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模内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2252发布日期:2018-08-21 17:3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速成型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工位模内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新产品试制和小批量生产冲压件中,已普遍采用了简易冲模结构。这种冲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还具有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并能满足一定的加工件冲模。目前,一般的冲压件都无法一次成型,必须将一个冲压件多次冲压,为了方面冲压件的冲压工作,一般将两个冲压模合并为一体,并在内设置送料装置。在冲压生产中,送料模式主要是采用气动送料机进行推送,缺点主要集中体现在工件步距大,不能精确控制;由于气动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导致送料不准,送料不稳定。

公开号为CN20341803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内送料装置,包括插刀,固定块,浮动送料块,滑块,滑块垫块和传力销,所述插刀上端固定在上模板上,下端具有一斜面,所述浮动送料块上端也有一斜面,与插刀的斜面相配合,所述浮动送料块下端设置固定块;所述插刀下端非斜面的一侧设置有传力销,传力销正上方安装定位销,定位销在工件下部,定位待冲压工件;在所述浮动送料块上方,待冲压工件的下放安装浮动送料销;在浮动送料块和固定块之间安装有传力弹簧,所述浮动送料块下部还设有滑块垫块。

当插刀向下运动时,挤压浮动送料块,带动浮动送料销移动一个工位,从而带动浮动送料销上的工件移动,送料结束后通过传力弹簧带动浮动送料块回复原位等待下一次送料工作;但是,根据原设计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可知,冲压件主要是依靠浮动送料块进行推送,因此冲压件的推送距离是受到浮动送料块和插刀的宽度和接触面积的限制,而受冲压机型号的限制,插刀和浮动送料块也不能设置的更大,使得冲压件的推送距离极为有限且难以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工位模内送料机构,具有提高冲压件推送距离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工位模内送料机构,包括上模座以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冲压模,所述下模座上端固定连接有下冲压模,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两个加工点,所述上模座下端还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侧壁上设置有呈梯形状设置且倾斜面向上设置的第一契形块,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支撑杆穿设于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滑移连接有呈倒梯形状设置且与第一契形块倾斜面抵接设置的第二契形块,所述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其中一端与第二契形块滑移连接,连杆另一端滑移连接有推料杆,工作台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推料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工作台上,所述弹簧靠近推料杆的一端与推料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料杆的运动方向与两个加工点处于同一直线上。

如此设置,当上冲压模对处于第一个加工点上的冲压件进行冲压加工时,上模座处于最低点,此时,设置于支撑杆下端的第一契形块与滑移连接于工作台上的第二契形块未接触,设置于工作台上弹簧会控制推料杆处于退出上冲压模与下冲压模内,当上冲压模对冲压件冲压加工结束后并开始上升时,上模座会带动支撑杆上升,设置于支撑杆上的第一契形块的倾斜面开始与第二契形块的倾斜面接触,且随着支撑杆的继续上升,第一契形块会对第二契形块产生一个沿着第二契形块长度方向的力使得第二契形块能够沿着远离下模座的方向移动,第二契形块滑移时,会控制连杆以转动点为圆心进行转动,使得连杆远离转动点的一端推动推料杆朝向靠近冲压件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推料杆能够将处于第一个加工点上的冲压件推送至第二个加工点上进行加工;当上冲压模再次下降冲压,此时,第一契形块与第二契形块开始分离,推料杆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退出上冲压模与下冲压模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两根第一导向块,两所述第一导向块的设置方向与冲压件的推送方向一致,两所述第一导向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契形块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导向块能够限制住第二契形块的移动方向,使得第二契形块只能够沿着第一导向槽进行移动,确保第一契形块和第二契形块能够处于同一竖直面上。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契形块上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槽,两所述第一导向块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分别嵌接于两个第一限位槽内的限位块。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于第一导向块上的限位块与设置于第二契形块上的第一限位槽能够将第二契形块限制与第一导向槽内,防止第二契形块受到第一契形块一个向上的力而翻转。

