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头下模座的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755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头下模座的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头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头下模座的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由金属和其他刚性材料制成的用于冲压成形的工具。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在冲压过程中,冲头槽位及下模座往往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该冲击力通常直接传递给地面,既给生产带来较大的噪音,也给地面(楼层地面)带来重大的损伤,有效减少地面(楼层地面)的使用寿命,故有必要提供一种冲头下模座的减震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冲头下模座的减震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冲头下模座的减震结构,包括下模座、凹模、缓冲垫、多个螺栓、多个弹簧和至少一个缓冲套,

所述凹模的上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冲头槽,所述凹模的横截面呈梯形状,所述凹模的上端面面积小于下端面面积;所述凹模的下端面设置有与缓冲套相匹配的缓冲环孔;

所述下模座的前端面设置有与凹模相匹配的槽座定位腔;所述下模座的前端面还设置有与缓冲垫相匹配的缓冲垫定位腔;槽座定位腔和缓冲垫定位腔均为前后贯穿设置;所述下模座的上端面与凹模的上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缓冲垫嵌设在缓冲垫定位腔中,凹模嵌设在槽座定位腔中,所述缓冲垫位于凹模和缓冲垫定位腔的底面之间;

缓冲套一端嵌设在缓冲环孔中,缓冲套另一端伸出缓冲环孔后抵压在缓冲垫上;

所述下模座的下端面设置有与弹簧相匹配的弹簧孔,弹簧嵌设在弹簧孔中,螺栓一端依次伸入弹簧孔、穿过弹簧、与下模座的模座螺孔螺纹连接、与凹模的冲头槽螺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套位于冲头槽的正下方设置,缓冲套和冲头槽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垫和缓冲套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冲头下模座的减震结构,包括下模座、凹模、缓冲垫、多个螺栓、多个弹簧和至少一个缓冲套,

所述凹模的上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冲头槽,所述凹模的横截面呈梯形状,所述凹模的上端面面积小于下端面面积;所述凹模的下端面设置有与缓冲套相匹配的缓冲环孔;

所述下模座的前端面设置有与凹模相匹配的槽座定位腔;所述下模座的前端面还设置有与缓冲垫相匹配的缓冲垫定位腔;槽座定位腔和缓冲垫定位腔均为前后贯穿设置;所述下模座的上端面与凹模的上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缓冲垫嵌设在缓冲垫定位腔中,凹模嵌设在槽座定位腔中,所述缓冲垫位于凹模和缓冲垫定位腔的底面之间;

缓冲套一端嵌设在缓冲环孔中,缓冲套另一端伸出缓冲环孔后抵压在缓冲垫上;

所述下模座的下端面设置有与弹簧相匹配的弹簧孔,弹簧嵌设在弹簧孔中,螺栓一端依次伸入弹簧孔、穿过弹簧、与下模座的模座螺孔螺纹连接、与凹模的冲头槽螺孔螺纹连接。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下模座和凹模拆分开,通过将凹模的上端面面积设置小于下端面面积,当冲头冲压时,凹模大大减少对下模座的冲击,此结构便形成了第一套缓冲机构;与此同时,缓冲垫和缓冲套便形成了第二套缓冲机构;当下模座和凹模发生冲击接触时,弹簧便形成了第三套缓冲机构,因此,通过多次缓冲后,极大地减少了对冲头槽位及下模座的冲击,进而保护了地面(或楼层地面),有效延长地面(或楼层地面)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缓冲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模座; 1-1、弹簧孔;

2、凹模; 2-1、冲头槽;

3、缓冲垫; 4、螺栓; 5、弹簧; 6、缓冲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冲头下模座的减震结构,包括下模座1、凹模2、缓冲垫3、多个螺栓4、多个弹簧5和至少一个缓冲套6,

所述凹模2的上端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冲头槽2-1,所述凹模2的横截面呈梯形状,所述凹模2的上端面面积小于下端面面积;所述凹模2的下端面设置有与缓冲套6相匹配的缓冲环孔。

所述下模座1的前端面设置有与凹模2相匹配的槽座定位腔;所述下模座1的前端面还设置有与缓冲垫3相匹配的缓冲垫定位腔;槽座定位腔和缓冲垫定位腔均为前后贯穿设置;所述下模座1的上端面与凹模2的上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缓冲垫3嵌设在缓冲垫定位腔中,凹模2嵌设在槽座定位腔中,所述缓冲垫3位于凹模2和缓冲垫定位腔的底面之间。

缓冲套6一端嵌设在缓冲环孔中,缓冲套6另一端伸出缓冲环孔后抵压在缓冲垫3上。缓冲套6的长度大于缓冲环孔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套6的长度比缓冲环孔的长度大于2mm,这样可以使缓冲套6另一端能够抵压在缓冲垫3上,能够保证起到缓冲作用。

所述下模座1的下端面设置有与弹簧5相匹配的弹簧孔1-1,弹簧5嵌设在弹簧孔1-1中,螺栓4一端依次伸入弹簧孔1-1、穿过弹簧5、与下模座1的模座螺孔螺纹连接、与凹模2的冲头槽螺孔螺纹连接。由于螺栓4分别与下模座1、凹模2为硬连接,所以,冲头工作时,冲头的冲击力就会直接传递给下模座1、凹模2和螺栓4,此时,弹簧5便会吸收一部分冲击力,既起缓冲作用,又可以保护螺栓4分别与下模座1、凹模2的硬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缓冲套6位于冲头槽2-1的正下方设置,缓冲套6和冲头槽2-1的数量相同,均为一一对应设置,有促于对冲头槽2-1的冲击力进行化解、吸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缓冲垫3和缓冲套6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下模座和凹模拆分开,通过将凹模的上端面面积设置小于下端面面积,当冲头冲压时,凹模大大减少对下模座的冲击,此结构便形成了第一套缓冲机构;与此同时,缓冲垫和缓冲套便形成了第二套缓冲机构;当下模座和凹模发生冲击接触时,弹簧便形成了第三套缓冲机构,因此,通过多次缓冲后,极大地减少了对冲头槽位及下模座的冲击,进而保护了地面(或楼层地面),有效延长地面(或楼层地面)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