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联动拉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3997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联动拉伸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拉伸冲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三联动拉伸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冲头的冲压都需要现在一台机器上进行冲压,冲压完成后再在另一台机器上进行二次冲压,操作复杂且成本高,手动操作容易造成较大误差,而且冲床的上凸模在冲压时,要求冲头与凹模的同心度较高,而且冲床依靠伺服电机来调整上凸模与下凹模的相对位置,要求移动到位的精度较高,这是零部件生产的一大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三联动拉伸模具,通过上下联动设置的上模组件、压料板和模具组件,实现多工序集成化,在保证加工产品精度和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操作员工及操作设备,进一步降低成本。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三联动拉伸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联动设置的上模组件、压料板和模具组件;其中,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凸模本体和凸模头,上模板通过若干第一螺钉与凸模本体固定连接,凸模本体通过若干第二螺钉与凸模头固定连接;压料板中部设置有与凸模头外径一致的压料腔;模具组件包括凹模板、凹模本体和下模板,凹模板通过若干第三螺钉与凹模本体固定连接,凹模本体通过若干第四螺钉与下模板固定连接,凹模板和凹模本体中部设置有贯穿的模具腔,模具腔内设置有挺料板,挺料板底部设置有顶杆,顶杆用于支撑挺料板在模具腔内移动。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挺料板上表面的形状与凸模头底部的形状一致。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顶杆为活动式地贯穿下模板中部设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顶杆的外径小于挺料板的外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三螺钉和第四螺钉的数量均为6个且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顶杆的长度大于模具组件的总高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联动设置的上模组件、压料板和模具组件,实现了多工序集成化;

2、本实用新型将工序集聚,提高了加工产品精度和质量;

3、本实用新型节约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操作员工及操作设备,进一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加工的产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四;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五;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联动拉伸模具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六;

附图标记含义:1:上模板,2:第一螺钉,3:凸模本体,4:凸模头,5:第二螺钉,6:压料板,7:凹模板,8:凹模本体,9:第三螺钉,10:挺料板,11:下模板,12:第四螺钉,13:顶杆,14:板料,15: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三联动拉伸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联动设置的上模组件、压料板6和模具组件;其中,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1、凸模本体3和凸模头4,上模板1通过若干第一螺钉2与凸模本体3固定连接,凸模本体3通过若干第二螺钉5与凸模头4固定连接;压料板6中部设置有与凸模头4外径一致的压料腔;模具组件包括凹模板7、凹模本体8和下模板11,凹模板7通过若干第三螺钉9与凹模本体8固定连接,凹模本体8通过若干第四螺钉12与下模板11固定连接,凹模板7和凹模本体8中部设置有贯穿的模具腔,模具腔内设置有挺料板10,挺料板10底部设置有顶杆13,顶杆13用于支撑挺料板10在模具腔内移动。

实施例1

一种三联动拉伸模具,如图1、图2所示,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联动设置的上模组件、压料板6和模具组件。

其中,上模组件包括上模板1、凸模本体3和凸模头4,上模板1通过若干第一螺钉2与凸模本体3固定连接,凸模本体3通过若干第二螺钉5与凸模头4固定连接;压料板6中部设置有与凸模头4外径一致的压料腔。

模具组件包括凹模板7、凹模本体8和下模板11,凹模板7通过若干第三螺钉9与凹模本体8固定连接,凹模本体8通过若干第四螺钉12与下模板11固定连接,凹模板7和凹模本体8中部设置有贯穿的模具腔,模具腔内设置有挺料板10,挺料板10上表面的形状与凸模头4底部的形状一致,挺料板10底部设置有顶杆13,顶杆13为活动式地贯穿下模板11中部设置,顶杆13用于支撑挺料板10在模具腔内移动,顶杆13的外径小于挺料板10的外径,顶杆13的长度大于模具组件的总高度。

第一螺钉2、第二螺钉5、第三螺钉9和第四螺钉12的数量均为6个且均匀分布。

如图4至图9所示为本方案的三联动拉伸模具工作过程示意图一至六。

第一步,如图4所示,准备好板料14,打开三联动拉伸模具,利用顶杆13将挺料板10推到与凹模板7表面持平,操作员工准备开始作业;

第二步,如图5所示,将板料14放入到模具组件与压料板6之间,紧贴凹模板放置;

第三步,如图6所示,压料板6向下运动,与模具组件一同压住板料;

第四步,如图7所示,上模组件向下运动,穿过压料板6的压料腔下压至板料14,再与挺料板10贴合;

第五步,如图8所示,上模组件继续下压,并推动挺料板10下压到底,挺料板10与下模板11贴合;

第六步,如图9所示,上模组件、压料板6复位,利用顶杆13支撑挺料板10顶出产品。

本方案的三联动拉伸模具利用多工序集成化,解决了多工序冲压工件造成相对位置的偏差问题,保证加工精度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以及加工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操作时间,减少了操作员工及操作设备,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