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转移式易脱模的冲压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95811发布日期:2021-03-17 00:45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转移式易脱模的冲压下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转移式易脱模的冲压下模。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a.冲裁模沿封闭或敞开的轮廓线使材料产生分离的模具。如落料模、冲孔模、切断模、切口模、切边模、剖切模等。

b.弯曲模使板料毛坯或其他坯料沿着直线(弯曲线)产生弯曲变形,从而获得一定角度和形状的工件的模具。

c.拉深模是把板料毛坯制成开口空心件,或使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模具。

d.成形模是将毛坯或半成品工件按图凸、凹模的形状直接复制成形,而材料本身仅产生局部塑性变形的模具。如胀形模、缩口模、扩口模、起伏成形模、翻边模、整形模等。

e.铆合模是借用外力使参与的零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式连接或搭接在一起,进而形成一个整体

在冲压过程中,由于冲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受力发生快速的形变,并且由于冲头与模具的吻合匹配,使得形成的冲压件在冲压后贴合在模具内壁,虽然模腔的内壁一般会涂抹有脱模油,但是脱模时,由于冲压件与模腔内壁之间的距离较小,脱模难度仍然较大,影响冲压的整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转移式易脱模的冲压下模,它通过度气球囊的设置,冲压过程中,在冲头的挤压作用下,承载板下移,对度气球囊产生挤压作用,使度气球囊内气体快速转移至移气腔内被储存,当冲压结束失去冲头的挤压作用后,被转移至移气腔内的气体快速充满度气球囊,配合内推弹片的作用,加速惰性气体向度气球囊内的转移,使其顶起承载板,并向上推动冲压件的速度更快,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仅降低脱模难度,同时还提高了冲压的整体效率,同时在导油拖尾球作用下,可以对冲压件底面产生润滑作用,有效保护冲压件直接受力的底部不易因受力较大而与承载板之间发生磨损,进而提高冲压件的质量。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转移式易脱模的冲压下模,包括下模本体,所述下模本体底端内部开凿有移气腔,所述下模本体内底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移气孔,多个所述移气孔均与移气腔相通,所述移气孔上方孔口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度气球囊,多个所述度气球囊上方水平放置有承载板,所述度气球囊和移气腔通过移气孔相互连通,且度气球囊和移气腔内部均填充有惰性气体,所述度气球囊包括与移气孔孔口处固定连接的储气层、固定连接在储气层上方的顶部护片以及固定连接在储气层上端内部的油气隔片,所述油气隔片与储气层内顶端围成的空间内部填充有润滑油,所述储气层和顶部护片之间的空隙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油拖尾球,通过度气球囊的设置,冲压过程中,在冲头的挤压作用下,承载板下移,对度气球囊产生挤压作用,使度气球囊内气体快速转移至移气腔内被储存,当冲压结束失去冲头的挤压作用后,被转移至移气腔内的气体快速充满度气球囊,配合内推弹片的作用,加速惰性气体向度气球囊内的转移,使其顶起承载板,并向上推动冲压件的速度更快,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仅降低脱模难度,同时还提高了冲压的整体效率,同时在导油拖尾球作用下,可以对冲压件底面产生润滑作用,有效保护冲压件直接受力的底部不易因受力较大而与承载板之间发生磨损,进而提高冲压件的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护片为多孔硬质材料制成,顶部护片可以有效限制承载板与下模本体内底端之间的距离,有效保护储气层和顶部护片在冲头的作用下发生的形变不会过大,进而保护二者不易被损坏,所述油气隔片和储气层均为弹性密封材料制成,使得二者受力时,能够发生适应性的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上端铺设有均化棉层,所述承载板内部固定贯穿有多个与顶部护片相对应的导液棉棒,所述导液棉棒其中一端嵌入至均化棉层内部,在冲压受到挤压力时,惰性气体来从移气孔转移至移气腔内时,会对储气层和油气隔片产生挤压力,进而使导油拖尾球受压,其内部吸附的润滑油溢出浸润至顶部护片处,在冲压结束后,冲头离开下模本体时,此时被转移至移气腔内的气体快速充满储气层,此时同样对储气层和油气隔片产生挤压力,使得导油拖尾球内的润滑油再次溢出,溢出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导液棉棒逐渐均匀分散至均化棉层内,此时润滑油可以对冲压件表面产生润滑作用,有效保护冲压件直接受力的底部不易因受力较大,而与承载板之间发生磨损,进而提高冲压件的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移气腔上方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内推弹片,所述内推弹片截面为向下凹陷的结构,多个内推弹片从上到下相互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在惰性气体转移至移气腔内时,内推弹片向上发生形变,在冲压结束后,失去冲头的挤压作用,此时内推弹片恢复形变,从而加速惰性气体向度气球囊内的转移,进而使得承载板恢复原位的速度更快,进而使得顶起冲压件的速度更快,进而降低脱模难度,提高冲压的整体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惰性气体在度气球囊和移气腔内为压缩填充,且压缩倍数为2-3倍,使得度气球囊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其表面在受到较小的力时,不易发生明显的形变,进而有效保证承载板处于水平状态不易歪斜,从而有效保证冲压件的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储气层位于移气孔孔口处的外端固定包裹有硅胶弹片环,硅胶弹片环有效保护移气孔孔口处的储气层,使其在惰性气体快速转移的过程中,不易被惰性气体冲击而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导油拖尾球包括吸油球端以及固定连接在导油拖尾球下端的导油尾,所述导油尾一端嵌入吸油球端内部,所述导油尾另一端固定贯穿储气层上端部并延伸至润滑油内,通过导油尾可以有效将油气隔片和储气层之间的润滑油引导至吸油球端内,使得在受到挤压时吸油球端内的润滑油可以溢出,进而达到润滑并保护冲压件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导油尾为多分支结构,且多分支的端部均位于储气层内侧,使得对于润滑油的吸附引导速度更快,便于在每次冲压后,及时补充吸油球端内的润滑油。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导油拖尾球的直径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减小,且导油拖尾球外端与顶部护片以及储气层相接触,使得在受到惰性气体的挤压力时,导油拖尾球能够迅速受力,使其内部的润滑油在挤压作用下及时溢出,进而使得对冲压件的保护作用更好。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度气球囊的设置,冲压过程中,在冲头的挤压作用下,承载板下移,对度气球囊产生挤压作用,使度气球囊内气体快速转移至移气腔内被储存,当冲压结束失去冲头的挤压作用后,被转移至移气腔内的气体快速充满度气球囊,配合内推弹片的作用,加速惰性气体向度气球囊内的转移,使其顶起承载板,并向上推动冲压件的速度更快,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仅降低脱模难度,同时还提高了冲压的整体效率,同时在导油拖尾球作用下,可以对冲压件底面产生润滑作用,有效保护冲压件直接受力的底部不易因受力较大而与承载板之间发生磨损,进而提高冲压件的质量。