进一步设置:靠近所述弹簧的第一导向块上设置有插接于所述连杆上的第一轴杆,所述连杆靠近第一轴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移槽,所述连杆远离第一轴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移槽,所述第二契形块上设置有滑移连接于第一滑移槽内的第二轴杆,所述推料杆上设置有滑移连接于第二滑移槽内的第三轴杆,所述第一轴杆、第二轴杆以及第三轴杆上均螺纹连接有与连杆上表面抵接设置的限位螺母。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轴杆使得连杆能够以第一轴杆为圆心进行转动,利用第一滑移槽实现第二轴杆的滑移补偿,使得第二轴杆在随着第二契形块滑移时能够沿着第一滑移槽进行滑移,利用第二滑移槽实现第三轴杆的滑移补偿,使得第三轴杆在随着推料杆滑移时能够沿着第二滑移槽进行滑移,利用限位螺母能够防止连杆脱落。

进一步设置: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两根第二导向块,两所述第二导向块的设置方向与冲压件的推送方向一致,两所述第二导向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推料杆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如此设置,通过第二导向块能够限制住推料杆的移动方向,使得推料杆只能够沿着第二导向槽进行移动,确保推料杆的运动方向与两个加工点能够处于同一竖直面上。

进一步设置:两所述第二导向块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推料杆两侧分别插接于两第二限位槽内。

如此设置,通过将退连杆两端分别嵌接于设置于第二导向块上的第二限位槽内,使得推料杆与工作台的接触面积减少,降低推料杆的磨损速度。

进一步设置:所述工作台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弹簧两端均设置有钩环,设置于所述弹簧远离推料杆的一端上的钩环套设于第一螺栓上并利用紧固螺母夹紧固定于第一螺栓上,所述推料杆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弹簧靠近推料杆一端上的钩环的第二螺栓。

如此设置,通过拧松第一螺栓以及第二螺栓使得弹簧能够的快速取下更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设置:所述推料杆远离下冲压模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垫,所述下模座于第二个加工点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冲压件于第二个加工点上进行加工的定位件。

如此设置,通过橡胶垫避免推料杆与冲压件发生碰撞时对冲压件造成损伤,推料杆将冲压件推送至第二个加工点并停止运动时,冲压件可能因为惯性仍会进行一段滑移,利用定位件能够限制冲压件进行滑移,从而使得冲压件能够稳定的处于第二个加工点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杠杆原理,使得第二契形块的滑移距离能够通过连杆数倍转化为推料杆的推料距离,且无需对下冲压模进行改装即可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双工位模内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工位模内送料机构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双工位模内送料机构的弹簧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下模座;2、下冲压模;21、定位件;22、加工点;3、上模座;4、上冲压模;5、支撑杆;51、第一契形块;6、工作台;61、第一导向块;611、第一导向槽;612、限位块;613、第一轴杆;62、第二导向块;621、第二限位槽;622、第二导向槽;63、弹簧;631、钩环;64、第一螺栓;641、紧固螺母;65、第二螺栓;7、第二契形块;71、第一限位槽;72、第二轴杆;73、限位螺母;8、推料杆;81、第三轴杆;82、橡胶垫;9、连杆;91、第一滑移槽;92、第二滑移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双工位模内送料机构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双工位模内送料机构,如图2所示,包括下模座1以及设置于下模座1上方的上模座3,下模座1上端设置有下冲压模2,上模座3下端设置有与下冲压模2配合用于将冲压件冲压成型的上冲压模4,下模座1上设置有两个加工点22,下模座1上还设置有工作台6,上模座3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接于工作台6且与地面垂直设置的支撑杆5,支撑杆5一侧设置有呈梯形状设置且倾斜面倾斜向上设置的第一契形块51,工作台6上还滑移连接有用于将冲压件从第一个加工点22推送至第二个加工点22上的推料杆8,工作台6上滑移连接有呈梯形状设置的第二契形块7,工作台6上转动连接有连杆9,连杆9其中一端与第二契形块7滑移连接,连杆9另一端滑移连接有推料杆8,工作台6上设置有弹簧63,弹簧63远离推料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工作台6上,弹簧63靠近推料杆8的一端与推料杆8固定连接;其中,第二契形块7的倾斜面倾斜向上设置且与第一契形块51倾斜面相互抵接设置,推料杆8的长度方向以及运动方向与两个加工点22成一条直线设置。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工作台6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块61,两个第一导向块61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二契形块7滑移方向的第一导向槽611,第二契形块7滑移连接于第一导向槽611内,工作台6上还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块62,两个第二导向块6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推料杆8移动方向的第二导向槽622,推料杆8滑移连接于第二导向槽622内,靠近弹簧63的第一导向块61上设置有插接于连杆9上用于实现连杆9转动连接的第一轴杆613,第二契形块7上设置有第二轴杆72,推料杆8上设置有第三轴杆81,连杆9靠近第一轴杆61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补偿第二轴杆72滑移距离的第一滑移槽91,连杆9远离第一轴杆61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补偿第三轴杆81滑移距离的第二滑移槽92;其中,第二契形块7上端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槽71,两个第一导向块61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分别插接于两个第一限位槽71内的限位块612,两个第二导向块62相向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限位槽621,推料杆8两侧分别插接于两个第二限位槽621内,第一轴杆613、第二轴杆72以及第三轴杆81上均螺纹连接有与连杆9上表面抵接设置用于防止连杆9脱落的限位螺母73。

