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锭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94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铝锭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铝回收冷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铝锭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们日常工业上的原料叫铝锭,按国家标准(GB/T1196-2008)应叫“重熔用铝锭”。它是用氧化铝-冰晶石通过电解法生产出来的。铝锭进入工业应用之后有两大类铸造铝合金和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及铝合金是以铸造方法生产铝的铸件;变形铝及铝合金是以压力加工方法生产铝的加工产品板、带、箔、管、棒、型、线和锻件。铝锭按成分不同分重熔用铝锭、高纯铝锭和铝合金锭三种;按形状和尺寸又可分为条锭、圆锭、板锭、T形锭等几种。 铝锭铸造工艺均采用铝液注入模具中,代冷却成铸坯后取出后,注入过程是产品好坏的关键步骤。铸造过程也即为由液态铝结晶成固态铝的物理过程。铸造铝锭工艺流程大致如下出招-扒禮:-检斤_配料_装炉_精练_烧铸_重溶用招淀_成品检查_成品检斤-入库;出招-扒洛-检斤-配料-装炉-精练-烧铸-合金锭-铸造合金锭-成品检查_成品检斤_入库。常用的浇铸方式分为连续浇铸和竖式半连续浇铸。连续浇铸可分为混合炉浇铸和外铸两种方式。均使用连续铸造机。混合炉浇铸是将铝液装入混合炉后,由混合炉进行浇铸,主要用于生产重熔用铝锭和铸造合金。外铸是由抬包直接向铸造机浇铸,主要是在铸造设备不能满足生产,或来料质量太差不能直接入炉的情况下使用。由于无外加热源,所以要求抬包具有一定的温度,一般夏季在690 740V,冬季在700 760°C,以保证铝锭获得较好的外观。但刚加工完成的铝锭能如何快速有效的进行降温并进行堆砌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铝锭冷却装置,能快速对铝锭进行冷却,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锭冷却装置,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及第三传送带,所述的第二传送带设置于冷却水槽中,且在第三传送带的末端设置有堆砌架。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水槽的纵截面为梯形。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水槽与水平面呈5 30度夹角。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及第三传送带为链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铝锭冷却过程中增加冷却水槽,能使得铝锭快速降温,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进行更深入的诠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一种铝锭冷却装置,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一传送带I、第二传送带2及第三传送带3,所述的第二传送带2设置于冷却水槽4中,且在第三传送带3的末端设置有堆砌架5。 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水槽4的纵截面为梯形。进一步的,所述的冷却水槽4与水平面呈5 30度夹角。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传送带I、第二传送带2及第三传送带3为链条。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铝锭经过连铸机后形成成品,但温度较好,进入第一传送带I,随着传送带进入第二传送带2,此时铝锭没入冷却水槽4的水中,因冷却水槽4的与水平面呈5 30度,且坡度较小,能使得第二传送带2缓慢前进,冷却水槽4的水对铝锭进行充分冷却,使得铝锭的温度能降到手能触及并接受的温度,此时进入第三传送带3,并经由第三传送带3后放置于堆砌架5,完成对铝锭的冷却过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铝锭冷却过程中增加冷却水槽,能使得铝锭快速降温,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铝锭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一传送带(I)、第二传送带(2)及第三传送带(3),所述的第二传送带(2)设置于冷却水槽(4)中,且在第三传送带(3)的末端设置有堆砌架(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铝锭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槽(4)的纵截面为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锭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水槽(4)与水平面呈5 30度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铝锭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送带(I)、第二传送带(2)及第三传送带(3)为链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锭冷却装置,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依次相互连接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及第三传送带,所述的第二传送带设置于冷却水槽中,且在第三传送带的末端设置有堆砌架。所述的冷却水槽的纵截面为梯形。所述的冷却水槽与水平面呈5~30度夹角。所述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及第三传送带为链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铝锭冷却过程中增加冷却水槽,能使得铝锭快速降温,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B22D7/12GK202461458SQ20122012346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叶艳平, 王康, 耿保良, 董国安 申请人:广东隆达铝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