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59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所述磨床包括磨床座所述磨床座上设有打磨机构,所述磨床座的外侧弯折出控制箱,所述磨床座上部位于打磨机构的一侧设有往返机构,所述磨床座与打磨机构之间设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上安装有打磨座,所述打磨座上设有冷却管,所述打磨座中设有刀座台,所述刀座台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刀座,具有对车刀进行批量打磨,自动化监测与控制,且打磨中及时冷却磨削表面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磨床。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车刀使用后需要进行打磨,因为在车削的过程中,车刀会逐渐的磨损,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对于批量生产的工厂来说,每天会有大批量的车刀需要打磨。一把一把的磨,浪费人力与时间,影响生产进度的进行。
[0003]故需要一种磨床能够将车刀固定在上面,然后依次排列后进行统一的打磨,对打磨的状态进行控制,进行批量打磨,且打磨中及时冷却磨削表面。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对车刀进行批量打磨,自动化监测与控制,且打磨中及时冷却磨削表面。
[0005]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所述磨床包括磨床座所述磨床座上设有打磨机构,所述磨床座的外侧弯折出控制箱,所述磨床座上部位于打磨机构的一侧设有往返机构,所述磨床座与打磨机构之间设有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上安装有打磨座,所述打磨座上设有冷却管,所述打磨座中设有刀座台,所述刀座台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刀座。
[0006]磨床座对打磨机构、控制箱、滑动轨道、打磨座等进行总体的支撑。
[0007]打磨机构对安装在打磨座中刀座中的若干车刀进行打磨,确保统一进行打磨。提高打磨效率。
[0008]往返机构将打磨座进行推动,确保打磨座往返运动,来回的对打磨座中刀座中的车刀进行打磨。
[0009]磨床座的外侧弯折出控制箱,控制箱对整个磨床进行总体的检测控制,确保车刀的打磨稳定进行。弯折出控制箱便于控制,与人员的高度对应。
[0010]滑动轨道是打磨座往返运动的轨道,采用轨道滑动,精度高且易于来回运动的实现,易于加工实现安装后稳固使用的效果,并满足打磨中对往返运动的要求。
[0011]打磨座中安装有刀座台,刀座台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刀座,将若干车刀安装在刀座中,然后进行统一打磨,通过往返运行实现,不同位置的车刀统一进行打磨。
[0012]冷却管在打磨的过程中,对打磨机构以及被打磨的车刀进行不断的冷却,冲洗车刀被打磨出的碎削,并确保车刀表面的温度,保证打磨持续进行。
[0013]作为优选,所述打磨机构包括打磨盘,所述打磨盘的外圈环绕有挡盘,所述挡盘为半圆弧状、环绕于打磨盘的上方。
[0014]打磨盘对打磨座中设有刀座台上的车刀进行打磨。
[0015]挡盘为半圆弧状、环绕于打磨盘的上方,在打磨盘进行打磨时,会甩出冷却液,通过挡盘挡住冷却液,使冷却液沿着挡盘向下引流,从而节约冷却液的浪费,提高冷却液的使用次数。
[0016]作为优选,所述往返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上安装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安装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一侧与转动盘铰接、另一侧铰接有引向杆,所述引向杆连接在导向杆与打磨座之间并与打磨座的侧壁铰接。
[0017]电机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推动导向杆循环转动,从而导向杆带动引向杆往返运动。通过引向杆带动打磨座来回运动,实现对打磨座内的若干车刀的打磨。结构简单,容易控制,便于制造加工。
