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装配阀体密封套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201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装配阀体密封套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限于工件装配难度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等因素,阀体与密封套的装配过程完全由手工完成,这也就造成生产人员需求多、生产效率低的状况。而且,阀体上关键部位严禁磕碰,从而对装配一致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手工装配的方式更加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自动装配阀体密封套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装配阀体密封套的装置,用于将密封套装设于阀体上,包括用于固定设置阀体的固定座和用于水平套设密封套的定位导向柱,所述定位导向柱配合插设于所述固定座上;

还包括气动压装装置,所述气动压装装置将所述定位导向柱上套设的密封套压装到所述阀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装配阀体密封套的装置中,所述定位导向柱包括竖向设置的柱体和设置于所述柱体下端部定位销;

其中,所述柱体包括位于上部的圆柱体和位于下部的锥台体,且所述锥台体的底面直径与所述阀体的直径配合、并大于所述阀体的直径;

所述定位销位于所述锥台体的底面中央,其与所述阀体配合并可插入所述阀体内;

所述密封套水平套设于所述圆柱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装配阀体密封套的装置中,所述气动压装装置包括汽缸和由所述汽缸驱动的压装件;

所述压装件在所述汽缸的驱动下做竖向上下往复移动,并将所述定位导 向柱上套设的密封套压装到所述阀体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装配阀体密封套的装置中,还包括侧立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的背板,在所述背板上端部设置水平限位挡板;

所述汽缸安装于所述水平限位挡板的上部,所述压装件安装于所述水平限位挡板的下部;

还包括设置于水平限位挡板与固定座之间的竖向导轨;

所述压装件沿所述竖向导轨上下滑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装配阀体密封套的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固定座上的自动复位开关;

当所述压装件将所述密封套压装到所述阀体上时,其接触到所述自动复位开关并触发自动复位信号;

所述汽缸根据所述自动复位信号将所述压装件提升起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装配阀体密封套的装置中,在装配阀体密封套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工人手工操作,不仅避免了对产品的意外磕碰,也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装配阀体密封套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装配阀体密封套的装置,用于将密封套7装设于阀体5上,其包括用于固定设置阀体5的固定座3和用于水平套设密封套7的定位导向柱8,所述定位导向柱8配合插设于所述固定座3上。还包括气动压装装置1,所述气动压装装置1将所述定位导向柱8上套设的密封套7压装到所述阀体5上。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装配阀体密封套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工人手工操作,不仅避免了对产品的意外磕碰,也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导向柱8包括竖向设置的柱体和设置于所述柱体下端部定位销83。其中,所述柱体包括位于上部的圆柱体81和位于下部的锥台体82,且所述锥台体82的底面直径与所述阀体5的直径配合、并大于所述阀体5的直径(这里所述的锥台体82的底面直径与所述阀体5的直径配合是指为了便于将密封套7压装到阀体5上,将所述锥台体82的底面直径设置为大于阀体5的直径,从而能够令密封套7被撑开而具有一定的余量,但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安装效果,上述二者的直径差别不宜过大,一般以2-5毫米为宜)。所述定位销83位于所述锥台体82的底面中央,其与所述阀体5配合并可插入所述阀体5内;所述密封套7则水平套设于所述圆柱体81上,并穿过锥台体82而套入阀体5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动压装装置1具体包括汽缸12和由所述汽缸12驱动的压装件11。所述压装件11在所述汽缸12的驱动下做竖向上下往复移动,并将所述定位导向柱8上套设的密封套7压装到所述阀体5上。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侧立设置于所述固定座3上的背板2,在所述背板2上端部设置水平限位挡板6。所述汽缸12安装于所述水平限位挡板6的上部,所述压装件11安装于所述水平限位挡板6的下部。还包括设置于水平限位挡板6与固定座3之间的竖向导轨13;所述压装件11沿所述竖向导轨13上下滑动,并由所述竖向导轨13提供导向。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设置于固定座3上的自动复位开关4。当所述压装件11将所述密封套7压装到所述阀体5上时,其接触到所述自动复位开关4并触发自动复位信号;所述汽缸12根据所述自动复位信号将所述压装件11提升起来(提升至初始位置,以待下一个工作过程)。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