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机吸附和传动系统。
背景技术:
抛光机作为一种抛光设备,在2.5D、3D玻璃、蓝宝石以及其它硬、脆材料的异形表面抛光中广泛应用。
就现有抛光机而言,由于其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其存在对工件吸附效果欠佳、抛光效率较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工件吸附效果好,能改善抛光轨迹,提高抛光效率的抛光机吸附和传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抛光机吸附和传动系统,包括转盘轴承Ⅰ、支撑板、齿轮Ⅰ、齿圈Ⅰ、齿轮Ⅱ、旋转接头Ⅰ、中心轴、旋转接头Ⅱ、转盘轴承Ⅱ、齿轮Ⅲ、安装板和回转组件;所述转盘轴承Ⅰ安装在支撑板上部,所述安装板固定在转盘轴承Ⅰ上,所述中心轴和回转组件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齿轮Ⅲ与转盘轴承Ⅰ相啮合;所述转盘轴承Ⅱ安装在支撑板下部,所述齿轮Ⅰ与转盘轴承Ⅱ相啮合,所述齿圈Ⅰ位于转盘轴承Ⅱ上,所述齿轮Ⅱ安装在回转组件上,与齿圈Ⅰ相啮合;所述回转组件上设有吸附通道,所述旋转接头Ⅰ安装在回转组件底部,并与吸附通道连通,所述中心轴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通过气管与旋转接头Ⅰ相连,所述旋转接头Ⅱ安装在中心轴底部,并与通气孔连通。
进一步,所述回转组件为5个。
进一步,还设有驱动装置Ⅰ,所述驱动装置Ⅰ与齿轮Ⅰ相连。
进一步,还设有驱动装置Ⅱ,所述驱动装置Ⅱ与齿轮Ⅲ相连。
进一步,还设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通过气管与旋转接头Ⅱ相连。
另一种技术方案:包括转盘轴承Ⅰ、支撑板、齿轮Ⅱ、旋转接头Ⅰ、中心轴、旋转接头Ⅱ、齿轮Ⅲ、安装板、回转组件和齿圈Ⅱ;所述转盘轴承Ⅰ安装在支撑板上部,所述安装板固定在转盘轴承Ⅰ上,所述中心轴和回转组件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齿轮Ⅲ与转盘轴承Ⅰ相啮合;所述齿圈Ⅱ位于支撑板下部,所述齿轮Ⅱ安装在回转组件上,与齿圈Ⅱ相啮合;所述回转组件上设有吸附通道,所述旋转接头Ⅰ安装在回转组件底部,并与吸附通道连通,所述中心轴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通过气管与旋转接头Ⅰ相连,所述旋转接头Ⅱ安装在中心轴底部,并与通气孔连通。
进一步,还设有驱动装置Ⅱ,所述驱动装置Ⅱ与齿轮Ⅲ相连。
进一步,还设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通过气管与旋转接头Ⅱ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行星运动的基本抛光原理有效的改善抛光轨迹,提高抛光效率;
(2)该吸附和传动系统可以有效的利用真空泵实现工件在抛光过程中的有效吸附,同时利用该传动方式可以实现工件的公转和自转;
(3)该系统下载盘的公转和自转采用两个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适用范围更广;或者,采用一个驱动装置进行驱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盘轴承Ⅰ,2.支撑板,3.齿轮Ⅰ,4.驱动装置Ⅰ,5.齿圈Ⅰ,6.齿轮Ⅱ,7.旋转接头Ⅰ,8.中心轴,9.旋转接头Ⅱ,10.真空泵,11.驱动装置Ⅱ,12.转盘轴承Ⅱ,13.齿轮Ⅲ,14.安装板,15.回转组件,16.齿圈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转盘轴承Ⅰ1、支撑板2、齿轮Ⅰ3、驱动装置Ⅰ4、齿圈Ⅰ5、齿轮Ⅱ6、旋转接头Ⅰ7、中心轴8、旋转接头Ⅱ9、真空泵10、驱动装置Ⅱ11、转盘轴承Ⅱ12、齿轮Ⅲ13、安装板14和回转组件15;所述转盘轴承Ⅰ1安装在支撑板2上部,所述安装板14固定在转盘轴承Ⅰ1上,所述中心轴8和回转组件15固定在安装板14上;所述齿轮Ⅲ13与转盘轴承Ⅰ1相啮合,所述齿轮Ⅲ13与驱动装置Ⅱ11相连;所述转盘轴承Ⅱ12安装在支撑板2下部,所述齿轮Ⅰ3与转盘轴承Ⅱ12相啮合,所述齿轮Ⅰ3与驱动装置Ⅰ4相连,所述齿圈Ⅰ5位于转盘轴承Ⅱ12上,所述齿轮Ⅱ6安装在回转组件15上,与齿圈Ⅰ5相啮合;所述回转组件15上设有吸附通道,所述旋转接头Ⅰ7安装在回转组件15底部,并与吸附通道连通,所述中心轴8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通过气管与旋转接头Ⅰ7相连,所述旋转接头Ⅱ9安装在中心轴8底部,并与通气孔连通,所述真空泵10通过气管与旋转接头Ⅱ9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组件15为5个。
本实施例通过驱动装置Ⅰ4、齿轮Ⅰ3、转盘轴承Ⅱ12、齿圈Ⅰ5、齿轮Ⅱ6实现回转组件15的自转,通过驱动装置Ⅱ11、齿轮Ⅲ13、转盘轴承Ⅰ1实现回转组件15的公转;通过真空泵10、旋转接头Ⅱ9、中心轴8的通气孔、旋转接头Ⅰ7、回转组件15的吸附通道实现对工件的有效吸附。
实施例2
参照图2,本实施例包括转盘轴承Ⅰ1、支撑板2、齿轮Ⅱ6、旋转接头Ⅰ7、中心轴8、旋转接头Ⅱ9、真空泵10、驱动装置Ⅱ11、齿轮Ⅲ13、安装板14、回转组件15和齿圈Ⅱ16;所述转盘轴承Ⅰ1安装在支撑板2上部,所述安装板14固定在转盘轴承Ⅰ1上,所述中心轴8和回转组件15固定在安装板14上;所述齿轮Ⅲ13与转盘轴承Ⅰ1相啮合,所述齿轮Ⅲ13与驱动装置Ⅱ11相连;所述齿圈Ⅱ16位于支撑板2下部,所述齿轮Ⅱ6安装在回转组件15上,与齿圈Ⅱ16相啮合;所述回转组件15上设有吸附通道,所述旋转接头Ⅰ7安装在回转组件15底部,并与吸附通道连通,所述中心轴8上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通过气管与旋转接头Ⅰ7相连,所述旋转接头Ⅱ9安装在中心轴8底部,并与通气孔连通,所述真空泵10通过气管与旋转接头Ⅱ9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回转组件15为5个。
本实施例通过齿圈Ⅱ16与齿轮Ⅱ6的啮合实现回转组件15的自转,通过驱动装置Ⅱ11、齿轮Ⅲ13、转盘轴承Ⅰ1实现回转组件15的公转;通过真空泵10、旋转接头Ⅱ9、中心轴8的通气孔、旋转接头Ⅰ7、回转组件15的吸附通道实现对工件的有效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