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钣金侧翻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4792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钣金侧翻孔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孔模具,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钣金侧翻孔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钣金上通常会开设孔,孔通常直接冲切出,因此需要对孔边缘进行打磨,因此板孔无法进行更多的造型设计,传统的加工手法无法实现对冲切孔的翻孔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钣金侧翻孔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钣金侧翻孔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侧设有下刀固定座,所述下刀固定座顶部设有向外侧斜上方延伸的下刀块本体,所述底座内侧设有与被翻孔横截面平行的下导向面,所述下导向面上设有下导轨,所述下刀固定座底部与所述下导轨配合且沿所述下导轨滑动,所述底座外侧设有上驱动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下导向面垂直的上导向面,所述上导向面自所述底座外侧上方向所述底座内侧下方倾斜,所述上导向面上设有上导轨,所述上驱动座外侧与所述上导轨配合且沿所述上导轨向内侧底座内侧下方滑动,所述上驱动座内侧设有上刀固定座,所述上刀固定座内侧设有与所述下刀块本体翻孔时配合的上刀块本体,所述上驱动座内侧设有主驱动块,所述上刀固定座外侧设有与所述主驱动块配合的副驱动块,所述主驱动块和所述副驱动块均为斜楔,所述上刀块本体与所述下刀块本体相对一面设有成型腔,所述下刀块本体上设有与所述成型腔配合的翻孔头,所述上刀固定座上设有与上模板配合的上刀滑轨,所述上刀滑轨长度方向与所述上刀块本体轴线平行,所述下刀固定座上设有退料装置,所述退料装置指向所述上刀块本体且与所述上刀块本体轴线平行。

上述设计中通过上模板驱动上驱动座,上导向面受上驱动座压力进而向外移动,底座拖动下刀固定座向外移动,主驱动块推动副驱动块,进而驱动上刀固定座向内侧下方运动,上述设计仅通过上驱动座的升降控制上刀固定座和下刀固定座同步运动,便于上刀块本体和下刀块本体同步合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多个动力源,能够实现对倾斜面上的孔进行翻孔操作;下导轨便于下刀固定座补偿上刀固定座垂直于自身轴线方向的偏移,保证动作的顺滑。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退料装置为氮气弹簧,退料效果好,力道大,行程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退料装置为优力胶块,成本低。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刀固定座上设有指向所述上刀块本体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对上刀块本体进给量进行限位,提高合模精度。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刀固定座上设有对所述下刀固定座轴向限位的下限位爪,所述底座上设有与下限位爪配合的下限位槽,所述上驱动座上设有对上驱动座垂直于上导向面方向限位的上限位爪,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上限位爪配合的上限位槽,所述上限位槽与所述上导轨平行,所述下限位槽与所述下导轨平行,下限位爪便于提高下刀固定座和底座配合精度,上限位爪便于提高上驱动座和底座的配合精度,翻孔更加精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模板驱动上驱动座,上导向面受上驱动座压力进而向外移动,底座拖动下刀固定座向外移动,主驱动块推动副驱动块,进而驱动上刀固定座向内侧下方运动,上述设计仅通过上驱动座的升降控制上刀固定座和下刀固定座同步运动,便于上刀块本体和下刀块本体同步合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多个动力源,能够实现对倾斜面上的孔进行翻孔操作;下导轨便于下刀固定座补偿上刀固定座垂直于自身轴线方向的偏移,保证动作的顺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在图中1.底座,2.上限位槽,3.上限位爪,4.上导轨,5.上驱动座,6.主驱动块,7.副驱动块,8.下导轨,9.下导向面,10.下刀固定座,11.退料装置,12.下刀块本体,13.上刀块本体,14.上刀滑轨,15.限位销,16.上导向面,17.上刀固定座,18.成型腔,19.翻孔头,20.下限位爪,21.下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汽车钣金侧翻孔模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内侧设有下刀固定座10,所述下刀固定座10顶部设有向外侧斜上方延伸的下刀块本体12,所述底座1内侧设有与被翻孔横截面平行的下导向面9,所述下导向面9上设有下导轨8,所述下刀固定座10底部与所述下导轨8配合且沿所述下导轨8滑动,所述底座1外侧设有上驱动座5,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下导向面9垂直的上导向面16,所述上导向面16自所述底座1外侧上方向所述底座1内侧下方倾斜,所述上导向面16上设有上导轨4,所述上驱动座5外侧与所述上导轨4配合且沿所述上导轨4向内侧底座1内侧下方滑动,所述上驱动座5内侧设有上刀固定座17,所述上刀固定座17内侧设有与所述下刀块本体12翻孔时配合的上刀块本体13,所述上驱动座5内侧设有主驱动块6,所述上刀固定座17外侧设有与所述主驱动块6配合的副驱动块7,所述主驱动块6和所述副驱动块7均为斜楔,所述上刀块本体13与所述下刀块本体12相对一面设有成型腔18,所述下刀块本体12上设有与所述成型腔18配合的翻孔头19,所述上刀固定座17上设有与上模板配合的上刀滑轨14,所述上刀滑轨14长度方向与所述上刀块本体13轴线平行,所述下刀固定座10上设有退料装置11,所述退料装置11指向所述上刀块本体13且与所述上刀块本体13轴线平行。

上述设计中通过上模板驱动上驱动座5,上导向面16受上驱动座压力进而向外移动,底座1拖动下刀固定座10向外移动,主驱动块6推动副驱动块7,进而驱动上刀固定座17向内侧下方运动,上述设计仅通过上驱动座5的升降控制上刀固定座17和下刀固定座10同步运动,便于上刀块本体13和下刀块本体12同步合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多个动力源,能够实现对倾斜面上的孔进行翻孔操作;下导轨8便于下刀固定座10补偿上刀固定座17垂直于自身轴线方向的偏移,保证动作的顺滑。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退料装置11为氮气弹簧,退料效果好,力道大,行程长。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退料装置11为优力胶块,成本低。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刀固定座10上设有指向所述上刀块本体13的限位销15,所述限位销15对上刀块本体13进给量进行限位,提高合模精度。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刀固定座10上设有对所述下刀固定座10轴向限位的下限位爪20,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下限位爪20配合的下限位槽21,所述上驱动座5上设有对上驱动座5垂直于上导向面16方向限位的上限位爪3,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上限位爪3配合的上限位槽2,所述上限位槽2与所述上导轨4平行,所述下限位槽21与所述下导轨8平行,下限位爪20便于提高下刀固定座10和底座1配合精度,上限位爪3便于提高上驱动座5和底座1的配合精度,翻孔更加精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