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状工件抛光工作台固定夹紧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613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状工件抛光工作台固定夹紧工装。



背景技术:

工装,即工艺装备: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工位器具等。夹具是加工时用来迅速紧固工件,使机床、刀具、工件保持正确相对位置的工艺装置。也就是说工装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夹具又称卡具。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例如焊接夹具、检验夹具、装配夹具、机床夹具等。其中机床夹具最为常见,常简称为夹具。在机床上加工工件时,为使工件的表面能达到图纸规定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与其他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加工前必须将工件装好(定位)、夹牢(夹紧)。夹具通常由定位元件(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或导引刀具方向)、分度装置(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能完成数个工位的加工,有回转分度装置和直线移动分度装置两类)、连接元件以及夹具体(夹具底座)等组成。现有的板状工件抛光工作台固定夹紧工装,每次只能固定一个工件,不能实现连续生产,这样的板状工件抛光工作台固定夹紧工装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且不利于自动化生产。为此,提出一种板状工件抛光工作台固定夹紧工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状工件抛光工作台固定夹紧工装,通过在转台上部等角度设置多个匚型固定架和多组压紧组件,可同时固定多个工件,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且可实现自动化生产,特提出本专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状工件抛光工作台固定夹紧工装,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plc控制器和变频器,所述plc控制器控制输出端与变频器的电控端电性连接,所述变频器通过导线与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的转动轴与转台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转台的底部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与环形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环形导轨设置在支撑台上部,所述转台的上部等角度焊接有匚型固定架,所述匚型固定架的内部活动安插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端焊接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底部设有弧形压块,所述活动杆的外部套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与弹簧座的上部固定连接,且弹簧的上端与导向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套接在活动杆的外部,且导向套的上部与匚型固定架的内侧顶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台的上部等角度通过螺钉安装有与匚型固定架相匹配的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部焊接有y型支撑架,所述y型支撑架的上部一侧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手柄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所述y型支撑架的上部另一侧与活动板的一端底侧铰接,所述活动板的一端上侧与手柄的一端铰接,且活动板的另一端底部焊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底端设有压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和转台的横切面均为圆形。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的底部等角度设有三个支腿。

优选的,所述压紧组件至少设有四组,且压紧组件以转台的中心为圆心等角度分布设置在转台上部。

优选的,所述匚型固定架至少设有四个,且匚型固定架以转台的中心为圆心等角度分布设置在转台上部。

优选的,所述plc控制器的型号为fx3u-48mt/es-a。

优选的,所述支撑台的外部一侧通过螺钉安装有可拆卸盖板。

优选的,所述手柄的外部套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的顶端与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位于匚型固定架的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支撑台的上部设置转台,利用电机驱动转台旋转,同时设置plc控制器和变频器,使得可方便的控制转台的转速,并且可实现自动化生产,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2、本发明,通过在转台上至少设置四组压紧组件和至少设置四个匚型固定架,使得本发明可快速同时夹紧固定多个工件,可以实现连续生产,使得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值得推广和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压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匚型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支撑台、2转台、3匚型固定架、4限位块、5压紧组件、6变频器、7电机、8plc控制器、9安装座、10y型支撑架、11连接杆、12手柄、13活动板、14压杆、15压板、16支腿、17环形滑槽、18环形导轨、19导向套、20弹簧座、21弧形压块、22活动杆、23弹簧、24可拆卸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板状工件抛光工作台固定夹紧工装,包括支撑台1,所述支撑台1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7、plc控制器8和变频器6,所述plc控制器8控制输出端与变频器6的电控端电性连接,所述变频器6通过导线与电机7电性连接,所述电机7的转动轴与转台2的底部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所述转台2的底部设有环形滑槽17,所述环形滑槽17与环形导轨18滑动连接,所述环形导轨18设置在支撑台1上部,所述转台2的上部等角度焊接有匚型固定架3,所述匚型固定架3的内部活动安插有活动杆22,所述活动杆22的底端焊接有弹簧座20,所述弹簧座20的底部设有弧形压块21,所述活动杆22的外部套有弹簧23,所述弹簧23的底端与弹簧座20的上部固定连接,且弹簧23的上端与导向套1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套19套接在活动杆22的外部,且导向套19的上部与匚型固定架3的内侧顶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台2的上部等角度通过螺钉安装有与匚型固定架3相匹配的压紧组件5,所述压紧组件5包括安装座9,所述安装座9的上部焊接有y型支撑架10,所述y型支撑架10的上部一侧与连接杆11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11的另一端与手柄12的中间位置处铰接,所述y型支撑架10的上部另一侧与活动板13的一端底侧铰接,所述活动板13的一端上侧与手柄12的一端铰接,且活动板13的另一端底部焊接有压杆14,所述压杆14的底端设有压板15。

具体的,所述支撑台1和转台2的横切面均为圆形,所述圆形没有棱角,安全性好。

具体的,所述支撑台1的底部等角度设有三个支腿16,所述支腿16对支撑台1有很好的支撑作用,安全稳定。

具体的,所述压紧组件5至少设有四组,且压紧组件5以转台2的中心为圆心等角度分布设置在转台2上部,多组压紧组件5可以同时固定多个工件,可实现连续生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的,所述匚型固定架3至少设有四个,且匚型固定架3以转台2的中心为圆心等角度分布设置在转台2上部,多个匚型固定架3可以同时固定多个工件,可实现连续生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的,所述plc控制器8的型号为fx3u-48mt/es-a,此种型号的plc控制器8功能较多,运行稳定且价格便宜,可以节约生产成本。

具体的,所述支撑台1的外部一侧通过螺钉安装有可拆卸盖板24,所述可拆卸盖板24便于拆卸,便于后期维护。

具体的,所述手柄12的外部套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具有较好的防滑缓冲作用,且可防止刮伤操作人员的手部,有利于工人操作。

具体的,所述活动杆22的顶端与限位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4位于匚型固定架3的顶部,所述限位块4可以防止活动杆22从匚型支架3内部脱落,可以有效保证该工装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将电机7、plc控制器8和变频器6安装在支撑台1内部,使本发明显得结构简单,且可防止工人误触碰相关元件,使得本发明安全性能较好,电机7为转台2提供旋转的动力,plc控制器8和变频器6配合使用,可以精确的控制电机7的运转速度,且速控制电机7的启停,转台2的上部等角度焊接的多个匚型固定架3和多组压紧组件5相互配合,可以快速稳固的将工件固定在转台2上部,有利于保证抛光效果,可连续生产,实现自动化生产,不仅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在匚型固定架3的内部活动安插有活动杆22,活动杆22的底端焊接有弹簧座20,弹簧座20的底部设有弧形压块21,活动杆22的外部套有弹簧23,弹簧23的底端与弹簧座20的上部固定连接,且弹簧23的上端与导向套19的底部固定连接,导向套19套接在活动杆22的外部,且导向套19的上部与匚型固定架3的内侧顶壁固定连接,使得工件只要插入匚型固定架3,即可被弧形压块21,使得固定速度较快;压紧组件5包括安装座9,安装座9的上部焊接有y型支撑架10,y型支撑架10的上部一侧与连接杆11的一端铰接,连接杆11的另一端与手柄12的中间位置处铰接,y型支撑架10的上部另一侧与活动板13的一端底侧铰接,活动板13的一端上侧与手柄12的一端铰接,且活动板13的另一端底部焊接有压杆14,所述压杆14的底端设有压板15,通过铰接的连接方式,使得压紧组件5操作灵活,通过以上设置,不仅有利于提高夹紧速度,而且使得该工装稳定可靠,可保证抛光精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