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液分配进出水管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519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液分配进出水管成型工艺,冷却液分配进出水管包括冷却主管、冷却副管、冷却软管、出水感应器接头、冷却旁支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三通接头A、三通接头B以及三通接头C,冷却主管的一端经三通接头A与冷却软管连通,冷却软管的另一端与出水感应器接头连接,三通接头A的支管段端口与冷却旁支管连接,冷却主管的另一端经三通接头B与冷却副管和第一支管连通,冷却副管的另一端经三通接头C与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出水感应器接头与冷却软管压配:将出水感应器接头定位在定位座A上,冷却软管定位在可移动定位装置A,气缸A驱使定位装置A朝定位座A移动以使出水感应器接头压入到冷却软管内,得到第一成型件;

(2)三通接头A分别与冷却软管和冷却主管压配:将第一成型件定位在可移动定位装置B,冷却主管定位在可移动定位装置C,三通接头A定位在定位座B上,气缸B和气缸C分别驱动定位装置B、定位装置C朝定位座B移动,使三通接头A直管段两端的端口分别压入到冷却软管和冷却主管内,得到第二成型件;

(3)三通接头A与冷却旁支管压配:将第二成型件定位在定位座C,冷却旁支管定位在可移动定位装置D,气缸D驱使定位装置D朝定位座C移动,以使三通接头A的支管端口压入到冷却旁支管内,得到第三成型件;

(4)三通接头C分别与冷却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压配:将三通接头C直管段两端的端口分别压入到冷却副管和第二支管内,三通接头C支管段的端口压入到第三支管内,得到第四成型件;

