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打磨拉丝机的左右互动上下振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6842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打磨拉丝机的左右互动上下振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打磨拉丝机的左右互动上下振动机。



背景技术:

不锈钢板打磨拉丝后,表面光泽美观,更富艺术气息,因此,在不锈钢板零件的加工中,打磨拉丝往往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道加工工序。现有的拉丝工艺多用于平板的加工,对于圆筒表面的拉丝,一般先将卷制前的圆筒平板表面打磨光顺,再卷制对焊,很显然,焊接操作会局部影响拉丝后的光泽,甚至失去拉丝效果。在加工中也有对不锈钢圆筒表面进行打磨拉丝处理的,然多为人工打磨,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难度高,表面光泽不匀称,造成

了不锈钢圆筒内外筒面打磨的瓶颈

近年来,不锈钢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不但质量上越来越好,品种越来越多,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但是其生产效率未有明显的改观,尤其是打磨拉丝机的左右互动上下振动机,一直是当前悬而未决的技术难题。目前尚未见到文献报道大量多功能打磨拉丝机的左右互动上下振动机,亟需提供一种多功能打磨拉丝机的左右互动上下振动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打磨拉丝机的左右互动上下振动机,以解决在不锈钢板的生产过程中,工作量大,表面光泽不匀,生产效率低,影响后序步骤的加工质量等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打磨拉丝机的左右互动上下振动机,包括左右摇动轨道,所述左右摇动轨道与卡位底托滑动连接,所述卡位底托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卡位底托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左侧设有气管,所述卡位底托的两侧设有前后摇动轨道,所述前后摇动轨道的下方设有上下升降装置,所述气管与上下升降装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顶板通过螺栓与卡位底托固定连接,且顶板的上表面布有规则排列的多个凹坑。

优选的,所述卡位底托为中空的框架结构,其内部用于安装动力部件和连接部件等。

优选的,所述左右摇动轨道设有两个,且左右摇动轨道固定安装在一块平板上,该平板的前后两侧设有推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用于安装两个左右摇动轨道的平板通过滑块与两侧的前后摇动轨道滑动连接,且两个前后摇动轨道通过固定支座安装在另一块平板上。

优选的,所述用于安装两个前后摇动轨道的平板的下表面与上下升降装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多功能打磨拉丝机的左右互动上下振动机,采用了电机提供动力,驱动卡位底托在左右摇动轨道上实现滑动,通过气管为底部的上下升降装置和前后两侧的推动装置提供气源,因而能够实现卡托的前后滑动和上下升降运动,三个方向上的运动平稳快速,位置误差小,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安装和使用方便,经济环保,生产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左右摇动轨道、2前后摇动轨道、3电机、4卡位底托、5顶板、6气管、7上下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多功能打磨拉丝机的左右互动上下振动机,包括左右摇动轨道1,所述左右摇动轨道1与卡位底托4滑动连接,所述卡位底托4与顶板5固定连接,所述卡位底托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左侧设有气管6,所述卡位底托4的两侧设有前后摇动轨道2,所述前后摇动轨道2的下方设有上下升降装置7,所述气管6与上下升降装置7连通,所述顶板5通过螺栓与卡位底托4固定连接,且顶板5的上表面布有规则排列的多个凹坑,所述卡位底托4为中空的框架结构,其内部用于安装动力部件和连接部件等,所述左右摇动轨道1设有两个,且左右摇动轨道1固定安装在一块平板上,该平板的前后两侧设有推动装置,所述用于安装两个左右摇动轨道1的平板通过滑块与两侧的前后摇动轨道2滑动连接,且两个前后摇动轨道2通过固定支座安装在另一块平板上,所述用于安装两个前后摇动轨道2的平板的下表面与上下升降装置7固定连接。

工作原理:工作时,先将气管6的供气阀门打开,为上下升降装置7与前后两侧的推动装置提供气源,然后打开电机3的开关,电机3带动卡位底托4在左右摇动轨道1上左右滑动,上下升降装置7带动整个装置上下往复运动,前后两侧的推动装置带动卡位底托4在前后摇动轨道2上实现往复滑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