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合金钛合金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1128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硬质合金钛合金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铣刀,尤其是一种硬质合金钛合金铣刀。



背景技术:

钛合金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热、耐腐蚀、疲劳性能好等一系列优良的力学、物理性能,成为航空航天、核能、船舶等领域理想的结构材料之一。但该材料摩擦系数大、弹性模量小、化学活性大、化学亲和力较强,在切削加工时容易粘结而产生高温,导致刀具过快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硬质合金钛合金铣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硬质合金钛合金铣刀,包括圆柱形的刀柄,刀柄前部的圆柱形刀体上具有四条螺旋形的刀刃,四条刀刃在圆周上齿距不同,四条刀刃包括第一刃、第二刃、第三刃、第四刃,第一刃和第二刃之间的夹角为85~87°,第二刃和第三刃之间的夹角为175~ 178°,第三刃和第四刃之间的夹角为263~265°。

具体地,所述刀刃包括圆周刃部和端刃部,所述圆周刃部的螺旋角度β为 35~40°。

具体地,所述圆周刃部的前角γ1为3~5°,圆周刃部的第一后角α1为10~ 12°,第一后角α1对应的前切削宽度f1为0.8~1mm,圆周刃部的第二后角α2为23~25°,第二后角α2对应的后切削宽度f2为2~2.3mm。

具体地,所述端刃部的前角γ2为3~5°,端刃部的第一后角α3为10~12°,第一后角α3对应的前切削宽度f3为0.8~1mm,端刃部的第二后角α4为23~ 25°,第二后角α4对应的后切削宽度f4为2~2.3mm。

具体地,所述圆周刃部和端刃部钝化后具有半径为0.03~0.05mm的圆弧。

具体地,所述圆周刃部和端刃部交汇处具有半径为0.3~0.5mm圆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于加工导热系数低,切削温度高的钛合金零件,使用时不容易产生形变,不易使加工表面产生回弹,切削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B-B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3的在C-C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中:1.刀柄,2.刀刃,21.圆周刃部,22.端刃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硬质合金钛合金铣刀,包括圆柱形的刀柄1,刀柄 1前部的圆柱形刀体上具有四条螺旋形的刀刃2,四条刀刃2在圆周上齿距不同,四条刀刃2包括第一刃、第二刃、第三刃、第四刃,第一刃和第二刃之间的夹角为85~87°,第二刃和第三刃之间的夹角为175~178°,第三刃和第四刃之间的夹角为263~265°,两两刀刃2之间夹角不同,能有效消除刀具共振现象。刀刃2包括圆周刃部21和端刃部22,圆周刃部21的螺旋角度β为35~40°,,能分散刀具的轴向力和径向力。

如图2所示,圆周刃部21的前角γ1为3~5°,圆周刃部21的第一后角α1为10~12°,第一后角α1对应的前切削宽度f1为0.8~1mm,圆周刃部21的第二后角α2为23~25°,第二后角α2对应的后切削宽度f2为2~2.3mm。如图3 所示,端刃部22的前角γ2为3~5°,端刃部22的第一后角α3为10~12°,第一后角α3对应的前切削宽度f3为0.8~1mm,端刃部22的第二后角α4为23~ 25°,第二后角α4对应的后切削宽度f4为2~2.3mm,使刀刃2有锋利的切入角,同时也保持了刀刃2的强度。

圆周刃部21和端刃部22会进行钝化处理,钝化后具有半径为0.03~0.05mm 的圆弧,可消除因磨加工产生的锯齿纹,增强刀刃性能,同时也为后续的涂层提供有效的结合力,提高刀具耐用度。

圆周刃部21和端刃部22交汇处具有半径为0.3~0.5mm圆弧,能有效保证刀尖强度,提高使用寿命。

圆周刃部21和端刃部22的前角面进行抛光处理,使加工的切屑不易粘结,能快速排出,带出切削热,保护刀刃2。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