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开式齿轮大齿圈热处理锥口变形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齿轮热处理和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开式齿轮大齿圈热处理锥口变形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建材、矿山、冶金等向着大型化、节能化发展的势头越来越猛,大型机械的市场占有率和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开式齿轮大齿圈作为大型回转窑、磨机等建材、矿山、冶金、有色、电力等行业的机械设备中最关键的传动部件之一,其工作负荷较大,工作条件复杂,工作中承受极大的离心力,其尺寸精度直接关系到整套设备能否平稳高效运行。目前,开式齿轮大齿圈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为正火处理,开式齿轮大齿圈一般为铸钢件,由于铸造冷却过程产生的内应力、热处理前粗加工时产生的加工应力、正火空冷时产生的组织应力和热应力的存在,导致开式齿轮大齿圈易产生变形。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开式齿轮大齿圈正火处理后锥口变形量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式齿轮大齿圈热处理锥口变形的控制方法,其减少了因热处理造成齿圈变形而进行返工校形的工序,大齿圈热处理变形量很小,能够满足后续加工的精度,提高了开式齿轮大齿圈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开式齿轮大齿圈热处理锥口变形的控制方法,其控制方法步骤如下
(1)、在热处理前,根据开式大齿圈的直径,开式齿轮大齿圈壁厚留量为单边15 30mm, 直径留量为3(T60mm,结合面留量为单边6 10mm ;
(2)、用吊具将开式齿轮大齿圈吊入炉内进行正火热处理时,将开式齿轮大齿圈放置于若干根等高垫铁上,等高垫铁间隔均勻;
(3)、开式齿轮大齿圈的腹板底部均勻布置有若干个支垫;
(4)、开式齿轮大齿圈的轮缘壁上端面覆盖有保温棉;
(5)、开式齿轮大齿圈正火后进行回火处理;
(6)、开式齿轮大齿圈锥口变形量控制在IOmm以内。上述的开式齿轮大齿圈热处理锥口变形的控制方法中,根据开式大齿圈的直径, 齿顶圆、结合面留量设置如表1所示。表1.开式齿轮大齿圈热处理前工序留量(mm)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式齿轮大齿圈热处理锥口变形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其控制方法步骤如下(1)、在热处理前,根据开式大齿圈的直径,开式齿轮大齿圈壁厚留量为单边15 30mm, 直径留量为3(T60mm,结合面留量为单边6 IOmm ;(2)、用吊具将开式齿轮大齿圈吊入炉内进行正火热处理时,将开式齿轮大齿圈放置于若干根等高垫铁上,等高垫铁间隔均勻;(3)、开式齿轮大齿圈的腹板底部均勻布置有若干个支垫;(4)、开式齿轮大齿圈的轮缘壁上端面覆盖有保温棉;(5)、开式齿轮大齿圈正火后进行回火处理;(6)、开式齿轮大齿圈锥口变形量控制在IOmm以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式齿轮大齿圈热处理锥口变形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其开式齿轮大齿圈正火热处理时,正火温度为86(T880°C,正火保温时间根据轮缘厚度确定, 不低于ai/lOOmm轮缘壁厚,均温时间为保温时间的一半,出炉进行空冷至彡200°C再进行装炉回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式齿轮大齿圈热处理锥口变形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 其开式齿轮大齿圈回火热处理时,回火温度为52(T580°C,回火保温时间不少于;3h/100mm 轮缘壁厚,均温时间与保温时间相同,到温后总时间不小于12h,回火保温结束后炉冷至 (250°C出炉。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开式齿轮大齿圈热处理锥口变形的控制方法,其控制方法步骤为在热处理前,根据开式大齿圈的直径,开式齿轮大齿圈壁厚留量、直径、结合面均匀留量;用吊具将开式齿轮大齿圈吊入炉内进行正火热处理时,将开式齿轮大齿圈放置于若干根等高垫铁上,等高垫铁间隔均匀;开式齿轮大齿圈的腹板底部均匀布置有若干个支垫;开式齿轮大齿圈的轮缘壁上端面覆盖有保温棉;开式齿轮大齿圈正火后进行回火处理;开式齿轮大齿圈锥口变形量控制在10mm以内。本发明减少了因热处理造成齿圈变形而进行返工校形的工序,大齿圈热处理变形量很小,能够满足后续加工的精度,提高了开式齿轮大齿圈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C21D9/32GK102534170SQ20111045485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于慎君, 于文平, 代博杰, 刘晓珂, 席志永, 张峰, 李光, 李德福, 林乙丑, 殷立涛, 石如星, 聂新林, 郎庆斌, 陈艳芳, 陶凯 申请人: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