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辊设备的轧件辊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020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辊设备的轧件辊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平辊设备的轧件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平辊设备底座的安装一般通过在底座四周及底座下方需要连接的结构对应位置上分别开设螺栓孔,再通过螺栓将底座固定在结构上。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需要更换维修轧件辊时,需要将其中一个底座的所有螺栓紧固件全部拆除,而底座位于轧件辊的内侧由于轧件辊的存在,使得空间比较狭小,螺栓拆卸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辊设备的轧件辊固定装置,其具有方便拆卸轧件辊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辊设备的轧件辊固定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位于轧件辊两侧设有第一机架与第二机架,所述第一机架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二机架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位于所述第二机架两侧设有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所述第一压块与所述第二压块分别压紧所述第二底座两侧并通过螺栓与所述工作台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维修轧件辊时,由于第二底座没有直接通过螺栓固定,而是通过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两者对第二底座的相互抵接作用形成固定状态,因此只需拆除将第二底座两侧的任意一侧的第一压块或第二压块即可完成轧件辊的拆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座两侧面设有相交线位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方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压块及所述第二压块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二斜面及第三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底座下宽上窄的结构,以及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与之相匹配的结构,可以使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更稳固的将第二底座压紧在两者之间。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斜面相对于第二底座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底座两侧面对称设置,可以使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对第二底座的接触面相互对称,从而使两者对第二底座的受力对称,能够有利于第二底座固定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第三压块,所述第三压块位于第二压块远离第二底座一侧,所述第三压块与所述第二压块侧面抵接,所述第三压块与所述工作台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压块外侧设置第三压块,可以先将第一压块与第三压块固定在工作台上,然后只需通过拧紧第二压块即可自动调整并完成第二底座的固定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沿所述第一压块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压块位于所述第二底座配合一侧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第一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凸块卡入第一凹槽内,在设备的运行中,设备会发生振动的情况,第一凸块与第二凹槽的配合,可以减少设备振动对螺栓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沿所述第一压块的长度方向还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压块位于所述第二压块一侧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三凹槽相配合的第三凸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限制第二底座向轧件辊轴线方向偏移,保护产品质量,同时也起到一定的防止螺栓松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斜面上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一斜面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第二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凸块与第二凹槽的配合,阻止第二底座沿零件的来料方向因设备运行过程中振动引起的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斜面上设置有第四凸块,所述第一斜面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第四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底座两侧均设置限位件,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设备振动对第二底座两侧的受力会比较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第二底座两侧设置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起到需要更好维修轧件辊时,只需拆卸一个压块即可完成轧件辊拆卸的效果;

