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上支架的钻孔进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807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悬架上支架的钻孔进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架上支架的钻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架上支架的钻孔进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悬架是汽车的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减少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典型的悬架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而现代轿车悬架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个别高级轿车则使用空气弹簧。减振器是产生阻尼力的主要元件,其作用是迅速衰减汽车的振动,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增强车轮和地面的附着力。另外,减振器能够降低车身部分的动载荷,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目前在汽车上广泛使用的减振器主要是筒式液力减振器。

悬架上支架是连接悬架与车厢的结构,其结构形状根据车厢结构进行设计,并非是规则形状,为了将悬架上支架座与车厢固定,需要对悬架上支架进行钻孔,通过螺栓将悬架上支架与车厢固定。为了减轻车辆整体重量,目前的车架底座一般都是采用铝合金,由于铝合金材料的特性,其钻孔较铁制件或钢制件方便,所以目前操作工对其进行钻孔都是直接人工进行操作,但是在生产高峰期的时候,人工钻孔的效率就跟不上整个流程,导致其成为生产效率的瓶颈并且由于悬架上支架的不规则结构,导致人工钻孔的效率较低,报废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悬架上支架的钻孔进料输送装置,通过探测器A、探测器B、水平限位杆和校正杆的作用,保证上料时候的工件方向都是与工件钻孔座相匹配的,保证工件的正常钻孔;通过限位杆的作用,当定位挡板处已经有工件的时候。将其余的工件挡住,避免上料夹同时夹取两个工件,甚至夹取工件失败;通过限位杆的结构,使得限位杆能够夹住一个工件的同时还将后面的工件也被挡住,并且被限位杆夹住的工件和被限位杆直接挡住的工件,其校正后的位置能够保持住;通过上料夹所设的托料块的作用,保证了上料夹的夹料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悬架上支架的钻孔进料输送装置,包括两平行的输送架,所述输送架的外侧绕制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通过传动辊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辊通过转轴A与输送架连接,所述转轴A由电机A提供驱动力,所述电机A与输送架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架之间、位于输送架面向钻孔装置的一端设有定位挡板,位于定位挡板的上方设有上料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输送架的底部设有张紧轮,所述传送带绕置于张紧轮表面。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输送架之间、位于输送架背向钻孔装置的一端设有校正杆,所述校正杆通过活塞A与输送架上下活动连接,所述活塞A固定于输送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校正杆由两根平行立杆构成的一组,一组校正杆所在的平面与传送带所在的平面垂直。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当活塞A的活塞杆A向上伸出活塞A至最大行程处的时候,校正杆的顶部高于传送带的顶部;当活塞杆A向下退回活塞A内的时候,校正杆的顶端低于传送带上传送的工件底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输送架之间、位于定位挡板与校正杆之间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通过活塞B与输送架上下活动连接,所述活塞B固定于输送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限位杆沿工件传送方向设有两组,每组限位杆由两根平行立杆构成,一组限位杆所在的平面与传送带所在的平面垂直,两组限位杆之间的距离与工件的宽度匹配。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当活塞B的活塞杆B向上伸出活塞B至最大行程处的时候,限位杆的顶部高于传送带的顶部;当活塞杆B向下退回活塞B内的时候,限位杆的顶端低于传送带上的工件底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传送带的正上方分别设有水平限位杆,所述水平限位杆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水平限位杆远离钻孔装置的一端设有导入杆,所述导入杆沿着工件的传送方向向下倾斜。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上料夹通过活塞C做水平移动,所述上料夹通过活塞D做上下竖直移动,所述上料夹通过活塞E张开或夹紧;所述活塞C通过立架A与输送架固定,所述立架A固定于输送架的外侧,所述上料夹固定于活塞E的活塞杆E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活塞D通过连接板A固定于活塞C的活塞杆C端部,所述活塞E通过连接板B固定于活塞D的活塞杆D端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上料夹由两平行立板构成,每个平行立板分别与对应的一个活塞E的端部固定,所述平行立板相对面的下部对称固定有托料块。