如图2所示,推料杆8远离弹簧63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防止冲压件碰撞损伤的橡胶垫82,下模座1于第二个加工点22上设置有用于将冲压件限制于第二个加工点22上进行加工的定位件21。

如图3所示,工作台6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64,第一螺栓64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641,弹簧63两端均设置有钩环631,设置于弹簧63远离推料杆8的一端上的钩环631套设于第一螺栓64上并利用紧固螺母641固定连接,推料杆8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设置于弹簧63靠近推料杆8一端上的钩环631于推料杆8上方的第二螺栓65。

其中,以上所述的所有具有固定连接关系的部件可以通过普通螺栓夹紧固定,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常见的方式固定连接,此处并不受限制。

工作原理:初始状态时,上模座3处于顶端,此时,第一契形块51的倾斜面下端与第二契形块7的倾斜面上端接触,第二契形块7处于第一导向槽611内远离第一契形块51的一端,连杆9远离第二契形块7的一端会靠近第一个加工点22,推料杆8设置有橡胶垫82的一端处于第二个加工点22上,推料杆8远离橡胶垫82的一端与变换齿轮啮合设置。

将冲压件放入第一个加工点22上,然后控制冲压模工作,使得上模座3开始下降,上模座3下降时,设置于上模座3下端的支撑杆5也会随之下降,设置于支撑杆5一侧与第二契形块7抵接设置的第一契形块51会与第二契形块相互滑移,但是,设置于工作台6上弹簧63会带动推料杆8朝向远离加工点22的方向移动,直至推料杆8完全退出上冲压模4与下冲压模2内时,上冲压模4与下冲压模2也开始对冲压件进行冲压,从而将冲压件初步冲压成型。

当冲压件初步冲压成型后,上模座3开始上升,设置于上模座3下端的支撑杆5也会随之上升,设置于支撑杆5一侧的第一契形块51的倾斜面会与第二契形块7的倾斜面开始相接,并随着支撑杆5的继续上升,第一契形块51会对第二契形块7产生一个垂直于倾斜面的力,这个力作用在第二契形块上并分解成两个力,其中一个力沿着第一导向槽611的方向带动第二契形块7沿这导向槽移动,第二个力垂直于工作台6上,利用第一限位槽71和限位块612能够限制第二契形块7不会受到第二个力而进行翻转,使得第二契形块7只能够沿着第一导向槽611移动,第二契形块7移动时,会带动连杆9以第一轴杆613为圆心进行转动,使得连杆9远离第一轴杆613的一端会带动推料杆8朝向靠近第二个加工点22的方向移动,利用连杆9能够将第一契形槽的移动距离成倍的转化为推料杆8的推料距离,推料杆8在移动时,会带动初步冲压成型的冲压件移动,当上模座3完全上升时,支撑杆5、第二契形块7、连杆9以及推料杆8停止工作,此时,冲压件会处于第二个加工点22上,然后冲压模再次控制上模座3下降,使得推料杆8再次退出上冲压模4与下冲压模2内,上冲压模4与下冲压模2会对处于第二个加工点22上的冲压件再次进行加工,使得冲压件能够完全成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