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用扭力可调式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512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镜头用扭力可调式组装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用扭力可调式组装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工业镜头组装来说,由于用途的差异而导致的对镜头稳定性的要求差异,越来越多的镜头除了在性能上有很好的要求,同时在产品结构稳定性上也有很多的要求,比如:产品的震动要求、冲击要求、湿度要求、密封性要求等,这无疑是指出产品的结构越来越严格,对组装而言,压圈、压盖等部品的组装要求就会增加,其扭力大小、牢固度、稳定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现有技术均使用人工手持的方式,使用扭力起子手动扭紧或装夹到扭力计上手动扭紧,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产品的扭力要求,但随做扭力大小不断增大,人工手持扭紧就很难实现了。因为人手受力有限、容易导致作业员受伤;同时人手难于控制平衡稳定,也容易导致镜头损坏。综上所述:发明此机台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现有产品在扭力方面的要求,本发明旨在提供镜头用扭力可调式组装机,该“扭力可调式组装机”机器,便于镜头在扭力组装时的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镜头用扭力可调式组装机,包括固定部件、可调节式移动夹紧部件、移动部件、扭转部件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操作系统前方设置操作平台,其中,

所述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的前方,其包括固定座、固定夹紧环,在所述固定座内开有镜头安装孔;

所述可调节式移动夹紧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右侧,其包括底盘、滑动装置、移动夹紧环、传动杆、U型底座以及调节把手,所述移动夹紧环通过传动杆与所述调节把手连接,所述调节把手铰接在所述U型底座内,所述滑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与所述底盘之间;

所述扭转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的前方,所述扭转部件的正下方设置所述固定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部件包括立板、C型框架、步进电机、螺杆以及导轨。

作为优选,所述C型框架由顶梁、底梁以及竖板组成,所述竖板与所述立板一体固定,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竖板上,所述螺杆贯通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设置,在所述螺杆的顶端设置所述步进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竖板的上端、下端位置分别设置行程上限感应器和行程下限感应器。

作为优选,所述扭转部件通过移动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在所述螺杆上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块上设置L形过渡板,所述L形过渡板的竖边与所述C型框架的底梁之间设有缓冲器一。

作为优选,所述扭转部件包括伺服电机、C型连接架以及扭转头,所述C型连接架外侧上端设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与所述L形过渡板的横边之间设置缓冲器二。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轨以及滑块,所述滑块固定在所述连接杆底部,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作为优选,在所述镜头安装孔上配有卡紧治具,所述卡紧治具由六角接头、上盖和下盖组成,在所述上盖边缘上设置若干卡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

首先,本发明设计自动化的扭力可调试组装机,其构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而且通过自动化的设计,使得镜头的组装效率大大提高,而且通过自动化的扭力控制,使得镜头内部各个部件之间的组装紧密性得到提高,而且该结构大大降低了手动组装力度不均所带来的组装结构稳定性较差的可能性,且本发明的结构适用范围广,适合5~120kgf.cm扭力的锁紧组装;

其次,本发明设置可调节式移动夹紧部件,通过可调节式移动夹紧部件能够根据产品的结构以及尺寸差异进行夹紧力的调节,便于更好的夹紧操作;

再次,本发明为了提高整个自动化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固设置缓冲器一和二进行缓冲调节,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位置自动调节复位的能力,而且也能够起到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固定部件与移动夹紧环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卡紧治具的示意图。

其中:1-操作平台,2-操作系统,3-固定座,4-固定夹紧环,5-镜头安装孔,6-底盘,7-滑动装置,71-滑轨,72-滑块,8-移动夹紧环,9-传动杆,10-U型底座,11-调节把手,12-立板,13- C型框架,14-步进电机,15-螺杆,16-导轨,17-行程上限感应器,18-行程下限感应器,19-移动块,20-L形过渡板,21-缓冲器一,22-伺服电机,23-C型连接架,24-扭转头,25-延伸块,26-缓冲器二,27-卡紧治具,28-六角接头,29-上盖,30-下盖,31-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附图1-4所示的镜头用扭力可调式组装机,包括固定部件、可调节式移动夹紧部件、移动部件、扭转部件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操作系统2前方设置操作平台1,所述操作系统2上设有启动开关、机台正常运行指示灯、故障抱紧指示灯以及中控、参数设定屏,分别用于开启设备、机台正常运作提示、机台故障提示以及机台运作控制、参数设定等,其中,

所述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操作平台1的前方,其包括固定座3、固定夹紧环4,在所述固定座3内开有镜头安装孔5;

