也用于容纳制动鼓开口端边沿区域,再其与通过固定环之间的配合即可对制动鼓的下端进行固定。连接组件用于将活动筒的动能传递给固定爪,并改变动能的方向使得两固定爪能发生收缩的动作,从而,实现对制动鼓侧壁面的固定工作。
需将制动鼓半成品件放置于支撑盘时,启动动力缸,使其驱动活动筒向上移动,上限位环则会带动支撑架向上移动,进而使得固定环亦向上移动,这样,固定环与支撑盘之间则会留有一定距离。同时,活动筒亦会带动连接组件的一端向上移动,通过连接组件之间的动能传递作用,则会带动两固定爪发生扩张的移动。这时,则可调整制动鼓半成品的角度,先将它的下端也即带有边沿的开口端穿过固定环放置于容纳槽内。待放平整后,则再次启动动力缸,使其带动活动筒向下移动,上限位环则带动固定环向下移动直至压住制动鼓半成品的边沿,同时,随着活动筒的下移,两连接组件亦会带动两固定爪发生收缩移动直至将制动鼓半成品的侧壁夹持住。
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筒、支撑架及连接组件的设置,可同时将动能分别传递给固定环和固定爪,进而,可对制动鼓半成品的边沿及侧壁面进行固定,进而,将制动鼓半成品紧固地定位在支撑盘内以备下一工序。
为实现连接组件对动能的传递及对动能传递方向的改变,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位于第一连接件上方的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可置入所述上限位环与所述下限位环之间区域的连接头,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爪固连,第一连接件的中部和第三连接件的中部均铰接在所述支撑座上,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和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二连接件的下端和上端。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当活动筒上移时,上限位环和下限位环则会带动第一连接件的一端绕第一连接件中部的铰接点发生向上的转动,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则发生向下的转动,这样,则会带动第二连接件向下移动,通过第二连接件的传递作用,第二连接件则会带动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绕第三连接件中部的铰接点发生向下的转动,第三连接件的一端则会向上转动,进而,使得固定爪发生远离支撑盘的方向移动。当活动筒下移时,固定爪则会发生反向的移动。
为实现支撑架的动能传递作用以及固定环对容纳槽的半封闭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具有可包围所述支撑盘的容纳腔,固定环的上端具有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容纳槽槽口宽度的通口。本实用新型中,通口的宽度应大于制动鼓半成品圆柱体的直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沿其周向设有缺口,缺口贯穿固定环的上下端面。缺口的设置可便于制动鼓半成品的放置。
为便于组装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下限位环与所述活动筒螺纹连接。这样,可通过调节下限位环与上限位环之间的距离来连接连接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下端与所述上限位环螺纹配合。如此,可便于根据制动鼓半成品边沿的厚度来调节固定环的高度位置。
为提高固定爪对制动鼓半成品侧壁面夹持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爪包括呈弧形的夹条。
为实现支撑座对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的铰接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上固连有第一支撑条和位于第一支撑条上方的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铰接于第一支撑条上,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中部铰接于第二支撑条上。
为实现动力缸对活动筒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缸选用气压缸或者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启动动力缸使其带动活动筒向下移动,上限位环则带动固定环向下移动直至压住制动鼓半成品的边沿,同时,随着活动筒的下移,两连接组件亦会带动两固定爪发生收缩移动直至将制动鼓半成品的侧壁夹持住。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筒、支撑架及连接组件的设置,可同时将动能分别传递给固定环和固定爪,进而,可对制动鼓半成品的边沿及侧壁面进行固定,进而,将制动鼓半成品紧固地定位在支撑盘内以备下一工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制动鼓固定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制动鼓固定结构中动力缸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制动鼓固定结构中固定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制动鼓固定结构中固定爪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支撑座,2-支撑杆,3-支撑盘,4-容纳槽,5-动力缸,6-活动筒,7-上限位环,8-下限位环,9-支撑架,10-连接组件,11-固定爪,12-第一连接件,13-第二连接件,14-第三连接件,15-容纳腔,16-通口,17-夹条,18-第一支撑条,19-第二支撑条,20-固定环,21-缺口,22-连接头,23-制动鼓半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制动鼓固定结构,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上固连有支撑杆2和动力缸5;