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输送架之间设有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指向位于水平限位杆导入杆处的工件。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探测装置包括探测器A和探测器B,所述探测器A通过立架B固定于输送架A的上方,所述立架B固定于输送架A的外侧,所述探测器B固定于输送架A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悬架上支架的钻孔进料输送装置,通过探测器A、探测器B、水平限位杆和校正杆的作用,保证上料时候的工件方向都是与工件钻孔座相匹配的,保证工件的正常钻孔。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悬架上支架的钻孔进料输送装置,通过限位杆的作用,当定位挡板处已经有工件的时候。将其余的工件挡住,避免上料夹同时夹取两个工件,甚至夹取工件失败。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悬架上支架的钻孔进料输送装置,通过限位杆的结构,使得限位杆能够夹住一个工件的同时还将后面的工件也被挡住,并且被限位杆夹住的工件和被限位杆直接挡住的工件,其校正后的位置能够保持住。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悬架上支架的钻孔进料输送装置,通过上料夹所设的托料块的作用,保证了上料夹的夹料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上料夹的侧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平行的输送架1,所述输送架1的外侧绕制有传送带2,所述传送带2通过传动辊11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辊11通过转轴A与输送架1连接,所述转轴A由电机A10提供驱动力,所述电机A10与输送架1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架1之间、位于输送架1面向钻孔装置的一端设有定位挡板20,位于定位挡板20的上方设有上料夹3;所述输送架1的底部设有张紧轮13,所述传送带2绕置于张紧轮13表面;所述输送架1之间、位于输送架1背向钻孔装置的一端设有校正杆16,所述校正杆16通过活塞A31与输送架1上下活动连接,所述活塞A31固定于输送架1之间;所述校正杆16由两根平行立杆构成的一组,一组校正杆16所在的平面与传送带2所在的平面垂直;当活塞A31的活塞杆A向上伸出活塞A31至最大行程处的时候,校正杆16的顶部高于传送带2的顶部;当活塞杆A向下退回活塞A31内的时候,校正杆16的顶端低于传送带2上传送的工件底部;所述输送架1之间、位于定位挡板20与校正杆16之间设有限位杆17,所述限位杆17通过活塞B32与输送架1上下活动连接,所述活塞B32固定于输送架1之间;所述限位杆17沿工件传送方向设有两组,每组限位杆17由两根平行立杆构成,一组限位杆17所在的平面与传送带2所在的平面垂直,两组限位杆17之间的距离与工件的宽度匹配;当活塞B32的活塞杆B向上伸出活塞B32至最大行程处的时候,限位杆17的顶部高于传送带2的顶部;当活塞杆B向下退回活塞B32内的时候,限位杆17的顶端低于传送带2上的工件底部;所述传送带2的正上方分别设有水平限位杆18,所述水平限位杆18沿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设置;所述水平限位杆18远离钻孔装置的一端设有导入杆37,所述导入杆37沿着工件的传送方向向下倾斜;所述上料夹3通过活塞C13做水平移动,所述上料夹3通过活塞D14做上下竖直移动,所述上料夹3通过活塞E15张开或夹紧;所述活塞C13通过立架A12与输送架1固定,所述立架A12固定于输送架1的外侧,所述上料夹3固定于活塞E15的活塞杆E的端部;所述活塞D14通过连接板A35固定于活塞C13的活塞杆C端部,所述活塞E15通过连接板B36固定于活塞D14的活塞杆D端部;所述上料夹3由两平行立板构成,每个平行立板分别与对应的一个活塞E15的端部固定,所述平行立板相对面的下部对称固定有托料块51;所述输送架1之间设有探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指向位于水平限位杆18导入杆37处的工件;所述探测装置包括探测器A21和探测器B22,所述探测器A21通过立架B19固定于输送架A1的上方,所述立架B19固定于输送架A1的外侧,所述探测器B22固定于输送架A1之间。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工件放置在传送带2远离钻孔装置一段的上部,工件在传送带2的作用下向钻孔装置一端移动;当工件经过探测器A21和探测器B22的探测位置处的时候,探测器A21和探测器B22对工件的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进行探测,如果工件的上下方向反了或者前后方向反了的话,探测器A21或探测器B22将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进料输送装置停止工作,并报警;如果工件的方向是正确的话,探测器A21和探测器B22将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进料输送装置继续工作;当工件经过探测器A21和探测器B22的探测位置处之后,工件从水平限位杆18与传送带2之间通过;同时活塞A31的活塞杆A带动校正杆16向上移动至最大行程处,工件经过校正杆16的时候,校正杆16将工件进行阻拦,由于工件为左右对称结构,由两根平行立杆构成的校正杆16使工件本身相对于传送带2的左右方向以及工件位于传送带2上的姿势进行校正;活塞A31延时一段时间,待工件校正之后,活塞A31的活塞杆A带动校正杆16向下移动至最大行程处,工件在传送带2的作用下继续向钻孔装置移动;当工件经过限位杆17的时候,如果传送带2面向钻孔装置的一端已经有一个工件的时候,限位杆17在活塞B32的活塞杆B作用下向上移动至最大行程处,限位杆17将工件夹住,当传送带2面向钻孔装置的一端的工件上料之后,限位杆17在活塞B32的活塞杆B作用下向下移动至最大行程处,限位杆17与工件分离,工件在传送带2的作用下移动至传送带2面向钻孔装置的端部,并被定位挡板20拦住;如果传送带2面向钻孔装置的一端没有工件的时候,限位杆17不向上移动,工件直接在传送带2的输送下移动至传送带2面向钻孔装置的端部,并被定位挡板20拦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