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4033发布日期:2019-04-13 00:41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轧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辊盒。



背景技术:

特硬态、硬软态双金属、不锈钢和膨胀合金钢等被广泛应用于家电、厨房设备、医疗器械、金属软管、计算机配件、手机零件、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经过冷轧加工后的这类带钢,具有屈服强度大、延伸率低等特点,同时因为其内应力比较大,板面常有瓢曲、浪形等缺陷。小辊径多辊矫直机是冷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辊盒是小辊径多辊矫直机的核心部件。小辊径多辊矫直机结构紧凑,辊盒安装空间很小,通过简单的缩放尺寸,现有的各种辊盒结构均无法满足小辊径多辊矫直机的使用需求;同时由于工作辊直径小,工作时转速很高,现有辊盒结构两侧轴头发热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盒,以满足小辊径多辊矫直机的安装需求,更好实现矫直功能。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包括上辊盒和下辊盒,上辊盒与下辊盒用起吊螺杆固定在一起;

所述上辊盒包括底板一、转轴、上支承单体、轴承座一、上工作辊、上中间辊和上支承辊;上工作辊的两侧设有轴承座一,轴承座一的两端带有铜棒;上支承单体用螺钉一和销固定在底板上;转轴和轴承座一用螺钉五固定,转轴上有滚针轴承;所述下辊盒包括底板二、下支承单体、固定座、轴承座二、挡条、下工作辊、下中间辊和下支承辊;底板二的两侧设有滚轮;下工作辊的两侧设有轴承座二,轴承座二和固定座用销轴连接;两端带有滑块的挡条用螺钉二固定在底板二的两侧。

每根所述上工作辊由两根上中间辊支承,每根上中间辊由两根上支承辊支承。

每根所述下工作辊由两根下中间辊支承,每根下中间辊由两根下支承辊支承。

所述上支承单体两端的端座通过螺钉三与单体座一连接,上支承辊连接在端座、单体座一上,压条一卡入上支承辊的芯轴槽内,并用螺钉六固定在单体座一的侧面。

所述下支承单体两端的端座通过螺钉三与单体座二连接,下支承辊连接在端座、单体座二上,压条二卡入下支承辊的芯轴槽内,并用螺钉六固定在单体座二的侧面。

所述下支承单体两侧装有外楔块和内楔块,外楔块用螺钉四固定在底板二上。

所述上工作辊的两端置于滚针轴承、推力轴承内,轴承座一的孔里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密封圈、滚针轴承、垫片、推力轴承、垫块、碟簧和端盖。

所述下工作辊的两端置于滚针轴承、推力轴承内,轴承座二的孔里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密封圈、滚针轴承、垫片、推力轴承、垫块、碟簧和端盖。

所述上中间辊利用两侧轴承座一进行轴向定位,并保持轴向串动量;下中间辊利用两侧轴承座二进行轴向定位,并保持轴向串动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上、下工作辊两端设有推力轴承和碟簧,这种结构能有效降低小辊径多辊矫直机辊盒工作时的发热量;外楔块和内楔块可以调整下支承单体位置和滑动间隙;上辊盒通过转轴和滚针轴承能使辊面向上,方便检修维护;起吊螺杆将上辊盒和下辊盒固定并能整体吊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简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上支承单体结构简图。

图5是图1的下支承单体结构简图。

图6是图1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发明包括上辊盒40和下辊盒41,上辊盒40与下辊盒41用起吊螺杆2固定在一起。所述上辊盒40主要包括底板一3、转轴17、上支承单体9、轴承座一26、上工作辊20、上中间辊22和上支承辊21;上工作辊20的两侧设有轴承座一26,轴承座一26的两端带有铜棒1,铜棒1可调整辊盒与小辊径多辊矫直机的开档尺寸;上支承单体9用螺钉一19和销18固定在底板3上;转轴17和轴承座一26用螺钉五45固定,转轴17上有滚针轴承46,检修时,通过螺杆2使上辊盒40和下辊盒41分开,用吊具将上辊盒40吊开,再用吊具吊在滚针轴承46处,翻转上辊盒40使其辊面向上,即可方便对上辊盒40和下辊盒4进行检修维护;每根所述上工作辊20由两根上中间辊22支承,每根上中间辊22由两根上支承辊21支承;所述上支承单体9两端的端座38通过螺钉三34与单体座一35连接,上支承辊21连接在端座38、单体座一35上,压条一37卡入上支承辊21的芯轴槽44内,并用螺钉六36固定在单体座一35的侧面;所述上工作辊20的两端置于滚针轴承32、推力轴承30内,轴承座一26的孔里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密封圈33、滚针轴承32、垫片31、推力轴承30、垫块29、碟簧28和端盖27;所述上中间辊22利用两侧轴承座一26进行轴向定位,并保持一定的轴向串动量。

所述下辊盒41主要包括底板二14、下支承单体8、固定座6、轴承座二4、挡条13、下工作辊15、下中间辊16和下支承辊25。底板二14的两侧设有滚轮12;下工作辊15的两侧设有轴承座二4,轴承座二4和固定座6用销轴5连接;两端带有滑块7的挡条13用螺钉二23固定在底板二14的两侧;每根所述下工作辊15由两根下中间辊16支承,每根下中间辊16由两根下支承辊25支承;所述下支承单体8两端的端座38通过螺钉三34与单体座二39连接,下支承辊25均匀滚动连接在端座38、单体座二39上,压条二43卡入下支承辊25的芯轴槽44内,并用螺钉六36固定在单体座二39的侧面;所述下支承单体8两侧装有外楔块10和内楔块11,外楔块10用螺钉四24固定在底板二14上;所述下工作辊15的两端置于滚针轴承32、推力轴承30内,轴承座二4的孔里由内至外依次设有密封圈33、滚针轴承32、垫片31、推力轴承30、垫块29、碟簧28和端盖27;所述下中间辊16利用两侧的轴承座二4进行轴向定位,并保持一定的轴向串动量。

本发明下工作辊15、上工作辊20的两端设有推力轴承30和碟簧28,这种结构能有效减小小辊径多辊矫直机辊盒工作时的发热量,而常规的结构只有推力轴承对工作辊进行轴向定位,轴向串动量选取过小,工作发热后造成热涨,串动量会越来越小,发热更严重,若串动量选取过大,工作辊轴向串动频繁,影响寿命及矫直效果,碟簧28可以对热胀冷缩造成轴向串动量变化进行适当补偿;外楔块10和内楔块11可以调整下支承单体8的位置,从图1可以看出,下辊盒41有五组下支承单体8,五组下支承单体8要保持每排下支承辊25同轴,必须要调整相互位置的一致性和滑动间隙,因下支承单体8工作时可以上下调整位置高度,间隙小,滑动困难,间隙大,很难保证五组下支承单体8的同轴度;上辊盒40通过转轴17能让辊面42向上,方便检修维护;起吊螺杆2将上辊盒40和下辊盒41固定并能整体吊装,而原来的上辊盒40和下辊盒41是分开吊装的。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辊盒,主要用于轧钢设备领域。包括上辊盒和下辊盒,上辊盒与下辊盒用起吊螺杆固定在一起。本发明最明显的特点是上、下工作辊两端设有推力轴承和碟簧,这种结构能有效降低小辊径多辊矫直机辊盒工作时的发热量;外楔块和内楔块可以调整下支承单体位置和滑动间隙;上辊盒通过转轴和滚针轴承,能使辊面向上,方便检修维护;起吊螺杆将上辊盒和下辊盒固定并能整体吊装。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杨建勇;李文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襄阳博亚精工机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13
技术公布日:2019.04.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