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弯机的Z轴动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4629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弯机的Z轴动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弯机的Z轴动作装置。



背景技术:

把平面毛坯、型材或者管材弯成一定曲率、一定角度的工序称为弯曲成型。弯曲成型应用广泛,用弯曲方法加工零件的种类非常多。在生产中弯曲成型所用的工具及设备也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弯曲方法。如利用弯曲模的压弯,利用折弯机的折弯,利用滚弯机的滚弯以及利用拉弯设备的拉弯。其中滚弯成型是弯曲成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成型方式,在板料和型材零件的成型中都有重要的应用。现在的滚弯机Z轴多采用单维度升降移动机构,移动的空间有限,从而导致在使用过程中,Z轴移动困难,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多样化的滚弯需求。现有技术对此并没有解决之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滚弯机的Z轴动作装置,它结构稳定,Z轴移动维度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滚弯机的Z轴动作装置,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导轨,在导轨上滑动设有一移动架,移动架的底部设有与导轨配合设置的滑块,在移动架上设有一旋转盘,一从上向下的主轴穿过旋转盘,在主轴的顶部设有托辊机构,托辊机构底部设有一套筒,套筒活动套装在主轴上,套筒与旋转盘固连,托辊机构通过托辊传动轴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在移动架上还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盘相连,在移动架上相对于主轴下部的位置还设有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主轴下部相连。

优选的,在主轴下部设有竖直方向的齿条,第三电机输出轴上设有与主轴下部的齿条啮合设置的齿轮。

优选的,在旋转盘的下部设有一水平设置的蜗轮,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旋转盘下部的涡轮啮合设置的蜗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设有第一锥齿轮,托辊传动轴远离托辊机构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二锥齿轮。

优选的,在滑块上设有与导轨配合设置的锁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在滑块上的螺栓,在导轨上均布有和螺栓位置相对的螺栓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合理,托辊机构最终不仅自己具有动力源,且自身能够旋转和升降,另外也可通过调整锁紧机构进行左右移动;连接方式可靠,第一电机通过设置锥齿轮实现动力转向,减少了本体所占体积,第二电机通过蜗轮蜗杆进行传动,旋转传力过程平稳,第三电机通过齿轮齿条传动,此种连接方式也使得托辊机构能够有一定高度的垂直方向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机架,2、导轨,3、移动架,4、滑块,5、旋转盘,6、主轴,7、托辊机构,8、套筒,9、托辊传动轴,10、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滚弯机的Z轴动作装置,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导轨2,在导轨2上滑动设有一移动架3,移动架3的底部设有与导轨2配合设置的滑块4,在移动架3上设有一旋转盘5,一从上向下的主轴6 穿过旋转盘5,在主轴6的顶部设有托辊机构7,托辊机构7底部设有一套筒8,套筒8活动套装在主轴6上,套筒8与旋转盘5固连,托辊机构7通过托辊传动轴9与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相连,在移动架3上还设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与旋转盘5相连,在移动架3上相对于主轴6下部的位置还设有第三电机12,第三电机12的输出轴与主轴6下部相连。

在主轴6下部设有竖直方向的齿条,第三电机12输出轴上设有与主轴6下部的齿条啮合设置的齿轮。通过齿轮齿条传动,主轴6通过套筒8能够使得托辊装置在垂直方向上有一定的自由度。

在旋转盘5的下部设有一水平设置的蜗轮,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上设有与旋转盘5下部的涡轮啮合设置的蜗杆。蜗轮蜗杆传动使得旋转盘5本身可以转动,旋转盘5通过套管又能带动托辊机构7进行转动。

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设有第一锥齿轮,托辊传动轴9远离托辊机构7 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设置的第二锥齿轮。提供托辊机构7动力,并减少所占的空间大小。

在滑块上设有与导轨2配合设置的锁紧机构。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在滑块4上的螺栓,在导轨2上均布有和螺栓位置相对的螺栓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托辊机构的左右移动。

使用时,若需要为托辊机构7提供动力,则第一电机10通过锥齿轮传动即能实现;若需要左右移动,需要手动操作锁紧机构,通过调整滑块4上的螺栓以及导轨2上的螺栓孔即能实现托辊机构7的左右移动,若需要上下移动,则利用第三电机12与主轴6的齿轮齿条传动即能实现;若需要旋转,则第二电机 11通过涡轮蜗杆即能带动托辊机构7传动。本实用新型通过三个电机的配合设置,并且对其不同的传动方式进行了非常多的实验和选择,实现了托辊机构7 的多方向多层次动作,托辊机构使用的便利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