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汽车配件高温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072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的汽车配件高温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的汽车配件高温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生产汽车配件的过程中需要对加工完成的半成品进行喷砂以及涂料,但在喷砂以及涂料之前需要对每个零部件进行高温加热,相当于铁件的淬火一样,使零部件内部的组织发生变化,来提高产品的各项参数,增加产品的硬度、抗拉强度以及其它一些性能指标,提高产品的质量,现有技术为专利公开号为CN204999139U的汽车配件高温加热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高温加热主体,及固定在高温加热主体底部的主体支撑架,及固定在高温加热主体左侧的护罩,及设置在高温加热主体左侧的送料架,及固定在送料架内侧的第一支撑轮,及设置在第一支撑轮下方的第一转动轮,及设置在第一转动轮下端的第二转动轮,及设置在第一转动轮一侧的摆动机构,及设置在摆动机构下端的第二支撑轮,及缠绕在第一支撑轮、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第二支撑轮外侧的传送带,具有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的优点。但是,现有的汽车配件高温加热装置存在着工作效率低、热能损耗大、设备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改进型的汽车配件高温加热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工作效率低、热能损耗大、设备使用寿命短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汽车配件高温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的汽车配件高温加热装置包括传送带、隔热帘、隔热箱、加热结构、驱动电机和底座,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底座的右部下侧,所述的传送带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底座的上部,所述的隔热箱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传送带的上部,所述的隔热帘通过销轴连接安装在隔热箱的两端,所述的加热结构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隔热箱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加热结构包括高频加热机、高频加热头、冷却风扇、冷却水箱和底板,所述的高频加热机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底板的左部,所述的高频加热头安装在底板的中部,所述的冷却水箱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底板的右端,所述的冷却风扇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冷却水箱的左部,通过加热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减少热能损耗,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的隔热帘具体采用由硅酸铝制成的高温隔离帘,有利于减少热能损耗。

所述的高频加热头采用空心铜管制成的环形加热头,高频加热头通过水管与冷却水箱连接,有利于避免高频加热头本身产生高温,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冷却水箱采用黄铜制成的矩形散热水箱,有利于高频加热头的及时散热,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减少热能损耗,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冷却水箱的设置,有利于高频加热头的及时散热,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隔热帘的设置,有利于减少热能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传送带,2-隔热帘,3-隔热箱,4-加热结构,41-高频加热机,42-高频加热头,43-冷却风扇,44-冷却水箱,45-底板,5-驱动电机,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汽车配件高温加热装置包括传送带1、隔热帘2、隔热箱3、加热结构4、驱动电机5和底座6,所述的驱动电机5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底座6的右部下侧,所述的传送带1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底座6的上部,所述的隔热箱3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传送带1的上部,所述的隔热帘2通过销轴连接安装在隔热箱3的两端,所述的加热结构4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隔热箱3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加热结构4包括高频加热机41、高频加热头42、冷却风扇43、冷却水箱44和底板45,所述的高频加热机41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底板45的左部,所述的高频加热头42安装在底板45的中部,所述的冷却水箱44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底板45的右端,所述的冷却风扇43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冷却水箱44的左部,通过加热结构4的设置,有利于减少热能损耗,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的隔热帘2具体采用由硅酸铝制成的高温隔离帘,有利于减少热能损耗。

所述的高频加热头42采用空心铜管制成的环形加热头,高频加热头42通过水管与冷却水箱44连接,有利于避免高频加热头42本身产生高温,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冷却水箱44采用黄铜制成的矩形散热水箱,有利于高频加热头42的及时散热,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将汽车配件放在传送带上,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传送带,传送带带动汽车配件进入隔热箱,经过加热结构加热后传送带将汽车配件送出隔热箱。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