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挤压成型自附华司或套管的母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859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挤压成型自附华司或套管的母模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一种冷挤压成型自附华司或套管的母模结构。



背景技术:

机械行业中通常使用到各种五金零件作为加工和安装,例如套管就是一种常见的五金零件。套管是一种常用来铆接紧固并且构建新的连接通道的异形零件,汽车传动系统以及输油管道对于套管的应用十分广泛。不同的套管结构有着各自不一样的装配方法以及各不相同的使用功能,例如,类似于中空平头销的自附华司或套管,多用于汽车传动系统,铆接紧固,与销轴配合;中通外直的套管则多用于汽车底盘输油管道焊接紧固,为连接各电子元器件的电线提供通道。其中,汽车传动系统所需求的自附华司或套管是加工要求相对较高的一类产品,首先要求管外圆直径公差要很小,才能保证铆接工艺的稳定性,其次,由于华司也需要包胶参与装配,所以产品必须满足华司外圆饱满且无毛刺,最核心的就是内孔和外圆的同轴度必须符合装配要求。

但是,这样的结构投产与冷挤压领域,由于华司外圆的特殊要求,母模设计时按传统经验是需要采取横向分模结构,设置锥模芯独立控制华司的尺寸及其饱满度,但是这样的设计一直存在着两大风险:一是华司一般不会很厚,这就要求锥模芯也不能设计的太厚,否则就会多工位模具之间的配合失去平衡,以至于锥模芯的寿命会很短;二是为了保证华司的边缘饱满度,必然会尽可能地加大华司成型力度,而无法避免的料流不均就会导致华司外圆极可能出现毛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冷挤压成型自附华司或套管过程中锥模芯易损和华司会有毛刺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冷挤压成型自附华司或套管的母模结构,可以提高模具的有效使用寿命,能够更加稳定饱满的成型自附华司或套管的自附华司外圆形状尺寸,有效防止自附华司或套管的自附华司在自由镦粗成型时由于料流不均而造成尺寸不良,形状不饱满。同时大大增加冷镦半成品的合格率,减少了修模、换模时间的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冷挤压成型自附华司或套管的母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母模本体,所述母模本体包括圆柱体模壳,圆柱体模壳的外圆面上设置有螺纹孔和轴向锁紧槽,圆柱体模壳的一端内嵌有锥模芯,锥模芯内嵌有成型模芯,成型模芯比锥模芯高度低,锥模芯底部与圆柱体模壳内部空腔对应,空腔一侧的圆柱体模壳内设置有螺纹孔,螺纹孔与空腔连接处设置有退刀槽,所述空腔处设置有排气孔与外界联通。

进一步,所述锥模芯内嵌有成型模芯的模芯端口部倒圆角。

进一步,所述排气孔至少3条,均匀布置在空腔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挤压成型自附华司或套管的母模结构,采用纵向分模的设计思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模具的有效使用寿命,能够更加稳定饱满的成型自附华司或套管的自附华司外圆形状尺寸,有效防止自附华司或套管的自附华司在自由镦粗成型时由于料流不均而造成尺寸不良,形状不饱满。同时大大增加冷镦半成品的合格率,减少了修模、换模时间的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方向示意。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冷挤压成型自附华司或套管的母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母模本体1,所述母模本体1包括圆柱体模壳101,圆柱体模壳101的外圆面上设置有螺纹孔104和轴向锁紧槽105,圆柱体模壳101的一端内嵌有锥模芯102,锥模芯102内嵌有成型模芯103,成型模芯103比锥模芯102高度低,锥模芯102底部与圆柱体模壳101内部空腔106对应,空腔106一侧的圆柱体模壳101内设置有螺纹孔108,螺纹孔108与空腔连接处设置有退刀槽109,所述空腔106处设置有排气孔107与外界联通。

所述锥模芯102内嵌有成型模芯103的模芯端口部倒圆角。

所述排气孔107至少3条,均匀布置在空腔106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挤压成型自附华司或套管的母模结构,采用纵向分模的设计思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模具的有效使用寿命,能够更加稳定饱满的成型自附华司或套管的自附华司外圆形状尺寸,有效防止自附华司或套管的自附华司在自由镦粗成型时由于料流不均而造成尺寸不良,形状不饱满。同时大大增加冷镦半成品的合格率,减少了修模、换模时间的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左”、“右”、“内部”、“中部”“外部”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