[0018]作为优选,所述滑动轨道包括调节轮,所述调节轮位于磨床座的侧壁下用于调节滑动轨道对应打磨机构的前后位置。
[0019]调节轮调节滑动轨道对应打磨机构的前后位置,使滑动轨道上的打磨座相对打磨机构进行调节,满足对打磨座中安装的若干车刀进行打磨的位置调节,满足对不同状态的车刀的打磨。
[0020]作为优选,所述打磨座包括左侧板与右侧板,所述打磨座中间部位是冷却盘,所述冷却盘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安装有左侧板与右侧板。
[0021]冷却盘对喷下的冷却液进行收集,便于回收冷却液,环保节约,对冷却液收集后循环利用。
[0022]左侧板与右侧板在打磨盘旋转打磨时,会甩出冷却液,通过左侧板与右侧板挡住甩出的冷却液,将冷却液全部引流至冷却盘中,进一步收集冷却液,进一步的节约,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环保。
[0023]作为优选,所述磨床座的侧壁上位于打磨座的下部设有检测器。检测器对磨床座的往返运行的次数与具体位置进行检测,并输送信号至控制箱中,对打磨的具体情况进行反馈,以便于及时停止对若干车刀的打磨。
[0024]作为优选,所述刀座包括后座与前座,所述后座与前座固定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后座后端部设有后螺孔,所述后座延着后螺孔向前与前座一体的位置设有中螺孔,所述前座的前端口向后座延伸处设有刀槽,所述刀槽采用U型深槽结构,所述后座为长方体型结构,所述前座为卧U型。
[0025]刀座对车刀进行固定,然后统一排列后对车刀进行统一打磨。
[0026]后座与打磨时的底板统一固定,带动车刀打磨时运动,并提供稳固的支撑,不会变形,选材时后座的硬度要考虑到不变形而又易于加工制作。
[0027]后座为长方体型结构,有确定的形状易于制造,在安装较多的刀座时,便于确定刀座的具体位置。前座,在车刀打磨时,将车刀统一固定在前座中,与后座固定连接并带动车刀在打磨机中一起运动。
[0028]前座为卧U型,前座后端与后座的前端固定为一体,便于开模制造。前端为卧U型的弧形状,在打磨车刀时,便于流过冷却液与打磨下的磨削,也便于安装与取出车刀。
[0029]后螺孔对后座进行固定与中螺孔配合一起确定整个刀座的具体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确定后螺孔与中螺孔一同确定整个刀座在一条直线上,确保其他的刀座接入时,能够并排列开,每个刀座的位置都在一条直线上,确保每把车刀磨出来后尺寸都是相同的。
[0030]刀槽用于固定车刀在其中,带动车刀在刀座中。刀槽采用U型深槽结构,能够确保车刀始终卡位在刀座中进行打磨。[0031]作为优选,所述所述刀槽向后座延伸的尾端两侧设有固刀台,所述固刀台的高度小于后座的高度、大于车刀的高度,所述刀槽的前端两侧分别为磨刀台与接刀台,所述磨刀台与接刀台的高度齐平且低于固刀台的高度且低于车刀的高度,所述刀槽的U型深槽底部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由前座延伸至刀槽的尾部,所述刀槽的尾端设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整体为立式圆柱体型,所述冷却槽的两端设有弓I流槽,所述引流槽由固刀台的表面向下延伸至冷却槽立式圆柱体的底部。
[0032]固刀台对安装入刀槽的车刀进行夹持,进一步确定车刀安装后的稳定性。固刀台的高度小于后座的高度,大于车刀的高度,进一步的对车刀进行夹持,限定车刀始终在刀槽中进行打磨。
[0033]磨刀台与接刀台对车刀的两侧进行进一步夹持,确保车刀的进一步稳固效果,磨刀台与接刀台的上方对车刀进行打磨。磨刀台与接刀台的高度齐平且低于固刀台的高度且低于车刀的高度,对车刀进行打磨的同时不会损坏刀座的具体形状。
[0034]冷却液进入刀座中,通过导流槽引出外部。便于冷却的加速进行,能够对车刀的底部进行冷却,使车刀整体都在冷却状态中,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上表面进行冷却,冷却后得出的效果更佳。导流槽由前座延伸至刀槽的尾部,将冷却液由刀槽的尾部引出至前座端。
[0035]冷却槽的对车刀进行冷却弓丨入冷却液。
[0036]冷却槽整体为立式圆柱体型,便于冷却液从车刀的边缘进入,容纳较多的冷却液。冷却槽的两端设有引流槽,通过引流槽将冷却液直接由车刀的上部引流至车刀的下部,进行冷却,直接进入导流槽中,进行循环冷却。
