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机械手上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5171阅读:9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套圈机械手上下料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手上下料机构,特别适用于小型及微小型球轴承内圈沟磨床上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微小型数控轴承内圈沟磨床的机械手的上下料、旋转和脱料动作是有液压驱动的两个油缸来完成的,其缺点是,这种结构油缸容易漏油,而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出一种减少传动环节,结构简单,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轴承套圈机械手上下料机构。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其特征在于:气缸被固定在支架后面,气缸上的伸缩导杆与 摇臂上的轴相连,摇臂用螺钉固定在支座的孔内,其一端与气缸相连,另一端与拉杆通过通过铰轴连接,所述摇臂、拉杆还有其上的部件构成连杆机构,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套在轴承套里,轴承套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上,支架顶部装有夹块,在其上连接着抓料斗,过渡板通过螺钉固定在上下料面板上,上料道通过螺钉固定在上下料面板上部,顶杆用以调节支架的上下料位置,转轴固定在上下料面板中部,上装有直线轴承及支架,螺母用于调节弹簧。所述摇臂、拉杆还有其上的部件构成连杆机构,并带动轴承套上的支架夹块和抓料头旋转。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减少传动环节,机械手的下料旋转动作和伸缩脱料动作是同时完成的,去掉了液压缸控制,节省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面说明:1、上下料面板,2、轴承套,3、顶杆,4、定位螺钉,5、夹块,6、过渡板,7、上料道,8、支架,9、拉杆,10、摇臂,11、支座,12、气缸,13、抓料头,14、螺母,15、弹簧,16、转轴,17、直线轴承,18、摆动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使用气缸驱动,端面凸轮爬坡机构,旋转和胀料同时完成,减少了驱动环节,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气缸12被固定在支架后面,支架8被紧固于上下料面板1的右侧面上,气缸上的伸缩导杆与 摇臂10上的轴相连,摇臂10用螺钉固定在支座11的孔内,其一端与气缸相连,另一端与拉杆9通过通过铰轴连接,所述摇臂10、拉杆9还有其上的部件构成连杆机构,所述拉杆9的另一端套在轴承套2里,轴承套2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8上,支架8顶部装有夹块5,在其上连接着抓料斗13,过渡板6通过螺钉固定在上下料面板上,上料道7通过螺钉固定在上下料面板上部,顶杆3用以调节支架8的上下料位置,转轴16固定在上下料面板中部,上装有直线轴承17及支架,螺母14用于调节弹簧15。

工作时,如图1,2所示:气缸12运动,带动支座11上的摇臂10做旋转运动,摇臂、拉杆9及其上的相关件组成连杆机构,带动轴承套2上的支架8夹块5和抓料头13旋转,工件由上料道7进入,抓料头13插入工件,带动工件旋转到工件轴位置,实现机械手的旋转运动,即上料运动。

机械手的另一运动是伸缩运动,当工件加工完后,气缸12运动,通过连杆机构带动抓料头13上的工件做下料运动,轴承套2带动抓料头13在摆动凸轮18上做爬坡运动,当轴承套2带动抓料头13运动到摆动凸轮18最高点时,工件从抓料头13脱落,实现脱料动作,工件从下料道滚出。轴承套2带动抓料头13在转轴16上的弹簧15的作用下复位抓取下一个工件。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效率高,机械手的下料旋转动作和伸缩脱料动作是同时完成的,而且采用弹簧复位结构,没有液压油缸控制,因而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采用气缸驱动,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