(2)顶部护片为多孔硬质材料制成,顶部护片可以有效限制承载板与下模本体内底端之间的距离,有效保护储气层和顶部护片在冲头的作用下发生的形变不会过大,进而保护二者不易被损坏,油气隔片和储气层均为弹性密封材料制成,使得二者受力时,能够发生适应性的形变。

(3)承载板上端铺设有均化棉层,承载板内部固定贯穿有多个与顶部护片相对应的导液棉棒,导液棉棒其中一端嵌入至均化棉层内部,在冲压受到挤压力时,惰性气体来从移气孔转移至移气腔内时,会对储气层和油气隔片产生挤压力,进而使导油拖尾球受压,其内部吸附的润滑油溢出浸润至顶部护片处,在冲压结束后,冲头离开下模本体时,此时被转移至移气腔内的气体快速充满储气层,此时同样对储气层和油气隔片产生挤压力,使得导油拖尾球内的润滑油再次溢出,溢出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导液棉棒逐渐均匀分散至均化棉层内,此时润滑油可以对冲压件表面产生润滑作用,有效保护冲压件直接受力的底部不易因受力较大,而与承载板之间发生磨损,进而提高冲压件的质量。

(4)移气腔上方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内推弹片,内推弹片截面为向下凹陷的结构,多个内推弹片从上到下相互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在惰性气体转移至移气腔内时,内推弹片向上发生形变,在冲压结束后,失去冲头的挤压作用,此时内推弹片恢复形变,从而加速惰性气体向度气球囊内的转移,进而使得承载板恢复原位的速度更快,进而使得顶起冲压件的速度更快,进而降低脱模难度,提高冲压的整体效率。

(5)惰性气体在度气球囊和移气腔内为压缩填充,且压缩倍数为2-3倍,使得度气球囊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其表面在受到较小的力时,不易发生明显的形变,进而有效保证承载板处于水平状态不易歪斜,从而有效保证冲压件的质量。

(6)储气层位于移气孔孔口处的外端固定包裹有硅胶弹片环,硅胶弹片环有效保护移气孔孔口处的储气层,使其在惰性气体快速转移的过程中,不易被惰性气体冲击而损坏。

(7)导油拖尾球包括吸油球端以及固定连接在导油拖尾球下端的导油尾,导油尾一端嵌入吸油球端内部,导油尾另一端固定贯穿储气层上端部并延伸至润滑油内,通过导油尾可以有效将油气隔片和储气层之间的润滑油引导至吸油球端内,使得在受到挤压时吸油球端内的润滑油可以溢出,进而达到润滑并保护冲压件的作用。

