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可分离的金属砖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目前,公知的金属砖制造是将液态金属倒入整体模具内,待液态金属冷却成型后,再将金属砖取出。这种生产方式,将金属砖取出的难度很大,且在取出金属砖过程中,经常损坏模具,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现有的金属砖制造过程中,因金属砖取出的难度很大,且在取出金属砖过程中,经常损坏模具,而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可分离的金属砖制造装置,使用该装置生产时,待液态金属冷却成型后,取出金属砖很容易,且生产模具完好无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如下设计的:支架下面焊有四个轴托,两个轴托支撑一根轴,两根轴的两端经轴承盖内的轴承各连接一个车轮;支架右边的横梁上有与螺纹杆相吻合的螺纹,螺纹杆的左端有压板,螺纹杆的右端有转盘。左模板、右模板上部的前、后边均有挂耳,左模板的中部有左成形槽,右模板的中部有右成形槽,左成形槽与右成形槽相互吻合,左模板的顶端至左成形槽的上端、右模板的顶端至右成形槽的上端均是斜面,左模板的前、后边有定位凸条,右模板的前、后边有定位凹槽,左模板上的定位凸条,与右模板上的定位凹槽相匹配。生产时,将支架推到金属溶锅旁,把多组左模板、右模板经挂耳挂在支架上,并通过左模板上的定位凸条与右模板上的定位凹槽齿合。随后,转动转盘,经螺纹杆、压板,推动左模板与右模板相互挤紧,使左模板、右模板前边、后边、下边间密封。接着将液态金属倒入左成形槽、右成形槽内,在左成形槽、右成形槽装满液态金属后,推开支架。待液态金属冷却成型后,反向转动转盘,移开右模板,取出金属砖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在金属砖制造过程中,待液态金属冷却成型后,从模具中取出金属砖很容易,效率高;且生产模具完好无损,成本低;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一种模具可分离的金属砖制造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A图。图3是图1的B——B视图。图中,1、右模板2、右成形槽3、左成形槽4、左模板5、支架6、定位凸条7、轴承盖8、车轮9、挂耳10、压板11、轴12、螺纹杆13、转盘14、轴托15、横梁。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图2、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支架5下面焊有四个轴托14,两个轴托14支撑一根轴11,两根轴11的两端经轴承盖7内的轴承各连接一个车轮8;支架5右边的横梁15上有与螺纹杆12相吻合的螺纹,螺纹杆12的左端有压板10,螺纹杆12的右端有转盘13。左模板4、右模板1上部的前、后边均有挂耳9,左模板4的中部有左成形槽3,右模板1的中部有右成形槽2,左成形槽3与右成形槽2相互吻合,左模板4的顶端至左成形槽3的上端、右模板1的顶端至右成形槽2的上端均是斜面,左模板4的前、后边有定位凸条6,右模板1的前、后边有定位凹槽,左模板4上的定位凸条6,与右模板1上的定位凹槽相匹配。生产时,将支架5推到金属溶锅旁,把多组左模板4、右模板1经挂耳9挂在支架5上,并通过左模板4上的定位凸条6与右模板1上的定位凹槽齿合。随后,转动转盘13,经螺纹杆12、压板10,推动左模板4与右模板1相互挤紧,使左模板4、右模板1前边、后边、下边间密封。接着将液态金属倒入左成形槽3、右成形槽2内,在左成形槽3、右成形槽2装满液态金属后,推开支架5。待液态金属冷却成型后,反向转动转盘13,移开右模板1,取出金属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