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模具用铸铁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0053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铁玻璃模具材料,属于玻璃模具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铸铁材料的理化性能因符合目前日用玻璃制造行业的工艺要求,且价格相对低廉,铸造性能优良和机械加工工艺性能好,而在玻璃模具行业中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占玻璃模具行业产值的比例超过80%,处于材料应用选择的主导地位。

为了提高玻璃模具用铸铁材料的高温性能,行业内常常加入Cr、Mo、Ni 和V 等元素进行合金化,希望通过加入合金的方式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佳,耐磨性能等,从而提高使用寿命长。首先上述合金都是贵重金属,大量合金元素的加入不但会提高材料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大量合金的加入会影响到模具的表面堆焊性能。众所周知,玻璃模具,尤其是玻璃模具口模,真正重要的工作表面大多是采用等离子堆焊工艺等进行表面处理的,从而使工作表面抗氧化性,耐磨性比基材大幅提高。也就是说,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焊层结构这个关键部位,而非铸铁基体本身,因此,加入的合金没有起到提高材料关键使用部位性能的作用,反而是提高了模具表面硬化处理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模具用铸铁材料,适合玻璃模具,尤其是适合需要堆焊加工的玻璃模具口模的材料,代替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多种合金元素合金化的高成本合金铸铁,模具生产成本降低,模具的堆焊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玻璃模具用铸铁材料,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C 3.3~3.5 %、Si 1.9~2.0%、Mn 0.5~0.6%、P<0.08%、S<0.08%、Cu0.2~0.3%、Ti0.2~0.3%,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C 3.4 %、Si 2.0%、Mn 0.55%、P<0.08%、S<0.08%、Cu0.25%、Ti0.2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玻璃模具用铸铁材料中的C 3.3~3.5 %、Si 1.9~2.0%,是为了保证铁水处于亚共晶状态,碳含量低有利于形成抗氧化性优良的D型石墨,Ti的作用是进一步确保D型石墨的形成,使得铸铁中石墨以D型石墨分布为主,同时因为形成了D型石墨促使石墨周围的基体以铁素体为主。过高的Ti会影响材料的堆焊性能,过低又起不到形成大量D型石墨的作用,因此在取0.2~0.3%之间。Cu元素的主要作用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提高基体的显微强度,Cu相对是贵金属,且过高会产生难以消除的珠光体,因此选0.2~0.3%。Mn元素主要的作用是提高基体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玻璃模具用铸铁材料,材料中加入很少的必要合金元素,避免了合金元素的浪费性使用,节约了贵重金属材料。通过设计合理的化学成分及配比工艺,使制成的玻璃模具用铸铁材料具有优良的堆焊性能,且生产工艺简单,产品成本大幅降低,尤其适合作为玻璃模具口模生产的材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

将Q12铸造生铁、废钢、回炉料、硅铁、锰铁、电解铜和钛铁进行化学分析;然后按所述组分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材料,所述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3.3%、Si1.9%、Mn0. 5%、P<0.08%、S<0.08%、Cu0.2 %、Ti0.2%,其余为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依次加入到中频感应熔炼炉中加热完全熔化,钛铁在出炉前5分钟加入,控制铁水出炉温度,孕育处理,最后对浇包内的铁水进行扒渣、浇注。浇注1小时后,将模具置于沙中冷却3 小时以上,再将模具置于930℃的回火炉中进行退火,保温5-6小时,随炉冷却到300℃以下出炉。经测试该铸铁材料的组织为铁素体基体≥90%,上分布着D 型石墨,石墨长度级别为大于6 级。

实施例二:

将Q12铸造生铁、废钢、回炉料、硅铁、锰铁、电解铜和钛铁进行化学分析;然后按所述组分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材料,所述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3.5%、Si2.1%、Mn0. 6%、P<0.08%、S<0.08%、Cu0.3 %、Ti0.3%,其余为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依次加入到中频感应熔炼炉中加热完全熔化,钛铁在出炉前5分钟加入,控制铁水出炉温度,孕育处理,最后对浇包内的铁水进行扒渣、浇注。浇注1小时后,将模具置于沙中冷却3 小时以上,再将模具置于930℃的回火炉中进行退火,保温5-6小时,随炉冷却到300℃以下出炉。经测试该铸铁材料的组织为铁素体基体≥90%,上分布着D 型石墨,石墨长度级别为大于6 级。

实施例三:

将Q12铸造生铁、废钢、回炉料、硅铁、锰铁、电解铜和钛铁进行化学分析;然后按所述组分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材料,所述组分质量百分比为:C3.4%、Si2.0%、Mn0. 55%、P<0.08%、S<0.08%、Cu0.25 %、Ti0.25%,其余为Fe 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依次加入到中频感应熔炼炉中加热完全熔化,钛铁在出炉前5分钟加入,控制铁水出炉温度,孕育处理,最后对浇包内的铁水进行扒渣、浇注。浇注1小时后,将模具置于沙中冷却3 小时以上,再将模具置于930℃的回火炉中进行退火,保温5-6小时,随炉冷却到300℃以下出炉。经测试该铸铁材料的组织为铁素体基体≥90%,上分布着D 型石墨,石墨长度级别为大于6 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