(8)导油尾为多分支结构,且多分支的端部均位于储气层内侧,使得对于润滑油的吸附引导速度更快,便于在每次冲压后,及时补充吸油球端内的润滑油。

(9)多个导油拖尾球的直径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减小,且导油拖尾球外端与顶部护片以及储气层相接触,使得在受到惰性气体的挤压力时,导油拖尾球能够迅速受力,使其内部的润滑油在挤压作用下及时溢出,进而使得对冲压件的保护作用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度气球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导油拖尾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承载板在冲压时下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下模本体、2承载板、3均化棉层、4导液棉棒、5内推弹片、6移气孔、7移气腔、8度气球囊、81储气层、82油气隔片、83顶部护片、9导油拖尾球、91吸油球端、92导油尾、10硅胶弹片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气转移式易脱模的冲压下模,包括下模本体1,下模本体1底端内部开凿有移气腔7,移气腔7上方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内推弹片5,内推弹片5截面为向下凹陷的结构,多个内推弹片5从上到下相互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在惰性气体转移至移气腔7内时,内推弹片5向上发生形变,在冲压结束后,失去冲头的挤压作用,此时内推弹片5恢复形变,从而加速惰性气体向度气球囊8内的转移,进而使得承载板2恢复原位的速度更快,进而使得顶起冲压件的速度更快,进而降低脱模难度,提高冲压的整体效率;下模本体1内底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移气孔6,多个移气孔6均与移气腔7相通,移气孔6上方孔口处固定连接有多个度气球囊8,多个度气球囊8上方水平放置有承载板2,度气球囊8和移气腔7通过移气孔6相互连通,且度气球囊8和移气腔7内部均填充有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在度气球囊8和移气腔7内为压缩填充,且压缩倍数为2-3倍,使得度气球囊8处于相对饱和的状态,其表面在受到较小的力时,不易发生明显的形变,进而有效保证承载板2处于水平状态不易歪斜,从而有效保证冲压件的质量;

承载板2上端铺设有均化棉层3,承载板2内部固定贯穿有多个与顶部护片83相对应的导液棉棒4,导液棉棒4其中一端嵌入至均化棉层3内部,在冲压受到挤压力时,惰性气体来从移气孔6转移至移气腔7内时,会对储气层81和油气隔片82产生挤压力,进而使导油拖尾球9受压,其内部吸附的润滑油溢出浸润至顶部护片83处,在冲压结束后,冲头离开下模本体1时,此时被转移至移气腔7内的气体快速充满储气层81,此时同样对储气层81和油气隔片82产生挤压力,使得导油拖尾球9内的润滑油再次溢出,溢出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导液棉棒4逐渐均匀分散至均化棉层3内,此时润滑油可以对冲压件表面产生润滑作用,有效保护冲压件直接受力的底部不易因受力较大,而与承载板2之间发生磨损,进而提高冲压件的质量。

请参阅图2,度气球囊8包括与移气孔6孔口处固定连接的储气层81、固定连接在储气层81上方的顶部护片83以及固定连接在储气层81上端内部的油气隔片82,油气隔片82与储气层81内顶端围成的空间内部填充有润滑油,储气层81和顶部护片83之间的空隙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导油拖尾球9,顶部护片83为多孔硬质材料制成,顶部护片83可以有效限制承载板2与下模本体1内底端之间的距离,有效保护储气层81和顶部护片83在冲头的作用下发生的形变不会过大,进而保护二者不易被损坏,油气隔片82和储气层81均为弹性密封材料制成,使得二者受力时,能够发生适应性的形变,储气层81位于移气孔6孔口处的外端固定包裹有硅胶弹片环10,硅胶弹片环10有效保护移气孔6孔口处的储气层81,使其在惰性气体快速转移的过程中,不易被惰性气体冲击而损坏。

请参阅图3-4,导油拖尾球9包括吸油球端91以及固定连接在导油拖尾球9下端的导油尾92,导油尾92一端嵌入吸油球端91内部,导油尾92另一端固定贯穿储气层81上端部并延伸至润滑油内,通过导油尾92可以有效将油气隔片82和储气层81之间的润滑油引导至吸油球端91内,使得在受到挤压时吸油球端91内的润滑油可以溢出,进而达到润滑并保护冲压件的作用,导油尾92为多分支结构,且多分支的端部均位于储气层81内侧,使得对于润滑油的吸附引导速度更快,便于在每次冲压后,及时补充吸油球端91内的润滑油,多个导油拖尾球9的直径从中间向两侧逐渐减小,且导油拖尾球9外端与顶部护片83以及储气层81相接触,使得在受到惰性气体的挤压力时,导油拖尾球9能够迅速受力,使其内部的润滑油在挤压作用下及时溢出,进而使得对冲压件的保护作用更好。

通过度气球囊8的设置,冲压过程中,在冲头的挤压作用下,承载板2下移,对度气球囊8产生挤压作用,使度气球囊8内气体快速转移至移气腔7内被储存,当冲压结束失去冲头的挤压作用后,被转移至移气腔7内的气体快速充满度气球囊8,配合内推弹片5的作用,加速惰性气体向度气球囊8内的转移,使其顶起承载板2,并向上推动冲压件的速度更快,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仅降低脱模难度,同时还提高了冲压的整体效率,同时在导油拖尾球9作用下,可以对冲压件底面产生润滑作用,有效保护冲压件直接受力的底部不易因受力较大而与承载板2之间发生磨损,进而提高冲压件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