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屑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200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排屑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加工用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排屑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数控车间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碎屑、铁屑等一般会采用自动排屑机进行运输和集中收集,铁屑通过履带传送至高处后,在落到位于履带末端下方的收集小车中,再由收集小车运送至指定位置处集中处理,这样能够保证环境的清洁,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但是由于铁屑相对较为蓬松,在切屑量相对较小时容易相互粘连、吸引而形成团状,并且具有一定的粘弹性,上述特性会导致两个问题:第一,铁屑形成的小球密度较低,因此体积相对较大,收集小车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装满,因此需要频繁更换收集小车;第二,由于上述铁屑团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因此可能会粘附在履带上并随着履带的运动进入履带下方,造成履带卡死、无法工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大铁屑团的密度,提高收集小车工作效率,并可防止履带卡死的排屑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排屑压缩机,包括传送履带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传送履带1末端的下方设置有收屑小车2,在收屑小车2的上方对称地设置有主动辊3和被动辊4,主动辊3通过电机进行驱动,在主动辊3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短挡屑板5,短挡屑板5的顶端与传送履带1之间的距离小于5mm,在被动辊4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长挡屑板6,并且短挡屑板5和长挡屑板6共同形成开口方向向上的喇叭口形,在主动辊3和被动辊4上还设置有多个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的横槽7,并且横槽7与主动辊3和被动辊4的轴向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排屑压缩机,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传统的排屑传送履带在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设计出一种特殊的辊子组结构,它利用两个成对的辊子来挤压铁屑,将铁屑处理成密度大、体积小的铁屑团后,在经过收屑小车进行收集,能够大大提高收屑小车的利用效率,同时它为两个辊子配套的设置了一对挡板,这两个挡板呈喇叭口形,能够将绝大部分的铁屑收集到辊子可处理的范围内,并且其中的短挡屑板还能够将粘附在传送履带表面的铁屑刮下来,防止因其进入履带而导致的卡死现象。并且本装置的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因此可以说它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排屑压缩机,包括传送履带1,在传送履带1末端的下方设置有收屑小车2,在收屑小车2的上方则对称地设置有主动辊3和被动辊4,其中主动辊3通过电机进行驱动,而被动辊4仅是被支撑轴转动支撑在当前位置,在主动辊3的上方固定设置有短挡屑板5,这个短挡屑板5与主动辊3并不接触,仅用于阻挡掉落的铁屑,且短挡屑板5的顶端与传送履带1之间的距离小于5mm,在被动辊4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长挡屑板6,这个长挡屑板6同样与被动辊4之间并不接触,它的作用也是用于阻挡掉落的铁屑,并且短挡屑板5和长挡屑板6共同形成开口方向向上的喇叭口形,在主动辊3和被动辊4上还设置有多个横槽7,这些横槽7在圆周上均匀分布,并且横槽7与主动辊3和被动辊4的轴向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屑压缩机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屑(以铁屑为例)在传送履带1的作用下,输送至传送履带1末端的高处,并从传送履带1上落下,落入两个辊子(主动辊3和被动辊4)之间,主动辊3在电机的带动下不断地顺时针转动,铁屑团在主动辊3的作用下,沿着主动辊3与被动辊4之间的缝隙下行,并在下行的过程中被主动辊3和被动辊4挤压,而在铁屑团的摩擦力作用下,被动辊4也随之转动;在主动辊3和被动辊4上设置的多个横槽7,能够增大摩擦力,让铁屑团能够顺利地进入二者之间的间隙中并被挤压,经挤压处理后的铁屑团的密度大大增加,体积缩小,并最终落入到收屑小车2中,在铁屑团向下掉落的过程中,短挡屑板5和长挡屑板6所形成的喇叭形开口,能够将绝大部分的铁屑都收集到两个挡屑板之间,并让其顺利的进入到两个棍子之间的缝隙中,同时由于短挡屑板5的定段位于传送履带1的下方,并且与传送履带1之间的间隙较小,因此即便有铁屑粘附在履带表面、并随着履带行进至该处,也会被短挡屑板5刮下,并沿着倾斜的短挡屑板5落入到两个辊子之间的间隙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