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压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2011阅读:6721来源:国知局
轴承压入工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轴承压入工装。



背景技术:

停车设备升级横移类产品中,横移盘需要用到横移被动轮,升降盘需要用到吊点轮,且台用量大,轴承与轮子都是过盈配合,工人用锤子将轴承敲入工件,但是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锤子敲打带来的质量损失率较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效率高、质量好的轴承压入工装,以代替手工敲打,直接压入轴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轴承压入工装。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轴承压入工装,包括压力发生器、轴承压入上模、轮系定位下模和机架;所述轴承压入上模安装于压力发生器的输出端;所述轮系定位下模位于轴承压入上模的正下方;所述轴承压入上模、轮系定位下模间隔设置,且均固定安装于机架;所述压力发生器、 轴承压入上模、轮系定位下模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轴承压入上模为圆柱体,其底部开设有向内凹的呈圆柱形的下定位孔;所述轮系定位下模包括第二凸台;所述下定位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凸台直径。

所述压力发生器为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连接有液压站组,且液压油缸的输出端朝向轮系定位下模。

所述轴承压入上模为圆柱体,其顶面开设有上定位孔,其底部开设有下定位孔;所述上定位孔、下定位孔和轴承压入上模均同轴设置;所述上定位孔为向内凹的圆柱形孔,上定位孔下端呈圆锥状;所述下定位孔为向内凹的圆柱形孔,下定位孔上端呈圆锥状。

所述轮系定位下模包括均同轴设置的底座、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底座呈圆柱体且螺纹固定于机架;所述第一凸台呈圆柱体,且一体设置于底座上方;所述第二凸台呈圆柱体,且一体设置于第一凸台上方;所述底座的直径大于第一凸台的直径,第一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二凸台直径。

所述轴承压入上模的直径与第一凸台的直径相同。

所述机架由矩形管焊接而成,包括间隔设置的上平台和下平台;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设置有竖向设置的支撑柱;所述上平台安装有压力发生器;所述下平台安装有轮系定位下模。

轴承压入工装,还包括后横移轮压模;所述后横移轮压模呈现中空的圆柱体状,其中部轴向开设有圆柱形通孔;所述后横移轮压模的内径与轴承压入上模的外径相同,后横移轮压模的外径大于第一凸台直径;所述后横移轮压模侧壁径向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后横移轮压模同轴安装于轴承压入上模底部。

针对停车设备产品中吊点轮,被动横移轮,利用本工装将轴承直接压入工件。工装将轴承压入后横移被动轮时,轴承受力均匀,速度稳定,且不存在压入不到位的情况,在实际运用中,极大提高了轴承压入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轴承压入上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轮系定位下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后横移轮压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后横移轮压模的俯视安装示意图;

图中:1-液压站组、2-压力发生器、3-轴承压入上模、3a-上定位孔、3b-下定位孔、4-轮系定位下模、4a-底座、4b-第一凸台、4c-第二凸台、5-机架、5a-上平台、5b-下平台、5c-支撑柱、6-后横移轮压模、6a-螺纹孔、7-后横移轮、8-被压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轴承压入工装,包括压力发生器2、轴承压入上模3、轮系定位下模4和机架5。

所述轴承压入上模3安装于压力发生器2的输出端;所述轮系定位下模4位于轴承压入上模3的正下方;所述轴承压入上模3、轮系定位下模4间隔设置,且均固定安装于机架5;所述压力发生器2、 轴承压入上模3、轮系定位下模4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压力发生器2为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连接有液压站组1,且液压油缸的输出端朝向轮系定位下模4。所述液压站组1为液压油缸提供油压。

传统的压力发生装置有气缸、油缸、丝杆推进等器件,考虑到图纸孔径公差在0至-0.05mm,轴承与工件的过盈配合度不确定性,计算得出最小压力在8000牛左右。气缸推进压力不稳定,且一般缸径的气缸无法满足要产生8000牛压力的要求,故放弃使用气缸作为压力源,又考虑到轴承压入无需高精度压入距离,只需确保已经完全压入工件即可,故舍弃丝杆电机推进的结构。

作为更优选,所述液压油缸的压力等级7MPa,行程为300mm,缸径50mm,最大推力14KN。此规格的液压油缸可满足压力需求。

所述轴承压入上模3为圆柱体,其顶面开设有上定位孔3a,其底部开设有下定位孔3b。作为优选,所述上定位孔3a、下定位孔3b和轴承压入上模3均同轴设置;所述上定位孔3a为向内凹的圆柱形孔,上定位孔3a下端呈圆锥状;所述下定位孔3b为向内凹的圆柱形孔,下定位孔3b上端呈圆锥状。上定位孔3a用以安装压力发生器2的输出轴,下定位孔3b用以容置第二凸台4c。作为优选,所述上定位孔3a、下定位孔3b呈上下对称设置,增加了部件的通用性,方便轴承压入上模3安装。

所述轮系定位下模4包括均同轴设置的底座4a、第一凸台4b和第二凸台4c;所述底座4a呈圆柱体且螺纹固定于机架5;所述第一凸台4b呈圆柱体,且一体设置于底座4a上方;所述第二凸台4c呈圆柱体,且一体设置于第一凸台4b上方。所述底座4a的直径大于第一凸台4b的直径,第一凸台4b的直径大于第二凸台4c直径。所述下定位孔3b的直径大于第二凸台4c直径。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压入上模3的直径与第一凸台4b的直径相同。

机架5由矩形管焊接而成,包括间隔设置的上平台5a和下平台5b;所述上平台5a和下平台5b之间设置有竖向设置的支撑柱5c;所述上平台5a安装有压力发生器2;所述下平台5b安装有轮系定位下模4。

本工装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件为后横移轮7,先将后横移轮7安装于轮系定位下模4,第一凸台4b的外壁与后横移轮7底部的内壁相顶触,此时,第一凸台4b起到对后横移轮7的定位作用。然后,将被压轴承8放置于轮系定位下模4。第二凸台4c穿过被压轴承8,起到定位被压入的轴承径向位置的作用。液压站组1为液压油缸提供油压,液压油缸推动轴承压入上模3下行,轴承压入上模3底部顶触被压轴承8的外环,被压入轴承沿着第二凸台4c下行,第二凸台4c顶部容置于下定位孔3b,直到被压轴承8完全压入后横移轮7并到指定位置。

作为优选,本轴承压入工装还包括后横移轮压模6。所述后横移轮压模6呈现中空的圆柱体状,其中部轴向开设有圆柱形通孔。所述后横移轮压模6的内径与轴承压入上模3的外径相同,后横移轮压模6的外径大于第一凸台4b直径。所述后横移轮压模6侧壁径向开设有螺纹孔6a。所述后横移轮压模6同轴安装于轴承压入上模3底部。安装后横移轮压模6时,先将后横移轮压模6套设于轴承压入上模3底部,然后用紧定螺钉穿过螺纹孔6a定位后横移轮压模6和轴承压入上模3两者的位置。

后横移轮压模6的作用在于,通过调节后横移轮压模6在轴承压入上模3的上下位置,从而调节被压轴承8压入后横移轮7的深度。当后横移轮压模6顶触后横移轮7时,轴承压入上模3就停止了向下的动作,从而将被压轴承8安装于后横移轮7的指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