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764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钢材冲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对圆形钢环进行制造时,通常难以通过一台设备完成,需要多道工序配合才能冲压成型出一个圆形钢环,不仅工作效率低下,且工人的投入量、劳动强度等都很大。并且,冲压出的圆形钢环合格率很低,质量难以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工件合格率高的冲压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压模具,包括切割单元、送料单元及冲压单元;所述冲压单元包括下模、可相对下模上下动作的上模及驱动上模上下动作的上模驱动件;所述上模上设有冲臂和设于冲臂上的压柱;所述下模上设有冲压腔、对称设于冲压腔内的两冲压配合件及设于该冲压配合件上的弧状凹部;所述冲压配合件与所述冲压腔内壁为活动连接;所述冲臂上设有与所述压柱相配合的限位装置。本发明在对工件进行冲压时,可通过压柱先行对钢条进行弯曲,之后在压柱运动的过程中同步驱动冲压配合件发生翻动,在对钢条的两端进行弯曲操作,同时,两弧状凹部能够配合形成圆形的通槽,从而即可将钢条冲压成为圆形的钢环,从而通过一台设备即可实现对钢环的冲压,不仅工作效率高,且工人的投入量非常少,极大程度的减小了生产成本和用工成本;限位装置的设置,可将工件限制在限位装置的端部和冲臂的表面之间,有效防止工件在冲压时位置发生偏转,保证工件两端能够完全对准,被冲压成为一个正圆形,提高工件的合格率。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连接件和设于连接件上的限位套件,该限位装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件向靠近冲臂侧翻动,所述限位套件套至所述压柱上;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连接件向远离冲臂侧翻动,限位套件脱离压柱。

进一步的,当冲臂冲入至所述冲压腔时,所述限位装置由第二位置转换至第一位置;当冲臂离开所述冲压腔时,所述限位装置由第一位置转换至第二位置;从而限位套件仅在冲臂冲入冲压腔时套至压柱上,当冲臂离开冲压腔时,限位套件即可离开压柱,从而不会对工件的出料造成影响,工件在冲压成圆环后,可直接从压柱上被取下,操作简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冲臂相连,另一端向内弯折形成弯折部;通过弯折部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段下端与冲臂之间的间距相较第二连接段上端与冲臂之间的间距要小,保证连接件在跟随冲臂下压时,弯折部先行插入至冲压腔内,保证连接件受到冲压腔内壁的挤压而向内翻动,使得限位套件套至压柱上;由于限位套件在冲臂充入冲压腔内时,限位套件将套至压柱上,从而限位套件可有效将工件限制在限位套件前端与冲臂之间的间隙内,防止间隙过宽而使得工件在冲压时位置发生偏转,保证工件两端能够完全对准,被冲压成为一个正圆形,提高工件的合格率。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套件与所述连接件为一体成型制成,且由塑料注塑成型;连接件为塑料制成,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从而连接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连接件与冲臂的连接处发生一定的翻转,同时在连接件上的外力消失时,连接件也能够在自身形变的作用下回复至原始状态;同时,加工更为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通过一弹性伸缩件与所述冲臂相连;通过弹性伸缩件的设置,在冲臂离开冲压腔时,可驱动连接件快速回复至初始状态,复位速度快。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套件包括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该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内壁均与所述压柱外表面相配合的弧面设置;由于限位套件为塑料制成,从而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被撑开后具有一定的回复力,从而保证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紧压在压柱上,防止两者之间产生间隙;优选的,所述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的内壁端部可设置橡胶层,进一步防止其内壁与压柱之间产生间隙,在冲压工件时,工件不会卡入至间隙内。

进一步的,所述冲压腔内设有作用于所述冲压配合件的复位部件。

进一步,所述复位部件包括可上下动作地设于所述冲压配合件下方的撑件和套设于撑件外的弹性件,该弹性件一端作用于撑件,另一端作用于冲压腔内壁;可在冲臂离开冲压腔内时,驱动冲压配合件向外翻动,防止冲压配合件对冲臂的移动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一台设备即可实现对钢环的冲压,不仅工作效率高,且工人的投入量非常少,极大程度的减小了生产成本和用工成本;限位装置的设置,可将工件限制在限位装置的端部和冲臂的表面之间,有效防止工件在冲压时位置发生偏转,保证工件两端能够完全对准,被冲压成为一个正圆形,提高工件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冲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中冲压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输送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冲压模具,包括切割单元1、送料单元2以及冲压单元3;如图2-3所示,所述冲压单元3包括下模31、上模32以及上模驱动件,所述上模驱动件用于驱动上模上下动作,从而使得上模可相对下模上下动作;上模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连接柱311,所述上模驱动件为与连接柱相连的气缸,所述下模上设有供连接柱穿过的通孔;所述上模32上设有冲臂33和压柱34,该压柱34设于冲臂下部位置;所述下模31上设有冲压腔35、两冲压配合件36以及设于该冲压配合件上的弧状凹部37;所述两冲压配合件36为左右对称设置,优选为不锈钢制成,且两冲压配合件36的下部均与所述冲压腔35内壁铰接,使得冲压配合件36上部可相对连接处进行翻转;具体的,所述弧状凹部37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直径为等于或略大于所述压柱的外径;当两冲压配合件36同时向内翻转时,两弧状凹部可形成一个圆形的通槽。

