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壳生产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0089发布日期:2018-06-02 03:2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壳生产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的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灯壳的生产流水线。



背景技术:

灯壳的中部一般设置有一个凹腔,在灯壳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分批运送的作业方式,先将一批金属板送至预拉伸模机中进行冲压,形成预拉伸件,并将预拉伸件堆叠存放起来;当预拉伸件存放至一定数量后,再送至拉边整形机中进行拉边整形,形成整形件,并将整形件堆叠存放起来;最后,当整形件存放至一定数量后,再送至切割机中将余边切掉,形成灯壳;这种分批运送的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半成品存放量大、厂房占用空间大、生产效率低等缺点。

另外,现有技术中预拉伸模机的上模组件只设置有一个凹槽,下模组件只设置有一个凸块,在预拉伸时,由于工件的中部受力较大,边角受力较小,受力不均容易引起局部堆料较多,出现金属板破裂等现象,导致产品合格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产品合格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灯壳生产流水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灯壳生产流水线,包括传送带,以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侧端的预拉伸模机、拉边整形机和切割机;所述预拉伸模机包括上模组件A和下模组件A,所述上模组件A连接有带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所述上模组件A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凹槽A和若干位于所述第一凹槽A外侧的第二凹槽A,所述下模组件A包括固定安装的压料板A和设置在所述压料板A下端的下模板A,所述下模板A连接有带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二动力机构,所述下模板A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A相适应的第一凸块A和与所述第二凹槽A相匹配的第二凸块A,所述压料板A设置有允许所述第一凸块A穿过的第一通槽和允许所述第二凸块A穿过的第二通槽;所述拉边整形机包括上模组件B和下模组件B,所述上模组件B连接有带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三动力机构,所述上模组件B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凹槽B和若干位于所述第一凹槽B外侧的第二凹槽B,所述下模组件B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B相适应的第一凸块B和与所述第二凹槽B相匹配的第二凸块B;所述切割机包括下模组件C和设置在所述下模组件C上端的切割机构,所述下模组件C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凸块。

所述上模组件A包括上模板A和设置在所述上模板A下端的凹模固定板A,所述上模板A和凹模固定板A之间通过若干垫条A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机构与所述上模板A固定连接,所述凹模固定板A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凹模A,所述第一凹槽A和第二凹槽A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模A的下端。

所述压料板A的下端设置有压料垫板A,所述压料垫板A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槽贯通的第三通槽和与所述第二通槽贯通的第四通槽。

所述上模组件B包括上模板B和设置在所述上模板B下端的凹模固定板B,所述上模板B和凹模固定板B之间通过若干垫条B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动力机构与所述上模板B固定连接,所述凹模固定板B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凹模B,所述第一凹槽B和第二凹槽B分别设置在所述凹模B的下端。

所述下模组件B包括下模板B,所述第一凸块B设置在所述下模板B的上端,所述下模板B的上端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凸块B外侧的压料垫板B,所述压料垫板B的上端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凸块B外侧的压料板B,所述第二凸块B设置在所述压料板B的上端。

所述切割机还包括上模组件C,所述上模组件C包括上模板C和设置在所述上模板C下端的凹模固定板C,所述上模板C和凹模固定板C之间通过若干垫条C固定连接,所述上模板C连接有带动其上下运动的第四动力机构,所述凹模固定板C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凹模C,所述凹模C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凹槽。

所述切割机构为设置在所述凹模C下端的切刀,所述切刀位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外侧。

所述下模组件C包括下模板C,所述第三凸块设置在所述下模板C的上端,所述下模板C的上端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凸块外侧的压料垫板C,所述压料垫板C的上端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三凸块外侧的压料板C。

所述压料板C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切刀相适应的刀槽。

所述传送带的侧端还设置有位于所述预拉伸模机前端的堆料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传送带输送半成品,将预拉伸模机、拉边整形机和切割机等设备连接起来,使灯壳的生产形成自动化程度高的流水式作业,实现持续式成品输出,有效减少半成品的存量,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在预拉伸模机的第一凹槽A的外侧增加了第二凹槽A,在第一凸块A的外侧增加了第二凸块A,预拉伸时,第一凸块A插入第一凹槽A内,第二凸块A插入第二凹槽A内,使金属板在形成凹腔的同时,形成四条位于凹腔外侧的反拉筋,反拉筋起到平衡受力的作用,使金属板的中部和边角受力均匀,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预拉伸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预拉伸模机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下模组件A的俯视图;

图5是拉边整形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拉边整形机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下模组件B的俯视图;