(5)三通接头B分别与冷却主管、冷却副管以及第一支管压配:将第三成型件定位在可移动定位装置E,第一支管定位在可移动定位装置F,三通接头B定位在定位座D,第四成型件定位在可移动定位装置G,气缸E、气缸F以及气缸G分别驱动定位装置E、定位装置F以及定位装置G朝定位座D移动,以使三通接头B的三个端口分别压入到冷却主管、冷却副管以及第一支管内,得到冷却液分配进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分配进出水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A与定位装置A并排设置在安装基座,定位座A的上端设有与出水感应器接头外形相同的第一凹腔;所述定位装置A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座A的定位下模A、以及活动设置在定位下模A正上方的定位上模A,所述定位下模A的上端开设有与冷却软管外形相同的下凹腔A,所述定位上模A的下端开设有与冷却软管外形相同的上凹腔A,定位上模A的上方设有以利驱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驱使定位上模A向下运动以使上凹腔A与下凹腔A形成以利定位夹紧第一支管的凹腔A;所述支撑座A的正下方横设有一固定在安装基座的滑轨A,所述滑轨A上滑动连接有一与支撑座A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滑块A,所述气缸A设于滑轨A的左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分配进出水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B固定在安装基座上,定位装置C和定位装置B分别并排设于定位座B的左、右两侧,定位座B的上端设有与三通接头A外形相同的第二凹腔;所述定位装置B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座B下端的定位下模B、以及活动设置在定位下模B正上方的定位上模B,所述定位下模B的上端开设有与冷却软管外形相同的下凹腔B,定位下模B的后端经一连接块连接有一以利支撑与冷却软管相连接的出水感应器接头的托架A,所述托架A上设置有以利定位出水感应器接头的定位台阶结构;所述定位上模B的下端开设有与冷却软管外形相同的上凹腔B,定位上模B的上方设有以利驱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驱使定位上模B向下运动使上凹腔B与下凹腔B形成以利定位夹紧冷却软管的凹腔B;所述支撑座B的正下方横设有一固定在安装基座的滑轨B,所述滑轨B上滑动连接有一与支撑座B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滑块B,所述气缸B设于滑轨B的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液分配进出水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C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座C下端的定位下模C、以及活动设置在定位下模C正上方的定位上模C,所述定位下模C的上端开设有与冷却主管外形相同的下凹腔C,定位下模C的后端经螺栓连接有以利支撑冷却主管伸出下凹腔C段的托架B,所述托架B的后端设有一托块B,所述托块B上设有以利冷却主管的后端卡入的凹部;所述定位上模C的下端开设有与冷却主管外形相同的上凹腔C,定位上模C的上方设有以利驱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驱使定位上模C向下运动使上凹腔C与下凹腔C形成以利定位夹紧冷却主管的凹腔C;所述支撑座C的正下方横设有一固定在安装基座的滑轨C,所述滑轨C上滑动连接有一与支撑座C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滑块C,所述气缸C设于滑轨C的左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分配进出水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C和定位装置D并排设置在安装基座,定位座C的上端设有与冷却软管同三通接头A装配成型后外形相同的第三凹腔,定位座C的一侧后端设有托块C,所述托块C上设有与出水感应器接头外形相同并与所述第三凹腔连通的第四凹腔;所述定位装置D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座D下端的定位下模D、以及活动设置在定位下模D正上方的定位上模D,所述定位下模D的上端开设有与冷却旁支管外形相同的下凹腔D,所述定位上模D的下端开设有与冷却旁支管外形相同的上凹腔D,定位上模D的上方设有以利驱动其上下运动的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驱使定位上模D向下运动使上凹腔D和下凹腔D形成以利定位夹紧住冷却旁支管的凹腔D;所述定位下模D的上表面靠近定位座C端开设有一以利支撑座D朝定位座C移动时冷却主管穿过的缺口;所述支撑座D的正下方横设有一固定在安装基座的滑轨D,所述滑轨D上滑动连接有一与支撑座D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滑块D,所述气缸D设于滑轨D的右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液分配进出水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D固定在安装基座上,所述定位装置E设于定位座D的后侧,定位装置G和定位装置F分别设于定位座D的左右两侧,所述定位座D的上端设有与三通接头B外形相同的第五凹腔;所述定位装置E包括固定在支撑座E的定位下模E、以及活动设置在定位下模E正上方的定位上模E,所述定位下模E的上端开设有与冷却主管外形相同的下凹腔E,定位下模E的后端经螺栓螺接有一水平设置的托架C,所述托架C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托块D和托块E,所述托块D和托块E错位分布,托块D的上端设有以利支撑冷却软管与冷却主管连接端的卡口,托块E的上端设有以利支撑出水感应器接头的支撑凹腔E;所述定位上模E的下端开设有与冷却主管外形相同的上凹腔E,定位上模E的上方设有以利驱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驱使定位上模E向下运动以使上凹腔E与下凹腔E形成以利定位夹紧冷却主管的凹腔E;所述支撑座E的正下方纵设有一固定在安装基座的滑轨E,所述滑轨E上滑动连接有一与支撑座E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滑块E,所述气缸E设于滑轨E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液分配进出水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F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座F的定位下模F、以及活动设置在定位下模F正上方的定位上模F,所述定位下模F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一支管外形相同的下凹腔F,定位下模F的后端经螺栓连接有一用于支撑第一支管伸出下凹腔F段的托块F,所述托块F上开设有与第一支管外形相同并与下凹腔F连通的支撑凹腔F;所述定位上模F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支管外形相同的上凹腔F,定位上模F的上方设有以利驱动其上下运动的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驱使定位上模F向下运动以使上凹腔F与下凹腔F形成以利定位夹紧第一支管的凹腔F;所述支撑座F的正下方横设有一固定在安装基座的滑轨F,所述滑轨F上滑动连接有一与支撑座F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滑块F,所述气缸F设于滑轨F的左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液分配进出水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G包括固定在支撑座G的定位下模G、以及活动设置在定位下模G正上方的定位上模G,所述定位下模G的上端开设有与冷却副管外形相同的下凹腔G,定位下模G的后端经螺栓连接有一用于支撑三通接头C以及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的托块G,所述托块G上开设有与冷却副管、三通接头C、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装配后外形相同的支撑凹腔G;所述定位上模G的下端开设有与冷却副管外形相同的上凹腔G,定位上模G的上方设有以利驱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七气缸,所述第七气缸驱使定位上模G向下运动以使上凹腔G与下凹腔G形成以利定位夹紧冷却副管的凹腔G;所述支撑座G的正下方横设有一固定在安装基座的滑轨G,所述滑轨G上滑动连接有一与支撑座G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滑块G,所述气缸G设于滑轨G的右侧。

9.根据权利要求3、5或6所述的冷却液分配进出水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B的上端、定位座C的上端以及定位座D的上端均设置有以利固定的快速夹钳。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