为了使得两冲压配合件36在向内翻转后能够自动复位至外翻状态,我们在所述冲压腔35内设置了一复位部件,该复位部件作用于所述冲压配合件上;具体的,复位部件包括设于所述冲压配合件下方的撑件381和套设于撑件外的弹性件382,该撑件381为t字形设置,上部与冲压配合件36相抵,下部可上下动作地穿设在下模内;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撑件381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冲压腔35内壁相抵。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冲臂33上设有与所述压柱34相配合的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包括一端与冲臂33相连的连接件51和设于连接件上的限位套件52,优选的,所述限位套件52和连接件51均为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从而连接件51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连接件51与冲臂33的连接处发生一定的翻转,同时在连接件上的外力消失时,连接件也能够在自身形变的作用下回复至原始状态;该限位装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件51向靠近冲臂33侧翻动,所述限位套件52套至所述压柱34上;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连接件51向远离冲臂33侧翻动,限位套件52脱离压柱34;且当上模向下动作,冲臂33冲入至所述冲压腔35时,所述限位装置由第二位置转换至第一位置;当上模向上动作,冲臂33离开所述冲压腔35时,所述限位装置由第一位置转换至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51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连接段512和第二连接段513,所述限位套件设于该第二连接段内表面上;第一连接段512上端与冲臂相连,第二连接段513下端向内弯折形成弯折部511;通过弯折部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段513下端与冲臂之间的间距相较第二连接段上端与冲臂33之间的间距要小,保证连接件51在跟随冲臂下压时,弯折部511先行插入至冲压腔内,保证连接件受到冲压腔内壁的挤压而向内翻动,使得限位套件52套至压柱34上;由于限位套件在冲臂33充入冲压腔内时,限位套件52将套至压柱上,从而限位套件可有效将工件限制在限位套件前端与冲臂之间的间隙内,防止间隙过宽而使得工件在冲压时位置发生偏转,保证工件两端能够完全对准,被冲压成为一个正圆形,提高工件的合格率;优选的,该间隙的宽度可与工件的宽度设置为相等,从而工件的报废率更低;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件51通过一弹性伸缩件53与所述冲臂33相连,该弹性伸缩件间隔均匀的设于连接件上的多个弹簧,这些弹簧均一端与连接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冲臂相连;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51和限位套件为一体注塑成型制成,加工更为方便。

具体的,所述限位套件52包括第一套件521和第二套件522,该第一套件521和第二套件522内壁均与所述压柱34外表面相配合的弧面设置;优选的,当压柱插入至限位套件内时,第一套件521和第二套件522将略微被顶开一点,由于限位套件为塑料制成,从而第一套件521和第二套件522被撑开后具有一定的回复力,从而保证第一套件521和第二套件522紧压在压柱上,防止两者之间产生间隙;优选的,所述第一套件521和第二套件522的内壁端部可设置橡胶层,进一步防止其内壁与压柱之间产生间隙,在冲压工件时,工件不会卡入至间隙内;所述冲臂33上设有一连接槽331,所述压柱34上设有柱形的接头341,该接头与连接槽之间为螺接,从而使得压柱可相对冲臂拆卸;从而,压柱34的规格可进行变化,通过更换直径大小不同的压柱34来满足加工的工件规格不同的要求,压柱上的接头设置为标准件,直径均相同;从而通过一台设备就可以加工多种不同规格的工件,适用范围广,设备投入成本低;同时,相加传统结构而言,压柱出现损坏时也更加便于更换,延长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而由于第一套件521和第二套件522具有形变能力,且内壁设有橡胶层,从而即使压柱的大小发生变化,第一套件521和第二套件522与压柱之间依旧不会出现间隙。

所述切割单元1为市面上直接购买的切割机,型号不做具体限定,通过切割机将钢带切割成一段段的钢条,再通过送料单元2送至冲压单元3;具体的,如图5所示,该送料单元2包括输送带21、两滚轮22、驱动滚轮转动的电机、设于所述下模上的工件定位件以及设于工件定位件上的进料口23;所述输送带为皮带,套设在两滚轮外;所述工件定位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定位板24,该定位板下端与所述下模固连,所述进料口23设置在靠近输送带一侧的定位板上;所述两定位板对应于进料口下部位置上分别设有一定位凸部241,该定位凸部的位置低于所述冲压配合件36顶部的高度。

为了防止工件能够对送进料口被送入至冲压配合件上,我们还设置了一导送部件,该导送部件包括对称设置在下模上的导送架25和设于导送件上的导送板26,该导送板26为倾斜设置,具体为由远离进料口的一侧向靠近进料口的一侧倾斜设置,两导送板靠近进料口一侧的间距等于进料口的大小,从而保证工件能够对准进料口。

具体操作原理如下:钢带在切割单元被切割为钢条之后,被输送带送至进料口位置,通过进料口被送入至冲压腔内,并被平放在冲压配合件上;之后上模带动冲臂下移,冲臂下端冲入冲压腔内,同时连接件下部也进入冲压腔内;之后冲臂继续下移,使得压柱接触到工件,同时连接件受到冲压腔内壁的挤压,向内移动,使得限位套件套至压柱上;冲臂继续下移,压柱下压工件,使得工件发生弯曲;当移动到压柱与两冲压配合件上的弧状凹部下部相接触时,两冲压配合件同时翻转,使得两弧状凹部形成一个罩在压柱外的圆形的通槽,从而将工件挤压成为圆形。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