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变形薄片齿压淬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3540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片齿类零件压淬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变形薄片齿压淬工装。



背景技术:

对于片齿类零件,通常采用普通渗碳直接淬火,以满足零件的热处理性能及变形要求。但二轴薄片齿类零件采用斜齿设计,壁厚较薄,且为不对称结构,采用普通的渗碳直接淬火时,虽然能满足热处理技术指标要求,但零件端面翘曲变形严重,齿向扭曲,变形无法保证,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变形薄片齿压淬工装,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可控制零件的翘曲变形带来的齿向扭曲,减少零件的变形,提高零件的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易变形薄片齿压淬工装,包括设置在压床中的底座,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易变形薄片齿的支撑座,还包括用于压紧易变形薄片齿中心的中心压杆、用于压紧易变形薄片齿外圈的外压环以及用于压紧易变形薄片齿内圈的内压环,所述中心压杆、外压环以及内压环均固定在压床的上压头上。

进一步地,支撑座的上定位面与压床的高度差与易变形薄片齿的内外圈高度差一致。

进一步地,支撑座通过第一内六角螺钉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外压环和内压环均通过第二内六角螺钉固定在压床的上压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在使用时,压淬前,中心压杆、外压环和内压环通过螺栓固定在压床的上压头,底座直接装入压床,支撑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零件置于支撑座上,压淬时,将零件置于支撑座上,利用中心压杆、外压环和内压环的高度差,中心压杆先进入零件的中心孔,压在零件的内孔平台上,固定齿轮,防止其径向移动;外压环和内压环紧跟着先后压向零件的外圈和内圈,进行限形淬火,本发明根据零件的尺寸结构,限制薄片齿压淬过程中翘曲变形,控制齿向扭曲,减小齿部变形,提高零件的质量。

进一步地,本发明支撑座的上定位面与压床的高度差与易变形薄片齿的内外圈高度差一致,使支撑座上定位面支持零件内圈,压床平台支持零件的外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支撑座;3、第一内六角螺钉;4、外压环;5、内压环;6、第二内六角螺钉;7、中心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易变形薄片齿压淬工装,包括设置在压床中的底座1,底座1上通过第一内六角螺钉3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易变形薄片齿的支撑座2,支撑座2的上定位面与压床的高度差与易变形薄片齿的内外圈高度差一致,还包括用于压紧易变形薄片齿中心的中心压杆7、用于压紧易变形薄片齿外圈的外压环4以及用于压紧易变形薄片齿内圈的内压环5,所述中心压杆7、外压环4以及内压环5均通过第二内六角螺钉6固定在压床的上压头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主要由底座1、支撑座2、外压环4、内压环5、中心压杆7五部分组成。底座1直接装入压床,支撑座2通过第一内六角螺钉3固定在底座1上,支撑座2上定位面支持零件内圈,依靠压床平台支持零件的外圈,支撑座2上定位面与压床平台的高度差与零件内外圈高度差一致,零件依靠支撑座2和压床平台来支撑。中心压杆7、外压环4和内压环5通过第二内六角螺钉6固定在压床的上压头。压淬时,利用中心压杆7、外压环4和内压环5的高度差,中心压杆7先进入零件的中心孔,压在零件的内孔平台上,固定齿轮,防止其径向移动;外压环4和内压环5紧跟着先后压向零件的外圈和内圈,进行限形淬火,从而限制零件的端面翘曲,约束零件齿向的扭曲变形。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变形薄片齿压淬工装,包括设置在压床中的底座,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易变形薄片齿的支撑座,还包括用于压紧易变形薄片齿中心的中心压杆、用于压紧易变形薄片齿外圈的外压环以及用于压紧易变形薄片齿内圈的内压环,所述中心压杆、外压环以及内压环均固定在压床的上压头上。本发明可控制零件的翘曲变形带来的齿向扭曲,减少零件的变形,提高零件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胡星;张晓田;徐燊;马路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法士特汽车传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4.01
技术公布日:2017.07.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