支撑杆2的顶端固连有支撑盘3,支撑盘3设置有内凹的容纳槽4;
动力缸5的活塞端连接有套设在支撑杆2上且可相对支撑杆2上下移动的活动筒6,活动筒6位于支撑盘3的下方,活动筒6上套设有上限位环7和位于上限位环7下方的下限位环8;
上限位环7的上端连接有支撑架9,支撑架9的上端固连有可部分封闭容纳槽4槽口的固定环20;
活动筒6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组件10,连接组件10的一端活动连接在上限位环7与下限位环8之间的区域,连接组件10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爪11;
当动力缸5驱动活动筒6上移时,连接组件10的一端向上移动,且连接组件10的另一端带动固定爪11向远离支撑盘3的方向移动;
当动力缸5驱动活动筒6下移时,连接组件10的一端向下移动,且连接组件10的另一端带动固定爪11向靠近支撑盘3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2用于支撑固定支撑盘3,支撑盘3上用于放置制动鼓半成品,其中,容纳槽4用于定位制动鼓的位置,同时,也用于容纳制动鼓开口端边沿区域,再其与通过固定环20之间的配合即可对制动鼓的下端进行固定。连接组件10用于将活动筒6的动能传递给固定爪11,并改变动能的方向使得两固定爪11能发生收缩的动作,从而,实现对制动鼓侧壁面的固定工作。
需将制动鼓半成品件放置于支撑盘3时,启动动力缸5,使其驱动活动筒6向上移动,上限位环7则会带动支撑架9向上移动,进而使得固定环20亦向上移动,这样,固定环20与支撑盘3之间则会留有一定距离。同时,活动筒6亦会带动连接组件10的一端向上移动,通过连接组件10之间的动能传递作用,则会带动两固定爪11发生扩张的移动。这时,则可调整制动鼓半成品的角度,先将它的下端也即带有边沿的开口端穿过固定环放置于容纳槽4内。待放平整后,则再次启动动力缸5,使其带动活动筒6向下移动,上限位环7则带动固定环20向下移动直至压住制动鼓半成品的边沿,同时,随着活动筒6的下移,两连接组件10亦会带动两固定爪11发生收缩移动直至将制动鼓半成品的侧壁夹持住。
可见,本实施例通过活动筒6、支撑架9及连接组件10的设置,可同时将动能分别传递给固定环20和固定爪11,进而,可对制动鼓半成品的边沿及侧壁面进行固定,进而,将制动鼓半成品紧固地定位在支撑盘3内以备下一工序。
为实现连接组件10对动能的传递及对动能传递方向的改变,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10包括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3及位于第一连接件12上方的第三连接件14,第一连接件12的一端设置有可置入所述上限位环7与所述下限位环8之间区域的连接头22,第三连接件14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爪11固连,第一连接件12的中部和第三连接件14的中部均铰接在所述支撑座1上,第一连接件12的另一端和第三连接件14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第二连接件13的下端和上端。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以活动筒6右侧的连接组件10为例,当活动筒6上移时,上限位环7和下限位环8则会带动第一连接件12的一端绕第一连接件12中部的铰接点发生顺时针转动,也即该端会向上移动,第一连接件12的另一端则向下转动,这样,则会带动第二连接件13向下移动,通过第二连接件13的传递作用,第二连接件13则会带动第三连接件14的另一端绕第三连接件14中部的铰接点发生顺时针转动,也即该端会向下移动,第三连接件14的一端则会向上转动,进而,使得固定爪11发生远离支撑盘3的方向移动。当活动筒6下移时,固定爪11则会发生反向的移动。
为实现支撑架9的动能传递作用以及固定环20对容纳槽4的半封闭作用,优选地,所述支撑架9具有可包围所述支撑盘3的容纳腔15,固定环20的上端具有开口宽度小于所述容纳槽4槽口宽度的通口16。本实施例中,通口16的宽度应大于制动鼓半成品圆柱体的直径大小。
优选地,所述固定环20沿其周向设有缺口21,缺口21贯穿固定环20的上下端面。缺口21的设置可便于制动鼓半成品的放置。
为便于组装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下限位环8与所述活动筒6螺纹连接。这样,可通过调节下限位环8与上限位环7之间的距离来连接连接组件10。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9的下端与所述上限位环7螺纹配合。如此,可便于根据制动鼓半成品边沿的厚度来调节固定环20的高度位置。
为提高固定爪11对制动鼓半成品侧壁面夹持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固定爪11包括呈弧形的夹条17。
为实现支撑座1对第一连接件12和第三连接件14的铰接作用,优选地,所述支撑座1上固连有第一支撑条18和位于第一支撑条18上方的第二支撑条19,所述第一连接件12的中部铰接于第一支撑条18上,所述第三连接件14的中部铰接于第二支撑条19上。
为实现动力缸5对活动筒6的驱动作用,优选地,所述动力缸5选用气压缸或者液压缸。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