[0037]作为优选,所述刀槽与后座交接的位置设有前螺孔,所述前螺孔设在后座的前端且两侧设有卡固台,所述卡固台之间的宽度与刀槽的宽度对应。
[0038]前螺孔对刀座进一步冷却,在冷却的同时,可以在前螺孔安装卡块对车刀进行卡位,直接对车刀进行定位。卡固台之间的宽度与刀槽的宽度对应,可以直接安装与车刀宽度相同的卡块对车刀进行卡位。卡块进行卡接使与车刀直接吻合,定位效果更佳。
[0039]作为优选,所述后座的左侧臂与前座的左侧壁对应平行啮合,所述后座的右侧壁设有补缺块,所述补缺块的左侧臂与后座的右侧壁固定啮合、右侧壁与前座的右侧壁对应平行啮合,所述补缺块的尾端与后座平行固定啮合。
[0040]补缺块对后座进行补缺,使真整个刀座的后端为规则的长方体型,便于安装与定位,多个刀座进行排列时,定位更加精确。
[0041]有益效果:
[0042]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对车刀进行批量打磨,自动化监测与控制,且打磨中及时冷却磨削表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刀座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中,磨床1、磨床座11、打磨机构12、打磨盘13、挡盘14、往返机构2、电机21、转动盘22、导向杆23、引向杆24、控制箱3、滑动轨道4、调节轮41、打磨座5、左侧板51、右侧板52、冷却盘53、冷却管6、刀座台7、刀座8、后座8a、前座8b、固刀台8c、磨刀台8d、刀槽8e、导流槽8f、接刀台8g、冷却槽8h、引流槽81、卡固台8 j、前螺孔8k、后螺孔8ο、中螺孔8ρ、补缺块8q、检测器9。
【具体实施方式】
[0046]如图1、2所示,一种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磨床I包括磨床座11磨床座11上设有打磨机构12,磨床座11的外侧弯折出控制箱3,磨床座11上部位于打磨机构12的一侧设有往返机构2,磨床座11与打磨机构12之间设有滑动轨道4,滑动轨道4上安装有打磨座5,打磨座5上设有冷却管6,打磨座5中设有刀座台7,刀座台7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刀座8。打磨机构12包括打磨盘13,打磨盘13的外圈环绕有挡盘14,挡盘14为半圆弧状、环绕于打磨盘13的上方。往返机构2包括电机21,电机21上安装有转动盘22,转动盘22上安装有导向杆23,导向杆23 —侧与转动盘22铰接、另一侧铰接有引向杆24,引向杆24连接在导向杆23与打磨座5之间并与打磨座5的侧壁铰接。滑动轨道4包括调节轮41,调节轮41位于磨床座11的侧壁下用于调节滑动轨道4对应打磨机构12的前后位置。打磨座5包括左侧板51与右侧板52,打磨座5中间部位是冷却盘53,冷却盘53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安装有左侧板51与右侧板52。磨床座11的侧壁上位于打磨座5的下部设有检测器9。刀座8包括后座8a与前座8b,后座8a与前座8b固定为一体式结构,后座8a后端部设有后螺孔80,后座8a延着后螺孔8o向前与前座8b —体的位置设有中螺孔8p,前座8b的前端口向后座8a延伸处设有刀槽Se,刀槽Se采用U型深槽结构,后座8a为长方体型结构,前座Sb为卧U型。刀槽Se向后座8a延伸的尾端两侧设有固刀台Sc,固刀台Sc的高度小于后座8a的高度、大于车刀的高度,刀槽Se的前端两侧分别为磨刀台8d与接刀台Sg,磨刀台8d与接刀台8g的高度齐平且低于固刀台8c的高度且低于车刀的高度,刀槽8e的U型深槽底部设有导流槽8f,导流槽8f由前座8b延伸至刀槽8e的尾部,刀槽8e的尾端设有冷却槽8h,冷却槽8h整体为立式圆柱体型,冷却槽8h的两端设有引流槽8i,引流槽8i由固刀台8c的表面向下延伸至冷却槽8h立式圆柱体的底部。刀槽8e与后座8a交接的位置设有前螺孔8k,前螺孔8k设在后座8a的前端且两侧设有卡固台8j,卡固台8j之间的宽度与刀槽8e的宽度对应。后座8a的左侧臂与前座8b的左侧壁对应平行啮合,后座8a的右侧壁设有补缺块8q,补缺块8q的左侧臂与后座8a的右侧壁固定啮合、右侧壁与前座8b的右侧壁对应平行啮合,补缺块8q的尾端与后座8a平行固定啮合。
[0047]实际工作时,将若干车刀逐个的安装在刀座8中,然后通过若干的刀座8逐个安装在安装板上,然后通过安装板统一的固定在刀座台7中,通过刀座台7使若干车刀统一放置在打磨座5中,然后往返机构2带动打磨座5往返运动,打磨机构12对若干车刀进行打磨,在往返的过程中滑动轨道4对打磨座5进行支撑并利于往返运动的来回运行,如此往复,对若干车刀进行批量的打磨。
