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卷钢条热处理罩式退火炉用内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722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卷钢条热处理罩式退火炉用内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罩式退火炉,尤其涉及盘巻钢条热处理罩 式退火炉。
背景技术
强对流罩式退火炉是通过炉内设备对保护气体进行导流使得保护 气体在炉内均匀分布循环,以达到炉内温度趋于均匀的目的。
在生产过程中,有用于单垛多层的带钢罩式退火炉和用于多垛多 层的盘巻钢条罩式退火炉。用于对多垛材料或比较疏松的材料,例如 盘巻钢条的热处理所使用的罩式退火炉,其炉台采用蜂窝状或网格状
回流承重结构,内罩采用具有导流功能的双层结构。参见图3,退火炉 炉台包括蜂窝板12和回流承重板11,蜂窝板12置于回流承重板11之 上,炉台底部设置有一循环风机电机10。内罩外筒l安放在炉台上, 内罩内筒2置于内罩外筒1内部,通过安装在内罩外筒1内侧面上的 悬挂装置5和限位装置6将内罩内筒2联接悬挂在内罩外筒1内部, 且内罩外筒1和内罩内筒2之间形成夹层。将盘巻退火料13放置于炉 台上,启动循环风机电机IO,即可对盘巻退火料13进行热处理。
通常情况下,退火炉是这样工作的,参见图2,将盘巻退火料放置 于炉台上后,启动循环风机电机,炉内循环气流9在循环风机的驱动 下,从退火炉下半部分通过外筒1和内筒2之间的夹层到达退火炉顶 部,再经被退火的盘巻退火料回到退火炉底部,形成大循环。
现使用的这种内罩结构,气流在内、外筒壁间流动时,与内罩外 筒壁进行热交换,当到达退火炉顶部时温度达到最高,高温气流首先 与退火炉顶部盘巻退火料进行热交换,随后向下运行。当到达退火炉 底部时气流温度也随之降低。
因此,在整个退火过程中,炉内温度会出现顶部高,底部低的分
布。 一般情况下,顶部和底部温差在15"C 2(TC左右。由于炉内温度 分布不均匀,对于那些对退火温度甚为敏感的特殊钢盘巻,将直接影 响到其退火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巻钢条热处理罩式退火炉用内 罩,该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能縮小退火炉顶部与底部之间的温 差,使炉内温度分布均匀。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盘巻钢条热处理罩式退火炉用内罩,包括内罩外筒、内罩内 筒,内罩外筒和内罩内筒为两个直径不同的空心圆筒,内罩内筒套装
在内罩外筒内部;内罩外筒底端安装在内罩法兰上,在内罩外筒顶端 装有内罩顶板;内罩外筒内侧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装置,顶部设置有 悬挂装置,通过悬挂装置和限位装置将内罩内筒联接悬挂在内罩外筒
内部,且在内罩外筒内壁和内罩内筒外壁之间形成夹层,其特征是
在内罩内筒侧面上开有若干个孔道,且若干个孔道呈带状分布在内罩 内筒侧面上。
所述孔道带沿内罩内筒圆周线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是对原有罩式退火炉内罩的一种改进,是在内罩内筒 的侧面上开有若干个孔道,再由孔道组成孔道带,且孔道带沿内罩内 筒圆周线均匀分布。在退火的过程中,大部分循环气流从炉子底部通 过夹层到达炉子顶部,再经过被退火的盘巻退火料回到炉子底部,形 成大循环。另一部分循环气流则通过内罩内筒孔道直接与该处的盘巻 退火料进行热交换,形成小循环,从而解决了原有内罩结构中循环气 流全部经过罩顶后下降造成的退火料温度上高下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縮小退火炉顶部与底部之间的温差,使炉内温 度更加均匀,提高了产品的退火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适用于 带材、板材或钢丝盘条等退火料的退火。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盘巻钢条热处理罩式退火炉用内罩结构示意图2为现有盘巻热处理罩式退火炉内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盘巻热处理罩式退火炉导流图。
