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表面复合强化列车车钩钩腔配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列车车辆连接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表面复合强化列车车钩钩腔配件。
背景技术:
列车车辆连接系统主要承受随机载荷谱的冲击力及牵引力或车厢自重所引起的机械应力。对于车辆连接系统配件的材质,不但要求它具有高的强度与韧性,而且要求具有高的磨损抗力。
目前,我国列车车钩钩腔配件材料主要沿用低速车辆的材料——低碳钢ZG25,该材料虽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但耐磨性较差。低速运行条件下,铁路部门一般规定每年进行一次段修,即在车辆段的修理车间将车辆连接系统分解,对配件中发生磨损的部位采用焊补办法,应用低碳钢焊条堆焊修复。这种修复仅能基本保证车辆连接系统配件的几何外形恢复原尺寸。列车提速后,由于磨损的加剧,新的车辆连接系统配件在很短时间内就发生严重磨损,段修修复的钩腔配件磨损失效时间更短,因此这种单一整体材质的车辆连接系统配件耐磨性低的矛盾已日益突出。
国内外对车辆连接系统配件质量的提高和改进都很重视。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技术标准。对车辆连接系统配件质量的改进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从结构上加以改进,尽量减少配件之间的间隙,以减少车辆速度变化造成的惯性冲击;另一方面是改善配件的材质,提高耐磨性能,如采用表面淬火的方法提高表面硬度或采用合金钢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这些方法主要是针对配件的整体材料来考虑的。由于材料的强度、韧性与硬度、耐磨性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从列车运行的安全考虑,首先要保证材料的强度与韧性,因此,耐磨性的问题就很难解决。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线路平顺性相对较差,材料耐磨性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在保证车辆连接系统整体强度与韧性的条件下,通过表面复合强化手段,在零件易磨损表面形成一层复合强化层,提高其易磨损面的局部强度和硬度,是提高列车车钩钩腔配件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的有效手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表面复合强化列车车钩钩腔配件。使列车车钩零件既满足强度与韧性的要求,又大幅度提高其耐磨损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现有主要由钩舌、上锁销、上锁销杆、推铁及锁铁构成的列车车钩的结构基础上,在车钩钩腔配件的易磨损部位即钩舌、上锁销、上锁销杆、推铁及锁铁之间的连接和接触部位均复合有耐磨复合层,该耐磨复合层由铸渗剂、粘合剂和溶剂组成,其中铸渗剂的成分为碳化钨粉、高碳铬铁粉和铁粉;粘合剂的成分为酚醛树脂;溶剂的成分为硼沙,铸渗剂、粘合剂和溶剂的用量比为1∶0.02-0.05∶0.03-0.05。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保证列车车钩钩腔配件整体强度与韧性的条件下,采用铸渗工艺实现表面局部强化,提高了列车车钩钩腔配件易磨损面的局部硬度与耐磨损性能,且表面复合层与母体之间为冶金结合,具有非常高的结合强度,可以抵抗大的冲击载荷而不至于产生表面强化层剥落,在不改变原有基体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车辆连接系统配件的耐磨性能,使材料的强度、韧性与硬度、耐磨性很好的统一起来,显著提高车辆连接系统的使用寿命。比现有铁路系统广泛使用的13号列车车钩钩腔配件的使用寿命提高1-2倍,同时可以减少脱钩事故,延长段修间隔时间,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锁销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的俯视图。
图中1、钩舌,2、上锁销,3、上锁销杆,4、推铁,5、锁铁,6、耐磨复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如图1结合图2、3、4所示本实施例是在现有主要由钩舌1、上锁销2、上锁销杆3、推铁4及锁铁5构成的列车车钩的结构基础上,在车钩钩腔配件的易磨损部位即钩舌、上锁销、上锁销杆、推铁及锁铁之间的连接和接触部位均采用铸渗工艺复合有耐磨复合层6,厚度为2-4mm。所述的耐磨复合层由铸渗剂、粘合剂和溶剂组成,其中铸渗剂的成分为碳化钨粉5-25%,高碳铬铁粉20-60%和铁粉15-75%;粘合剂的成分为酚醛树脂;溶剂的成分为硼砂,铸渗剂、粘合剂和溶剂的用量比为1∶0.02-0.05∶0.03-0.05。
权利要求1.一种表面复合强化列车车钩钩腔配件,包括钩舌(1)、上锁销(2)、上锁销杆(3)、推铁(4)及锁铁(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主要由钩舌(1)、上锁销(2)、上锁销杆(3)、推铁(4)及锁铁(5)构成的列车车钩的结构基础上,在车钩钩腔配件的易磨损部位即钩舌(1)、上锁销(2)、上锁销杆(3)、推铁(4)及锁铁(5)之间的连接和接触部位均复合有耐磨复合层(6),该耐磨复合层由铸渗剂、粘合剂和溶剂组成,其中铸渗剂的成分为碳化钨粉、高碳铬铁粉、铁粉,粘合剂的成分为酚醛树脂,溶剂的成分为硼砂,铸渗剂、粘合剂和溶剂的用量比为1∶0.02-0.05∶0.03-0.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复合强化列车车钩钩腔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复合层(6)的厚度为2-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复合强化列车车钩钩腔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铸渗剂的用量配比为碳化钨粉5-25%,高碳铬铁粉20-60%和铁粉15-7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表面复合强化列车车钩钩腔配件是在现有主要由钩舌(1)、上锁销(2)、上锁销杆(3)、推铁(4)及锁铁(5)构成的列车车钩的结构基础上,在车钩钩腔配件的易磨损部位即钩舌、上锁销、上锁销杆、推铁及锁铁之间的连接和接触部位均复合有耐磨复合层(6),该耐磨复合层由铸渗剂、粘合剂和溶剂组成,其中铸渗剂的成分为碳化钨粉、高碳铬铁粉和铁粉;粘合剂的成分为酚醛树脂;溶剂的成分为硼砂,铸渗剂、粘合剂和溶剂的用量比为1∶0.02-0.05∶0.03-0.05。本实用新型采用铸渗工艺实现表面局部强化,提高了列车车钩钩腔配件易磨损面的局部硬度与耐磨损性能,大幅度提高车辆连接系统配件的耐磨性能,使材料的强度、韧性与硬度、耐磨性很好的统一起来,显著提高车辆连接系统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2D19/08GK2752122SQ20042007447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1日
发明者陈跃, 张永振, 上官宝, 铁喜顺, 孙乐民, 杜三明, 赵安乐, 贾利晓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