[0048]一种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磨床I包括磨床座11磨床座11上设有打磨机构12,磨床座11的外侧弯折出控制箱3,磨床座11上部位于打磨机构12的一侧设有往返机构2,磨床座11与打磨机构12之间设有滑动轨道4,滑动轨道4上安装有打磨座5,打磨座5上设有冷却管6,打磨座5中设有刀座台7,刀座台7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刀座8。
[0049]磨床座11对打磨机构12、控制箱3、滑动轨道4、打磨座5等进行总体的支撑。
[0050]打磨机构12对安装在打磨座5中刀座8中的若干车刀进行打磨,确保统一进行打磨,提高打磨效率。
[0051]往返机构2将打磨座5进行推动,确保打磨座5往返运动,来回的对打磨座5中刀座8中的车刀进行打磨。
[0052]磨床座11的外侧弯折出控制箱3,控制箱3对整个磨床I进行总体的检测控制,确保车刀的打磨稳定进行。弯折出控制箱3便于控制,与人员的高度对应。
[0053]滑动轨道4是打磨座5往返运动的轨道,采用轨道滑动,精度高且易于来回运动的实现,易于加工实现安装后稳固使用的效果,并满足打磨中对往返运动的要求。
[0054]打磨座5中安装有刀座台7,刀座台7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刀座8,将若干车刀安装在刀座8中,然后进行统一打磨,通过往返运行实现,不同位置的车刀统一进行打磨。
[0055]冷却管6在打磨的过程中,对打磨机构12以及被打磨的车刀进行不断的冷却,冲洗车刀被打磨出的碎削,并确保车刀表面的温度,保证打磨持续进行。
[0056]打磨机构12包括打磨盘13,打磨盘13的外圈环绕有挡盘14,挡盘14为半圆弧状、环绕于打磨盘13的上方。
[0057]打磨盘13对打磨座5中设有刀座台7上的车刀进行打磨。
[0058]挡盘14为半圆弧状、环绕于打磨盘13的上方,在打磨盘13进行打磨时,会甩出冷却液,通过挡盘14挡住冷却液,使冷却液沿着挡盘14向下引流,从而节约冷却液的浪费,提高冷却液的使用次数。
[0059]往返机构2包括电机21,电机21上安装有转动盘22,转动盘22上安装有导向杆23,导向杆23 —侧与转动盘22铰接、另一侧铰接有引向杆24,引向杆24连接在导向杆23与打磨座5之间并与打磨座5的侧壁铰接。
[0060]电机21带动转动盘22转动,转动盘22推动导向杆23循环转动,从而导向杆23带动引向杆24往返运动。通过引向杆24带动打磨座5来回运动,实现对打磨座5内的若干车刀的打磨。结构简单,容易控制,便于制造加工。
[0061]滑动轨道4包括调节轮41,调节轮41位于磨床座11的侧壁下用于调节滑动轨道4对应打磨机构12的前后位置。
[0062]调节轮41调节滑动轨道4对应打磨机构12的前后位置,使滑动轨道4上的打磨座5相对打磨机构12进行调节,满足对打磨座5中安装的若干车刀进行打磨的位置调节,满足对不同状态的车刀的打磨。
[0063]打磨座5包括左侧板51与右侧板52,打磨座5中间部位是冷却盘53,冷却盘53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安装有左侧板51与右侧板52。
[0064]冷却盘53对喷下的冷却液进行收集,便于回收冷却液,环保节约,对冷却液收集后循环利用。
[0065]左侧板51与右侧板52在打磨盘13旋转打磨时,会甩出冷却液,通过左侧板51与右侧板52挡住甩出的冷却液,将冷却液全部引流至冷却盘53中,进一步收集冷却液,进一步的节约,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环保。
[0066]磨床座11的侧壁上位于打磨座5的下部设有检测器9。检测器9对磨床座11的往返运行的次数与具体位置进行检测,并输送信号至控制箱3中,对打磨的具体情况进行反馈,以便于及时停止对若干车刀的打磨。
[0067]刀座8包括后座8a与前座8b,后座8a与前座8b固定为一体式结构,后座8a后端部设有后螺孔8ο,后座8a延着后螺孔8o向前与前座8b —体的位置设有中螺孔8p,前座8b的前端口向后座8a延伸处设有刀槽8e,刀槽8e采用U型深槽结构,后座8a为长方体型结构,前座8b为卧U型。
[0068]刀座8对车刀进行固定,然后统一排列后对车刀进行统一打磨。
[0069]后座8a与打磨时的底板统一固定,带动车刀打磨时运动,并提供稳固的支撑,不会变形,选材时后座8a的硬度要考虑到不变形而又易于加工制作。