图8是切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切割机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0,一种灯壳生产流水线,包括传送带1,以及从前往后依次设置在传送带1侧端的堆料架5、预拉伸模机2、拉边整形机3和切割机4;传送带1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用于传送物料的运输机构进行驱动转动,传送带1的表面可设置有柔性材质,如发泡棉等材质,对工件起到缓冲保护的作用;堆料架5用于堆放金属件,便于工人拿取;第一位工人将金属板放入预拉伸模机2中完成预拉伸后,将预拉伸件拿出,放置到传送带上,预拉伸件通过传送带送至拉边整形工位,由第二位工人将预拉伸件放入拉边整形机3中完成整形后,将整形件拿出,放置到传送带上,整形件通过传送带送至切割工位,最后由第三位工人将整形件放入切割机4中完成切割,形成灯壳,将灯壳拿出放置到传送带上出料。通过传送带输送半成品,将预拉伸模机、拉边整形机和切割机等设备连接起来,使灯壳的生产形成自动化程度高的流水式作业,实现持续式成品输出,有效减少半成品的存量,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预拉伸模机2包括上模组件A和下模组件A,上模组件A包括上模板A14和固定安装在上模板A14下端的凹模固定板A15,上模板A14和凹模固定板A15之间通过若干垫条A16固定连接,垫条A16起到了缓冲作用,对上模组件A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模具撞机破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上模板A14连接有带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气缸或液压缸进行传动,第一动力机构的固定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实施方式,如采用支架进行固定安装。凹模固定板A1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凹模A17,凹模A17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凹槽A6和若干位于第一凹槽A6外侧的第二凹槽A7,更进一步地说,第二凹槽A7为条状,第二凹槽A7共设置有四条,分别位于第一凹槽1的前后左右。

下模组件A包括固定安装的压料板A8和设置在压料板A8下端的下模板A9,压料板A8的固定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实施方式,如采用支架进行固定安装。压料板A8起到了缓冲作用,对下模组件A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模具撞机破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下模板A9连接有带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二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气缸或液压缸进行传动,第二动力机构的固定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实施方式,如采用支架进行固定安装。下模板A9的上端设置有与第一凹槽A6相适应的第一凸块A10和与第二凹槽A7相匹配的第二凸块A11,压料板A8设置有允许第一凸块A10穿过的第一通槽12和允许第二凸块A11穿过的第二通槽13;压料板A8的下端设置有压料垫板A18,压料垫板A18设置有与第一通槽12贯通的第三通槽19和与第二通槽13贯通的第四通槽20。预拉伸时,金属板放置在压料板A8上,第一动力机构带动上模板A14向下运动,第二动力机构带动下模板A9向上运动,第一凸块A10依次穿过第三通槽19、第一通槽12后插入第一凹槽A6中,第二凸块A11依次穿过第四通槽20、第二通槽13后插入第二凹槽A7中,使金属板在形成凹腔的同时,形成四条位于凹腔外侧的反拉筋,完成预拉伸工序,形成预拉伸件;反拉筋起到了受力作用,使金属板的中部和边角受力均匀,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灯壳的形状需要更换凹模A17和下模组件A,拆卸简单,安装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拉边整形机3包括上模组件B和下模组件B,上模组件B包括上模板B25和固定安装在上模板B25下端的凹模固定板B26,上模板B25和凹模固定板B26之间通过若干垫条B27固定连接,垫条B27起到了缓冲作用,对上模组件B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模具撞机破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上模板B25连接有带动其上下运动的第三动力机构,第三动力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气缸或液压缸进行传动,第三动力机构的固定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实施方式,如采用支架进行固定安装。凹模固定板B2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凹模B28,凹模B28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凹槽B21和若干位于第一凹槽B21外侧的第二凹槽B22,更进一步地说,第二凹槽B22为条状,第二凹槽B22共设置有四条,分别位于第一凹槽B21的前后左右。

下模组件B包括下模板B29,下模板B29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凸块B23,下模板B29的上端还设置有位于第一凸块B23外侧的压料垫板B30,压料垫板B30的上端设置有位于第一凸块B23外侧的压料板B31,压料板B3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凸块B24。压料板B31起到了缓冲作用,对下模组件B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模具撞机破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整形时,将预拉伸件盖合在下模组件B上,第三动力机构带动上模组件B向下运动,使第一凹槽B21盖合在第一凸块B23上,第二凹槽B22盖合在第二凸块B24上,反拉筋起到了平衡受力的作用,使预拉伸件的中部和边角受力均匀,完成拉边整形工序,形成整形件,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灯壳的形状需要更换凹模B28和下模组件B,拆卸简单,安装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切割机4包括上模组件C、下模组件C和设置在下模组件C上端的切割机构,上模组件C包括上模板C33和设置在上模板C33下端的凹模固定板C34,上模板C33和凹模固定板C34之间通过若干垫条C35固定连接,垫条C35起到了缓冲作用,对上模组件C起到了保护作用,防止模具撞机破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上模板C33连接有带动其上下运动的第四动力机构,第四动力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气缸或液压缸进行传动,第四动力机构的固定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实施方式,如采用支架进行固定安装。凹模固定板C34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凹模C36,凹模C36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凹槽37。切割机构为设置在凹模C36下端的切刀38,切刀38位于第三凹槽37的外侧。

下模组件C包括下模板C39,下模板C39的上端设置有第三凸块32,下模板C39的上端还设置有位于第三凸块32外侧的压料垫板C40,压料垫板C40的上端设置有位于第三凸块32外侧的压料板C41。

压料板C41的上端设置有与切刀38相适应的刀槽42。切割时,将整形件盖合在第三凸块32上,第四动力机构带动上模组件C向下运动,第三凹槽37盖合在整形件上,切刀38冲压在凹腔与反拉筋之间,将凹腔外侧的余料切掉,完成切割工序,形成灯壳。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安装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焊接、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固定方式。

以上的实施方式不能限定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专业技术领域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整体构思的情况下,所做的均等修饰与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创造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