图中i内罩外筒,2内罩内筒,3内罩法兰,4内罩顶板,5悬挂 装置,6限位装置,7孔道,8孔道带,9循环气流,IO循环风机电机, ll回流承重板,12蜂窝板,13盘巻退火料,b内罩外筒直径,c第一 孔道带高度,d孔道直径,e内罩内筒直径,f第二孔道带高度,h内罩 内筒高度,w孔道带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 一种盘巻钢条热处理罩式退火炉用内罩,包括内罩外筒 1和内罩内筒2,内罩外筒1和内罩内筒2为两个直径不同的空心圆筒, 且内罩内筒2套装在内罩外筒1内部。内罩外筒1底端安装在内罩法 兰3上,在内罩外筒1顶端装有内罩顶板4,形成退火炉内罩密封空间。 在内罩外筒1内侧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装置6,顶部设置有悬挂装置5, 通过悬挂装置5和限位装置6可将内罩内筒2联接悬挂在内罩外筒1 内部,使内罩外筒l内壁和内罩内筒2外壁之间形成夹层。在内罩内 筒2侧面上开有若干个呈带状分布的孔道7,且孔道带8沿内罩内筒2 圆周线均匀分布。孔道带8的数量是根据被处理的盘巻钢条堆放高度 而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孔道带8的数量可以为一条、两条或是三条, 在本实施例中,孔道带8数量为两条。
为了达到较好的退火效果,以本实施例中两条孔道带8为例,对 第一孔道带高度c、第二孔道带高度f、孔道带宽度w和孔道直径d的 取值范围进行了限定。
其中
第一孔道带高度C的取值范围为第一孔道带高度c/内罩内筒高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
第二孔道带高度f的取值范围为第二孔道带高度f/内罩内筒高度<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formula>
孔道带宽度w的取值范围为0.4 0.6m,即wi.4 0.6m; 孔道直径d的取值范围为 (0.7854Xd2x孔的个数)/ (b2-e2) *0.7854=0.2 0.4。
在退火过程中,炉内循环气流9在循环风机电机的驱动下,从退 火炉底部进入内罩外筒1与内罩内筒2之间的夹层中。循环气流9在 与内罩外筒1壁进行热交换后,大部分气体从炉子底部通过夹层到达 炉子顶部,再经过被退火的盘巻退火料回到炉子底部,形成大循环。 同时,由于内罩内筒2侧面开有若干个孔道7,形成两条孔道带8,因 此存在有小部分气体通过孔道7直接与该处的盘巻退火料进行热交换, 补偿了下半部分循环气流9温度低于上半部分循环气流9温度的事实。 当完成热交换之后,循环气流9就回到炉子底部,形成小循环。
经温度检测表明,采用以上大、小循环气流9分布可将炉内盘巻 退火料顶部温度与底部温度之间的温差縮小到8°C以内。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縮小退火炉内罩顶部与底部之间的温差,解决 了原有内罩结构中循环气流全部经过罩顶后下降造成的退火料温度上 高下低的问题,使得炉内温度更加均匀,提高了产品的退火质量。同 时,本实用新型还可适用于带材、板材或钢丝盘条等退火料的退火。
权利要求1.一种盘卷钢条热处理罩式退火炉用内罩,包括内罩外筒、内罩内筒,内罩外筒和内罩内筒为两个直径不同的空心圆筒,内罩内筒套装在内罩外筒内部;内罩外筒底端安装在内罩法兰上,在内罩外筒顶端装有内罩顶板;内罩外筒内侧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装置,顶部设置有悬挂装置,通过悬挂装置和限位装置将内罩内筒联接悬挂在内罩外筒内部,且在内罩外筒内壁和内罩内筒外壁之间形成夹层,其特征是在内罩内筒侧面上开有若干个孔道,且若干个孔道呈带状分布在内罩内筒侧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盘巻钢条热处理罩式退火炉用内罩,其 特征是孔道带沿内罩内筒圆周线均匀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盘卷钢条热处理罩式退火炉。一种盘卷钢条热处理罩式退火炉用内罩,包括内罩外筒、内罩内筒,内罩外筒和内罩内筒为两个直径不同的空心圆筒,内罩内筒套装在内罩外筒内部;内罩外筒底端安装在内罩法兰上,在内罩外筒顶端装有内罩顶板;内罩外筒内侧面的底部设置有限位装置,顶部设置有悬挂装置,通过悬挂装置和限位装置将内罩内筒联接悬挂在内罩外筒内部,且在内罩外筒内壁和内罩内筒外壁之间形成夹层;在内罩内筒侧面上开有若干个呈带状分布的孔道,且孔道带沿内罩内筒圆周线均匀分布。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缩小退火炉顶部与底部之间的温差,使炉内温度更加均匀,提高产品的退火质量。
文档编号C21D9/54GK201068464SQ20072007288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5日
发明者向顺华, 陆建民, 陈建国, 马新建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