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用焊带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使用的涂锡铜带在浸锡后,需要经冷却使得镀层凝固到铜带表面。而传统的涂锡铜带生产设备采用的是自然冷却的方式来进行涂锡铜带的冷却工作,这样的传统生产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传统的自然冷却方式受当时气温影响较大,室温波动较大,使得温度的控制不精确,容易导致涂层厚度波动范围大,甚至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其次,由于传统的涂锡铜带生产过程中是依靠自然冷却的方式来进行涂锡铜带的冷却工作,导致涂锡铜带走线速度无法加快,极大地影响涂锡铜带的生产效率。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进行结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精确控制温度并提高的焊带冷却速度的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外部设置有空气调节器,所述空气调节器与所述冷却箱之间通过冷气管道相连通,所述冷却箱内还设置有循环扇,所述循环扇的出风口连通有与焊带两侧表面相平行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状,所述出风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口。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与所述空气调节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所述若干个出风口为矩形出风口,所述若干个出风口沿所述出风管的轴向平行设置。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所述冷却箱内表面设置有保温层。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所述循环扇为两个,所述两个循环扇与焊带两侧的两出风管分别连接。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是:该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通过设置温度调节装置,稳定控制喷射到焊带表面的冷却气体温度,减少了传统冷却装置因冷却温度不一而控制焊带走线速度的工序,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1、冷却箱;2、空气调节器;3、冷气管道;4、循环扇;5、出风管;6、出风口 ;7、保温层ο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冷却箱I外部设置有空气调节器2,空气调节器2与冷却箱I之间通过冷气管道3相连通,冷却箱I内还设置有循环扇4,循环扇4的出风口 6连通有与焊带两侧表面相平行的出风管5,出风管5的另一端为封闭状,出风管5上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口 6。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箱I内设置有温度探头,温度探头与空气调节器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出风口 6为矩形出风口 6,若干个出风口 6沿所述出风管5的轴向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冷却箱I内表面设置有保温层7。
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扇4为两个,两个循环扇4与焊带两侧的两出风管5分别连接。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外部设置有空气调节器,所述空气调节器与所述冷却箱之间通过冷气管道相连通,所述冷却箱内还设置有循环扇,所述循环扇的出风口连通有与焊带两侧表面相平行的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状,所述出风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与所述空气调节器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出风口为矩形出风口,所述若干个出风口沿所述出风管的轴向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内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5.根据权利要求4述的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扇为两个,所述两个循环扇与焊带两侧的两 出风管分别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冷却箱外部设置有空气调节器,空气调节器与冷却箱之间通过冷气管道相连通,冷却箱内还设置有循环扇,循环扇的出风口连通有与焊带两侧表面相平行的出风管,出风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状,出风管上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口。该涂锡后焊带用冷却装置通过设置温度调节装置,稳定控制喷射到焊带表面的冷却气体温度,减少了传统冷却装置因冷却温度不一而控制焊带走线速度的工序,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C23C2/26GK203080048SQ20122073588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6日
发明者任海涛 申请人:任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