所述可调节式移动夹紧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右侧,其包括底盘6、滑动装置7、移动夹紧环8、传动杆9、U型底座10以及调节把手11,所述移动夹紧环8通过传动杆9与所述调节把手11连接,所述调节把手11铰接在所述U型底座10内,所述滑动装置7设置在所述传动杆9与所述底盘6之间,本发明的调节把手11与传动杆9之间是采用杠杆原理,将移动侧向固定侧挤压的方式固定需要组装的工件,固定侧、移动侧均根据工件的外形设计加工,其重点在于,保护工件不受到损伤、工件必须固定住、工价的轴心必须与扭力实施部分的轴心一致;所述竖板的上端、下端位置分别设置行程上限感应器17和行程下限感应器18;移动夹紧环8和固定夹紧环4在闭合时形成一个闭合圆环,并在移动夹紧环8上设置一层塑胶层;移动夹紧环8通过调节把手11能够左右移动,进而实现工件更好的夹紧操作;

所述滑动装置7包括滑轨71以及滑块72,所述滑块72固定在所述连接杆底部,所述滑轨71设置在所述底盘6上;

所述移动部件包括立板12、C型框架13、步进电机14、螺杆15以及导轨16;所述C型框架13由顶梁、底梁以及竖板组成,步进电机14与螺杆15之间设置转接头,所述竖板与所述立板12一体固定,所述导轨16设置在所述竖板上,所述螺杆15贯通所述顶梁和所述底梁设置,在所述螺杆15的顶端设置所述步进电机14;

步进电机14是移动块19上下移动的动力;转接头是将步进电机14的轴与螺杆15连接;导轨16的设置是确保扭力实施部分上下垂直移动;螺杆15是旋转时带动移动块19上下移动;移动块19与扭力实施部分的扭转部件连接;行程上限感应器17和行程下限感应器18是控制移动块19的高度;立板12是将扭力实施部分、行程控制部分垂直固定起来;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镜头安装孔5上配有卡紧治具27,所述卡紧治具27由六角接头28、上盖29和下盖30组成,在所述上盖29边缘上设置若干卡扣31。

随着工件的不同,卡紧治具27会有变化,卡紧治具27的六角接头28为45度倒角的6角接头,六角接头28与扭转头24的内孔匹配,提高连接的紧固性,而且保证了六角接头28连接角度以及位置的精确性,下盖30与所要组装工件匹配,卡紧治具27的主要功能是:扭力组装时的连接与扭力实施;

所述扭转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部件的前方,所述扭转部件的正下方设置所述固定部件;

所述扭转部件通过移动块19与所述导轨16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块19在所述螺杆15上上下移动;所述移动块19上设置L形过渡板20,所述L形过渡板20的竖边与所述C型框架13的底梁之间设有缓冲器一21;所述扭转部件包括伺服电机22、C型连接架23以及扭转头24,伺服电机22与C型连接架23之间设有变速器,扭转头24上还设有转接头,所述C型连接架23外侧上端设有延伸块25,扭转头24内孔为正六边形形状,所述延伸块25与所述L形过渡板20的横边之间设置缓冲器二26,缓冲器二26的设置是为了减少扭力实施部分下降时对工件冲击;扭转部件主要作用是将要组装的压圈/隔圈通过扭转头24的旋转组装到工件上;

伺服马达的型号可根据工件要求的扭力大小选用,扭力大小调节、实施扭力的详细流程调节,扭力方向的调节,变速器规格根据减速倍数及连接方式选用;转接头是将变速器的轴进行转换接口并与扭转头24连接,扭转头24的内六角接口是与所述的卡紧治具27连接。

本发明组装技术的实现步骤:

1步. 将压圈/压盖手动旋转到镜筒上,旋转1~2圈;然后将所要旋紧的镜头放置在固定装置上;将把手下压固定住镜头;

2步. 将治具放置在镜头上,治具的卡扣与压圈/压盖配合平稳;

3步. 手动调节扭力实施头的高度,使治具连接头与治具压紧,设定私服马达进行3个回合的左右旋转,约30度,使治具连接头与治具对准,保存行程高度H1及数据;

4步. 行程高度继续下降,下降至治具连接头压住治具及镜头,保存行程高度H2及数据;

5步. 设定初步扭力,及旋转方向、圈数及扭力大小值,以便识别螺纹是否卡住,保存数据;

6步. 设定组装所要的扭力,以便确保组装的扭力要求及达到扭力时的停止信息传送给私服马达,保存数据;

7步. 设定马达反转15度,确保释放治具连接头与治具之间的扭力,保存数据;

8步. 设定扭力实施部分的上升,以便更换产品,保存数据;

9步. 退出设定界面,进入主控制界面,点击开始按钮,进行各项数据导入程序;

10步. 按下平台上的启动开关,机台自动进行一次组装动作。更换产品后按启动开关就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