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式滚抛机的料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74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星式滚抛机的料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料斗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行星式滚抛机用的料斗结构。
背景技术
湿式光泽抛光技术是一项针对小型异形零件进行精细加工的先进技术,而行星式滚抛机是湿式光泽抛光技术中使用的关键设备。现有的料斗固定在行星轴上的行星式滚抛机中,料斗结构一般采用料斗内衬和料斗壳一体化的结构。这种料斗结构在使用较长时间而料斗内衬磨损时需要把行星轴与料斗拆开。通过烧灼来完全消除磨损的料斗内衬,再将新的料斗内衬浇注到料斗壳上才重新使用。这种料斗结构更换料斗内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能源,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料斗内衬 灼烧后产生的废气会影响工人身体健康还会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星式滚抛机的料斗结构。该行星式滚抛机的料斗结构在更换料斗内衬时无需灼烧,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和能源,不会产生废气,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行星式滚抛机的料斗结构,包括料斗体,料斗体上部为料斗封盖;料斗体下部为料斗内衬,料斗内衬外部设有料斗壳;料斗内衬和料斗壳之间靠近但不紧贴。前述的行星式滚抛机的料斗结构中,所述的料斗体横截面呈正多边形。前述的行星式滚抛机的料斗结构中,所述的料斗壳包括活动料斗壳和固定料斗壳;活动料斗壳设置在料斗体的一侧,固定料斗壳设置在料斗体除料斗封盖外的其他边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料斗内衬和料斗壳分开设置,料斗内衬是可活动的,料斗壳分成了活动料斗壳和固定料斗壳两部分。本实用新型在更换料斗内衬时无需灼烧,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和能源,不会产生废气,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I-料斗体,2-料斗封盖,3-料斗内衬,4-活动料斗壳,5-固定料斗壳,6_端盖。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行星式滚抛机的料斗结构,如图I和图2所示,包括料斗体1,料斗体I上部为料斗封盖2;料斗体I下部为料斗内衬3,料斗内衬3外部设有料斗壳;料斗内衬3和料斗壳之间靠近但不紧贴。料斗体I横截面呈正多边形。料斗壳包括活动料斗壳4和固定料斗壳5 ;活动料斗壳4设置在料斗体I的一侧,固定料斗壳5设置在料斗体I除料斗封盖2外的其他边上。料斗内衬3和料斗壳之间设有空隙。料斗体I两端设有端盖6。料斗内衬3和端盖6固定连接料斗封盖2。活动料斗壳4活动连接端盖6,固定料斗壳5与端盖6焊接。端盖6上法兰圆盘与行星轴连接。当料斗结构在使用较长时间而料斗内衬3磨损时,只需把活动料斗壳4卸下,就可以拆下磨损的料斗内衬3,然后更换新的料斗内衬3。
权利要求1.行星式滚抛机的料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体(1),料斗体(I)上部为料斗封盖(2);料斗体(I)下部为料斗内衬(3),料斗内衬(3)外部设有料斗壳;料斗内衬(3)和料斗壳之间靠近但不紧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星式滚抛机的料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斗体(I)横截面呈正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式滚抛机的料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斗壳包括活动料斗壳(4)和固定料斗壳(5);活动料斗壳(4)设置在料斗体(I)的一侧,固定料斗壳(5)设置在料斗体(I)除料斗封盖(2)外的其他边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星式滚抛机的料斗结构,包括料斗体(1),料斗体(1)上部为料斗封盖(2);料斗体(1)下部为料斗内衬(3),料斗内衬(3)外部设有料斗壳;料斗内衬(3)和料斗壳之间靠近但不紧贴。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料斗内衬和料斗壳分开设置,料斗内衬是可活动的,料斗壳分成了活动料斗壳和固定料斗壳两部分。本实用新型在更换料斗内衬时无需灼烧,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和能源,不会产生废气,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4B31/12GK202684718SQ2012204232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嵇兴林 申请人:浙江湖磨抛光磨具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