2、通过设置第一凸块、第二凸块、第三凸块和第四凸块,起到限制设备运行中底座发生相对偏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平辊设备的轧件辊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平辊设备的轧件辊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第二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第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机架;2、第二机架;3、横向筋板;4、第一底座;5、第二底座;51、第一斜面;52、第一直角面;53、第二凹槽;54、第四凹槽;6、轧件辊;7、工作台;71、第一凹槽;72、第二圆孔;73、第三凹槽;74、第三圆孔;8、第一圆孔;9、第一压块;91、第二斜面;92、第二直角面;93、第三直角面;94、第一凸块;95、第二凸块;10、沉头孔;11、第二压块;111、第三斜面;112、第四凸块;12、第三压块;121、第三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平辊设备的轧件辊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第一机架1与第二机架2之间通过横向筋板3连接固定,第一机架1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底座4,第二机架2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底座5,第一机架1与第二机架2之间可拆卸地安装有上下两个轧件辊6,轧件辊6用于零件的压轧。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机架1与第二机架2通过第一底座4与第二底座5放置在工作台7上,第一底座4四周总共开设有4个第一圆孔8,工作台7对应位置开设有4个第三圆孔74,第一底座4与工作台7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第二底座5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一斜面51,第二底座5两侧面底部位置还留有一段第一直角面52,第二底座5两侧面对称设置,整体呈下宽上窄的形状。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平辊设备的轧件辊固定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一压块9,第一压块9位于第二底座5靠近第一底座4一侧,第一压块9一侧开设有与第二底座5的第一斜面51相配合的第二斜面91,整体呈上宽下窄形状,第一压块9开设有第二斜面91的侧面上下两端分别留有第二直角面92和第三直角面93。其中,第二底座5的厚度与第一压块9的厚度相同,且第一直角面52的高度要大于第三直角面93的高度,可以使第一压块9与第二底座5配合时,第二底座5的第一斜面51不会因为触碰第一压块9的第三直角面93而影响第一压块9与第二底座5的配合。第一压块9与第二底座5配合一侧底部还设置有一个第一凸块94,工作台7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71,第一凹槽71为长条形槽,沿零件的来料方向设置,第一凸块94的宽度与第一凹槽71的宽度相同。第一压块9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2个沉头孔10,工作台7对应位置开设有2个第二圆孔72,将第一凸块94卡入第一凹槽71内,可以通过内六角螺栓将第一压块9与工作台7连接固定。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一压块9的第二斜面91上设置有第二凸块95,第二凸块95水平设置,第一斜面51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第二凹槽53,第二凹槽53为水平设置,当第二凸块95插入第二凹槽53内时,第一压块9可以阻止第二底座5沿零件的来料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平辊设备的轧件辊固定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压块11,第二压块11位于第二底座5远离第一底座4一侧,第二压块11一侧开设有与第二底座5的第一斜面51相配合的第三斜面111,整体呈上宽下窄形状,其中,第二底座5的厚度大于第二压块11的厚度,第二压块11沿第二底座5的长度方向开设有2个沉头孔10,工作台7对应位置开设有2个第二圆孔72,使第二底座5一侧与第一压块9抵接后,第二压块11通过内六角螺栓与工作台7连接固定,同时通过内六角螺栓带动第二压块11向工作台7移动,从而使第一压块9与第二压块11将第二底座5卡紧在两者之间,并形成固定状态。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第二压块11的第三斜面111上设置有第四凸块112,第四凸块112水平设置,第二底座5的第一斜面51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第四凹槽54,第四凹槽54也为水平设置,当第四凸块112插入第四凹槽54内时,第二压块11可以阻止第二底座5沿零件的来料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平辊设备的轧件辊固定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三压块12,第三压块12位于第二压块11远离第二底座5一侧,第三压块12与第二压块11侧面相抵接,第三压块12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2个沉头孔10,工作台7对应位置开设有2个第二圆孔72,第三压块12靠近第二压块11一侧底部设置有第三凸块121,工作台7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三凹槽73,第三凹槽73为长条形槽,沿零件的来料方向设置,第三凸块121的宽度与第三凹槽73的宽度相同,将第三凸块121卡入第三凹槽73内,通过内六角螺栓将第三压块12固定在工作台7上。同时,第一底座6与工作台7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第二底座5与工作台7的连接方式。

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次安装整个设备时,将第一底座4放置到工作台7对应位置,使用螺栓将第一底座4与工作台7连接固定,将轧件辊6一端与第一机架1连接,再将另一端与第二机架2连接;将第一压块9与第三压块12分别卡入第一凹槽71与第三凹槽73内,将第二底座5的第二凹槽53卡入第一压块9的第二凸块95处,然后使用内六角螺栓将第一压块9与第三压块12与工作台7连接固定;最后将第二压块11的第四凸块112卡入第二底座5的第四凹槽54内,使用内六角螺栓拧紧第二压块11,在拧紧过程中,第二压块11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二底座5的两侧第一斜面51分别被第一压块9与第二压块11的第二斜面91与第三斜面111完全限定住,完成整个设备的固定过程。

当需要更换维修轧件辊6时,先拆卸第二压块11,并拆卸轧件辊6与第二机架2之间的连接,向第三压块12方向移动第二底座5,即可取出第二底座5与第二机架2,从而完成轧件辊6的拆卸。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