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坯连铸可插入式水口的引锭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7865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厂连铸引锭杆头部结构的改进,特别是一种板坯连铸可插入式水口的引锭头。



背景技术:

连铸机引锭杆由引锭头、过渡件和杆身组成。浇注前,引锭头和部分过渡件进入结晶器,形成结晶器可活动的“内底”,浇注开始后,钢水凝固,与引锭头内的梯形槽凝结在一起,由拉矫机牵引着引锭杆,把铸坯连续地从结晶器拉出,直到引锭头通过拉矫机后方与铸坯分离,进入引锭杆存放装置。

连铸机开浇时需要安装浸入式水口进行开浇,但由于结晶器底部有引锭头,使浸入式水口无法完全进入结晶器,导致开浇时钢水出现喷溅现象,经常出现引锭头被喷溅的钢水粘连的情况,引锭杆头部和连铸坯无法分离,使脱锭失败,对连铸机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炼钢连铸过程由于中间包工作层有一定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定期重新开始浇注,每次开机需要将引锭杆送入结晶器,开机时引锭头部梯形槽和钢水相连接,然后由引锭杆将铸坯牵引拉出结晶器。

原有引锭头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在开浇过程浸入式水口由于有引锭头的阻挡,无法完全进入结晶器内部,导致出现钢水飞溅现象,如果引锭头出现密封不好的情况下,会出现引锭头和钢水粘连的情况,引锭杆头部和连铸坯无法分离,使脱锭失败,对连铸机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2、对于出现粘连情况的引锭头梯形槽无法进行清理,只能更换新的引锭头,使引锭头消耗量大,备件费用较高。

3、更换引锭头需要连铸机停机,影响连铸机的作业率。

4、更换引锭头需要操作人员在二冷段内安装,劳动强度较高,二冷段内环境复杂,职工在此操作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坯连铸可插入式水口的引锭头,其结构合理,可以使浸入式水口下部能够进入结晶器底部,改善开浇时钢水飞溅现象,不会出现引锭头和钢水粘连导致引锭杆头部和连铸坯无法分离的现象,保证连铸机正常运行,减少停机更换引锭头的次数,可以提高连铸机的作业率,可以降低劳动强度,保证职工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板坯连铸可插入式水口的引锭头,包括在引锭头的上端设置着梯形槽,在直立的引锭头梯形槽直立的槽底面上设置着圆弧形凹槽,引锭头梯形槽底面上的圆弧形凹槽与浸入式水口外壁下端的圆柱面相配合,圆弧形凹槽的宽度为150mm,圆弧形凹槽的深度为200mm。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内容如下:

在原引锭头安装浸入式水口的位置铣出一个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凹槽与浸入式水口的圆柱壁相配合,使浸入式水口下部能够进入结晶器底部。

主要改进效果:

1、在开浇过程浸入式水口可以完全进入结晶器内部,可以大大改善开浇时钢水飞溅现象,不会出现引锭头和钢水粘连导致引锭杆头部和连铸坯无法分离的现象,保证连铸机正常运行。

2、开浇过程引锭头和钢水粘连情况大大减少,更换新引锭头的数量降低,使引锭头消耗量降低,降低备件费用。

3、减少停机更换引锭头的次数,可以提高连铸机的作业率。

4、引锭头清理、回装作业可以离线进行,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可以降低劳动强度,保证职工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浸入式水口下部能够进入结晶器底部,改善了开浇时钢水飞溅现象,不会出现引锭头和钢水粘连导致引锭杆头部和连铸坯无法分离的现象,保证了连铸机正常运行,减少了停机更换引锭头的次数,提高了连铸机的作业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职工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板坯连铸可插入式水口的引锭头,如图1所示,包括在引锭头1的上端设置着梯形槽2,在直立的引锭头梯形槽2直立的槽底面上设置着圆弧形凹槽3,引锭头梯形槽底面上的圆弧形凹槽3与浸入式水口外壁下端的圆柱面相配合,圆弧形凹槽3的宽度为150mm,圆弧形凹槽3的深度为200mm。圆弧形凹槽3设置在引锭头梯形槽2槽底面的中心线上。圆弧形凹槽3的横断面为圆弧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