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94804发布日期:2019-08-09 22:0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加工是指成型和制坯工具的加工,此外还包括剪切模和模切模具,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就是用于生产模具过程中用于切割原料的设备。

然而传统的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因切割过程中模具原料移动导致切割错误的情况,而且在切割过程中容易出现碎料挥洒的情况。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切割过程中模具原料不会移动,而且在切割过程中碎料能被很好的回收并利用的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包括:外壳、传动轴和电箱,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电箱,且所述外壳的一侧中部安装切割电机,所述切割电机的一侧连接传动轴,所述外壳的底部安装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一侧安装传输电机,所述传输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所述传送带的两侧顶部均设置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外壳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外壳的一侧顶部安装架条;所述传动轴的中部安装若干个锯片,且所述传动轴由端杆、中间杆、尾杆和支撑杆构成,所述端杆的一端套设所述中间杆,所述中间杆的一端套设所述尾杆,所述尾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架设于所述架条中部;所述电箱的一侧设有复位开关,所述复位开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传输电机顶部的限位块的一端安装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内侧侧壁。

优选的,所述端杆、中间杆和尾杆的内部均为空心型结构,且所述端杆的直径大于中间杆的直径,所述中间杆的直径大于尾杆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端杆、尾杆和中间杆的一端外侧均设有弹性卡块,且所述端杆和中间杆的一端内侧均设有卡口,所述端杆、中间杆和尾杆三者依次卡接。

优选的,所述电箱分别电性连接传输电机和切割电机,且所述传输电机和切割电机之间为串联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内侧设有大小和传送带大小相同的磁性片。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宽度大于两端锯片之间的间距,且所述传送带的宽度和两个限位块之间的间距相同。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包括外壳、传动轴和电箱,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电箱,且所述外壳的一侧中部安装切割电机,所述切割电机的一侧连接传动轴,所述外壳的底部安装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一侧安装传输电机,传输电机和切割电机的配合设置,使得被切割原料能进行自动化切割,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极大的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所述传输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所述传送带的两侧顶部均设置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外壳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外壳的一侧顶部安装架条,限位块的设计使得原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被很好的固定,使得切割精度和准确度都得到很好的保障,且限位块还能进行电箱的启动操作,装置整体自动化程度极高;所述传动轴的中部安装若干个锯片,且所述传动轴由端杆、中间杆、尾杆和支撑杆构成,所述端杆的一端套设所述中间杆,所述中间杆的一端套设所述尾杆,所述尾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架设于所述架条中部,传动轴的多杆设计使得整个传动轴都能进行套设,从而实现了传动轴的长短改变,最终实现便捷改变锯片位置的效果;所述电箱的一侧设有复位开关,所述复位开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复位开关的设计在回位弹簧的配合下使得原料的限位效果更佳,且使得限位块启动电箱的方式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壳,11、传送带,111、磁性片,112、传输电机,12、限位块,13、架条,14、回位弹簧,2、切割电机,21、传动轴,211、端杆,212、中间杆,213、尾杆,214、支撑杆,215、弹性卡块,21a、卡口,3、锯片,4、电箱,41、复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包括:外壳1、传动轴21和电箱4,所述外壳1的一侧设置电箱4,且所述外壳1的一侧中部安装切割电机2,所述切割电机2的一侧连接传动轴21,所述外壳1的底部安装传送带11,所述传送带11的一侧安装传输电机112,所述传输电机11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所述传送带11的两侧顶部均设置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和外壳1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一侧顶部安装架条13;所述传动轴21的中部安装若干个锯片3,且所述传动轴21由端杆211、中间杆212、尾杆213和支撑杆214构成,所述端杆211的一端套设所述中间杆212,所述中间杆212的一端套设所述尾杆213,所述尾杆2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14,所述支撑杆214的一端架设于所述架条13中部;所述电箱4的一侧设有复位开关41,所述复位开关4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12。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所述传输电机112顶部的限位块12的一端安装回位弹簧14,所述回位弹簧14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内侧侧壁,该种设计使得两侧的限位块12保证弹性相同且位置同步,确保切割过程中的精确度。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所述端杆211、中间杆212和尾杆213的内部均为空心型结构,且所述端杆211的直径大于中间杆212的直径,所述中间杆212的直径大于尾杆213的直径,该种设计使得整个传动轴21都能进行套设,从而实现了传动轴21的长短改变,最终实现便捷改变锯片3位置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所述端杆211、尾杆213和中间杆212的一端外侧均设有弹性卡块215,且所述端杆211和中间杆121的一端内侧均设有卡口21a,所述端杆211、中间杆212和尾杆213三者依次卡接,该种设计使得三个杆的固定和移动更加方便,从而实现了传动轴21的长短便于改变。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所述电箱4分别电性连接传输电机112和切割电机2,且所述传输电机112和切割电机2之间为串联连接,该种设计使得装置的各个电气元件能进行统一供电,保证了装置的电气元件运转同步。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所述传送带11的内侧设有大小和传送带11大小相同的磁性片111,该种设计使得被切割的金属碎料能被很好的收集,不仅避免了碎料挥洒,还能充分回收碎料再利用,并且磁性片111的设计还一定程度的充当了摩擦力,避免出现原料在切割过程中打滑不跟随传送带11运动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所述传送带11的宽度大于两端锯片3之间的间距,且所述传送带11的宽度和两个限位块12之间的间距相同,该种设计使得模具生产的原料位置始终处于限位中,且确保了原料能在放置在传送带11上后自动启动整个装置运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开启电箱4,使电箱4处于待机状态,将模具生产所需的整块原料放置到传送带11上,稍微向内部推送,使原料被限位块12卡住,然后在限位块12受到原料的推力后,一侧的限位块12挤压复位开关41,使电箱4开启为切割电机2供电,从而带动传动轴21以及传动轴21的各个锯片3转动,上述电箱4开启后还能为传输电机112供电,使其带动传送带11转动,在传送带11的摩擦力和磁性片111的磁力的带动下,原料随着传送带11运动,进行整个原料的切割过程,至原料不再移动后,关闭电箱4即可;在需要进行锯片3位置调整使时,用手指按压弹性卡块215,使其收进卡口21a内部,然后移动传动轴21的各个杆即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模具生产的切割装置,包括外壳1、传动轴21和电箱4,所述外壳1的一侧设置电箱4,且所述外壳1的一侧中部安装切割电机2,所述切割电机2的一侧连接传动轴21,所述外壳1的底部安装传送带11,所述传送带11的一侧安装传输电机112,传输电机112和切割电机2的配合设置,使得被切割原料能进行自动化切割,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极大的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所述传输电机11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所述传送带11的两侧顶部均设置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和外壳1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一侧顶部安装架条13,限位块12的设计使得原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都被很好的固定,使得切割精度和准确度都得到很好的保障,且限位块12还能进行电箱4的启动操作,装置整体自动化程度极高;所述传动轴21的中部安装若干个锯片3,且所述传动轴21由端杆211、中间杆212、尾杆213和支撑杆214构成,所述端杆211的一端套设所述中间杆212,所述中间杆212的一端套设所述尾杆213,所述尾杆21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214,所述支撑杆214的一端架设于所述架条13中部,传动轴的多杆设计使得整个传动轴21都能进行套设,从而实现了传动轴21的长短改变,最终实现便捷改变锯片位置的效果;所述电箱4的一侧设有复位开关41,所述复位开关4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12,复位开关41的设计在回位弹簧14的配合下使得原料的限位效果更佳,且使得限位块12启动电箱4的方式得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