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真空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产品在抛光过程中,产品在旋转治具上采用双面胶进行固定,装拆夹繁琐,操作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双面胶无法重复使用。同时,拆夹后产品表面易留下残胶,不易清理,且在清胶过程中产品表面易被划伤而造成产品不良。另外,旋转治具需进行自转,无法与机台外的压缩空气器及电源等相连。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工件拆装方便的真空固定装置。
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吸附固定工件,该固定装置包括基座、抽真空机构、控制机构、及电源,该基座包括主体及底板,该控制机构能够控制该抽真空机构,该电源为该抽真空机构和该控制机构提供电能,该主体包括固定板及周壁,该固定板具有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固定板上贯穿开设有至少一个吸附孔,该周壁为该固定板的周缘朝向该固定板一侧垂直延伸而成,该固定板及该周壁共同形成收容腔,该底板盖封于该收容腔上,该抽真空机构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且位于该收容腔内,该抽真空机构包括真空泵、至少一个吸气管、及排气管,该至少一个吸气管和该排气管都与该真空泵相连通,该排气管伸出收容腔以用于排气,每个该吸气管远离该真空泵的一端与对应的该吸附孔相连通,该控制机构控制该真空泵通过该至少一个吸气管对相应的该吸附孔进行抽真空以使该吸附孔将该工件进行吸附固定至该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每个该吸附孔的周围开设有收容槽,每个该收容槽呈环形,每个该收容槽位于固定板的第二表面上且与对应的该吸附孔同轴心,该基座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圈,每个该密封圈设置于对应的该收容槽内。
进一步地,该抽真空机构还包括控制阀,该控制阀设置于该固定板的第一表面上且与该真空泵及该至少一个吸气管相连通,当需从该固定装置取下该工件时,该控制阀能够破坏该吸气管及该吸附孔内的真空以使该吸附孔释放该工件。
进一步地,该控制阀为真空破坏电磁阀。
进一步地,该控制机构包括控制电路、电源开关、及启停开关,该控制电路设置于该固定板的第一表面上且与该电源及该真空泵分别电连接以实现控制该真空泵,该电源开关和该启停开关设置于该基座的周壁上且与该控制电路电连接,该电源开关用于控制该电源,该启停开关用于对该真空泵进行启动或者停止。
进一步地,该控制机构还包括智能压力控制器,该智能压力控制器设置于该基座的周壁上且与该控制电路电连接,该智能压力控制器与该真空泵相连通,该智能压力控制器能够时时监控该至少一个吸气管中的真空度,并控制该真空泵启动和停止。
进一步地,该智能压力控制器能够将至少一个吸气管中的真空度值反馈至一加工机台。
进一步地,该基座还包括两个把手,该两个把手分别设置于该周壁的相对的两外侧面上。
进一步地,该电源为可充电电池。
进一步地,该密封圈为橡胶圈。
上述固定装置通过在基座内设置真空泵及电源使吸附孔将工件吸附固定至基座的固定板上,从而便于工件的固定和拆卸。同时,固定装置无需外接真空泵提高了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固定装置和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固定装置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使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使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装置100,其用于对工件200进行真空吸附固定。固定装置100包括基座10、抽真空机构20、控制机构30、及电源40。基座10用于设置于一加工机台的转动机构(图未示)上。抽真空机构20设置于基座10内以将工件200吸附固定于基座10上。控制机构30设置于基座10上以控制抽真空机构20。电源40设置于基座10内以为抽真空机构20和控制机构30提供电能。本实施例中,电源40为可充电电池,但不限于此。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基座10包括主体11及封盖于主体11上的底板12。主体11包括固定板111及周壁112。固定板111大致呈圆形。固定板111具有第一表面1111及与第一表面1111相对的第二表面1112。固定板111上贯穿开设有至少一个吸附孔1113。至少一个吸附孔1113贯穿于第一表面1111及第二表面1112。至少一个吸附孔1113用于吸附工件200以将工件200吸附固定于固定板111上。周壁112为固定板111的周缘朝向固定板111的一侧垂直延伸而成。固定板111及周壁112共同形成收容腔113。第一表面1111位于收容腔113内。底板12的形状与固定板111的形状相似。底板12盖封于收容腔113上。本实施例中,吸附孔111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吸附孔1113沿固定板11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但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每个吸附孔1113的周围开设有收容槽1114。每个收容槽1114大致呈环形,其位于固定板111的第二表面1112上且与对应的吸附孔1113同轴心。基座10还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圈13。每个密封圈13设置于对应的收容槽1114内以提高吸附孔1113吸附固定该工件200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3为橡胶圈,但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基座10还包括两个把手14。两个把手14分别设置于周壁112的相对两外侧面上,以便于拆换和搬运固定装置100。
抽真空机构20设置于固定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且位于收容腔113内,其包括真空泵21、至少一个吸气管22、及排气管23。每个吸气管22的一端与真空泵21相连通。每个吸气管22远离真空泵2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吸附孔1113相连通。排气管23与真空泵21相连通且伸出收容腔113以用于排气。本实施例中,吸气管22的数量为三个。
本实施例中,抽真空机构20还包括控制阀24。控制阀24设置于固定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且与真空泵21及至少一个吸气管22相连通。当需从固定装置100取下工件200时,控制阀24能够破坏吸气管22及吸附孔1113内的真空以使吸附孔1113释放工件200。本实施例中,控制阀24为真空破坏电磁阀,但不限于此。
控制机构30包括控制电路31、电源开关32、及启停开关33。控制电路31设置于固定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且与电源40及真空泵21分别电连接以实现控制真空泵21。电源开关32和启停开关33设置于基座10的周壁112上且与控制电路31电连接。电源开关32用于控制电源40。启停开关33用于对真空泵21进行启动或者停止。
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30还包括智能压力控制器34。智能压力控制器34设置于基座10的周壁112上且与控制电路31电连接。智能压力控制器34与真空泵21相连通。智能压力控制器34能够时时监控至少一个吸气管22中的真空度,并控制真空泵21启动和停止从而达到变频节能效果。同时,智能压力控制器34通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信号传输、蓝牙等无线传输方式将至少一个吸气管22中的真空度值反馈至加工机台(图未示)并显示出来。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组装时,将真空泵21设置于固定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并将至少一个吸气管22及排气管23与真空泵21相连通。将控制阀24设置于真空泵21上,并将每个吸气管22远离真空泵2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吸附孔1113相连通。将控制电路31设置于固定板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且与电源40及真空泵21电连接,并将电源开关32、启停开关33及智能压力控制器34设置于基座10的周壁112上且与控制电路31电连接。最后,将底板12盖封于收容腔113上且将每个密封圈13设置于对应的收容槽1114内,完成了对整个固定装置100的组装。
使用时,将至少一个工件200放至固定板111上相应的吸附孔1113上。按压电源开关32启动电源40,并按压启停开关33使真空泵21开始运作。真空泵21通过至少一个吸气管22对相应的吸附孔1113进行抽真空以使吸附孔1113将工件200进行吸附固定至固定板111上。同时,智能压力控制器34时时监控至少一个吸气管22中的真空度,并控制真空泵21启动和停止以控制至少一个吸附孔1113内真空度从而稳定地吸附工件200,完成了固定装置100对工件200的吸附固定。
固定装置100通过在基座10内设置真空泵21及电源40使吸附孔1113将工件200吸附固定至基座10的固定板111上,从而便于工件200的固定和拆卸。同时,固定装置100无需外接真空泵提高了使用性。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