[0070]后座8a为长方体型结构,有确定的形状易于制造,在安装较多的刀座8时,便于确定刀座8的具体位置。前座Sb,在车刀打磨时,将车刀统一固定在前座中,与后座8a固定连接并带动车刀在打磨机中一起运动。
[0071]前座Sb为卧U型,前座Sb后端与后座8a的前端固定为一体,便于开模制造。前端为卧U型的弧形状,在打磨车刀时,便于流过冷却液与打磨下的磨削,也便于安装与取出车刀。
[0072]后螺孔8o对后座8a进行固定与中螺孔8p配合一起确定整个刀座8的具体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确定后螺孔8ο与中螺孔8ρ —同确定整个刀座8在一条直线上,确保其他的刀座8接入时,能够并排列开,每个刀座8的位置都在一条直线上,确保每把车刀磨出来后尺寸都是相同的。
[0073]刀槽Se用于固定车刀在其中,带动车刀在刀座8中。刀槽Se采用U型深槽结构,能够确保车刀始终卡位在刀座8中进行打磨。
[0074]刀槽Se向后座8a延伸的尾端两侧设有固刀台Sc,固刀台Sc的高度小于后座8a的高度、大于车刀的高度,刀槽Se的前端两侧分别为磨刀台8d与接刀台Sg,磨刀台8d与接刀台8g的高度齐平且低于固刀台8c的高度且低于车刀的高度,刀槽8e的U型深槽底部设有导流槽8f,导流槽8f由前座8b延伸至刀槽8e的尾部,刀槽8e的尾端设有冷却槽8h,冷却槽8h整体为立式圆柱体型,冷却槽8h的两端设有引流槽8i,引流槽8i由固刀台8c的表面向下延伸至冷却槽8h立式圆柱体的底部。
[0075]固刀台Sc对安装入刀槽Se的车刀进行夹持,进一步确定车刀安装后的稳定性。固刀台8c的高度小于后座8a的高度,大于车刀的高度,进一步的对车刀进行夹持,限定车刀始终在刀槽8e中进行打磨。
[0076]磨刀台8d与接刀台Sg对车刀的两侧进行进一步夹持,确保车刀的进一步稳固效果,磨刀台8d与接刀台Sg的上方对车刀进行打磨。磨刀台8d与接刀台Sg的高度齐平且低于固刀台Sc的高度且低于车刀的高度,对车刀进行打磨的同时不会损坏刀座8的具体形状。
[0077]冷却液进入刀座中,通过导流槽8f引出外部。便于冷却的加速进行,能够对车刀的底部进行冷却,使车刀整体都在冷却状态中,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上表面进行冷却,冷却后得出的效果更佳。导流槽8f由前座8b延伸至刀槽8e的尾部,将冷却液由刀槽8e的尾部引出至前座8b端。
[0078]冷却槽8h的对车刀进行冷却引入冷却液。
[0079]冷却槽8h整体为立式圆柱体型,便于冷却液从车刀的边缘进入,容纳较多的冷却液。冷却槽8h的两端设有引流槽8i,通过引流槽8i将冷却液直接由车刀的上部引流至车刀的下部,进行冷却,直接进入导流槽8f中,进行循环冷却。[0080]刀槽8e与后座8a交接的位置设有前螺孔8k,前螺孔8k设在后座8a的前端且两侧设有卡固台8j,卡固台8j之间的宽度与刀槽8e的宽度对应。
[0081 ] 前螺孔8k对刀座8进一步冷却,在冷却的同时,可以在前螺孔8k安装卡块对车刀进行卡位,直接对车刀进行定位。卡固台8j之间的宽度与刀槽8e的宽度对应,可以直接安装与车刀宽度相同的卡块对车刀进行卡位。卡块进行卡接使与车刀直接吻合,定位效果更佳。
[0082]后座8a的左侧臂与前座8b的左侧壁对应平行啮合,后座8a的右侧壁设有补缺块8q,补缺块8q的左侧臂与后座8a的右侧壁固定啮合、右侧壁与前座8b的右侧壁对应平行啮合,补缺块8q的尾端与后座8a平行固定啮合。
[0083]补缺块8q对后座8a进行补缺,使真整个刀座8的后端为规则的长方体型,便于安装与定位,多个刀座8进行排列时,定位更加精确。
[0084]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85]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磨床1、磨床座11、打磨机构12、打磨盘13、挡盘14、往返机构2、电机21、转动盘22、导向杆23、引向杆24、控制箱3、滑动轨道4、调节轮41、打磨座5、左侧板51、右侧板52、冷却盘53、冷却管6、刀座台7、刀座8、后座8a、前座8b、固刀台8c、磨刀台8d、刀槽8e、导流槽8f、接刀台8g、冷却槽8h、引流槽81、卡固台8j、前螺孔8k、后螺孔80、中螺孔8p、补缺块8q、检测器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床(I)包括磨床座(II)所述磨床座(11)上设有打磨机构(12),所述磨床座(11)的外侧弯折出控制箱(3),所述磨床座(11)上部位于打磨机构(12)的一侧设有往返机构(2),所述磨床座(11)与打磨机构(12)之间设有滑动轨道(4),所述滑动轨道(4)上安装有打磨座(5),所述打磨座(5)上设有冷却管(6),所述打磨座(5)中设有刀座台(7),所述刀座台(7)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刀座(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机构(12)包括打磨盘(13),所述打磨盘 (13)的外圈环绕有挡盘(14),所述挡盘(14)为半圆弧状、环绕于打磨盘(13)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往返机构(2)包括电机(21),所述电机(21)上安装有转动盘(22),所述转动盘(22)上安装有导向杆(23),所述导向杆(23)—侧与转动盘(22)铰接、另一侧铰接有引向杆(24),所述引向杆(24)连接在导向杆(23)与打磨座(5)之间并与打磨座(5)的侧壁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轨道(4)包括调节轮(41 ),所述调节轮(41)位于磨床座(11)的侧壁下用于调节滑动轨道(4)对应打磨机构(12)的前后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座(5)包括左侧板(51)与右侧板(52),所述打磨座(5)中间部位是冷却盘(53),所述冷却盘(53)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安装有左侧板(51)与右侧板(52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床座(11)的侧壁上位于打磨座(5)的下部设有检测器(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座(8)包括后座(8a)与前座(8b),所述后座(8a)与前座(8b)固定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后座(8a)后端部设有后螺孔(8o ),所述后座(8a)延着后螺孔(8o )向前与前座(8b )—体的位置设有中螺孔(8p ),所述前座(8b )的前端口向后座(8a)延伸处设有刀槽(8e ),所述刀槽(8e )采用U型深槽结构,所述后座(8a)为长方体型结构,所述前座(8b)为卧U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刀槽(Se)向后座(8a)延伸的尾端两侧设有固刀台(8c),所述固刀台(8c)的高度小于后座(8a)的高度、大于车刀的高度,所述刀槽(Se)的前端两侧分别为磨刀台(8d)与接刀台(Sg),所述磨刀台(8d)与接刀台(8g)的高度齐平且低于固刀台(8c)的高度且低于车刀的高度,所述刀槽(8e )的U型深槽底部设有导流槽(8f ),所述导流槽(8f )由前座(8b )延伸至刀槽(8e )的尾部,所述刀槽(8e)的尾端设有冷却槽(8h),所述冷却槽(8h)整体为立式圆柱体型,所述冷却槽(8h)的两端设有引流槽(Si),所述引流槽(Si)由固刀台(Sc)的表面向下延伸至冷却槽(8h)立式圆柱体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槽(Se)与后座(Sa)交接的位置设有前螺孔(8k),所述前螺孔(8k)设在后座(8a)的前端且两侧设有卡固台(8 j ),所述卡固台(8 j )之间的宽度与刀槽(8e)的宽度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成排车刀的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8a)的左侧臂与前座(8b)的左侧壁对应平行啮合,所述后座(8a)的右侧壁设有补缺块(8q),所述补缺块(8q)的左侧臂与后座(8a)的右侧壁固定啮合、右侧壁与前座(8b)的右侧壁对应平行啮合,所述补缺块(8 q)的尾端与后座(8a)平行固定哨合。
【文档编号】B24B3/34GK203804687SQ201420190773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0日
【发明者】项杰, 蒋鹏, 周世佑, 张富兵 申请人:衢州金沃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