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磨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7755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研磨抛光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研磨抛光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手机、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对于外观效果及本身性能要求(例如对信号)等。陶瓷具有高硬度不易磨损、质感好及对信号没有屏蔽等优点,已经开始逐步替代塑胶、金属等传统材料,成为各种手机、智能穿戴电子产品外壳、背板、底盖等外观件的主流材料。目前对于陶瓷后加工的传统研磨抛光工艺有两种:1、采用传统离心研磨抛光设备,缺点是只适合小尺寸产品,对于大尺寸产品每个滚筒只能放置一两片产品,由于产品尺寸大,产品过多容易放生碰撞导致产品破裂而且转速不能过快,效率相当低下;2、采用单双面研磨抛光设备,缺点是只适合2D平板加工,对于形状复杂的3D产品需要很多道研磨抛光组合,由于3D产品需要把平面和弧面分开加工,导致两面交接处过渡不顺滑,视觉效果不好,工序多,良率不高,采用的是钻石粉或钻石液作为研磨抛光介质,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研磨抛光设备,解决现有研磨抛光设备生产效率低、加工产品良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研磨抛光设备,包括多个滚筒、第一电机、中心轴和与所述中心轴同轴设置的带齿轮,所述滚筒内用于放置待研磨抛光的产品和磨料,所述多个滚筒围绕所述中心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机耦合到所述多个滚筒和所述中心轴,用于驱动所述中心轴旋转的同时使所述多个滚筒绕所述中心轴公转,所述多个滚筒各自具有同步带驱动轴,所述带齿轮通过同步带耦合到各滚筒的所述同步带驱动轴,所述带齿轮设置成独立于所述中心轴从而在所述中心轴旋转时与所述中心轴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相对转动通过所述同步带引起所述多个滚筒绕各自的同步带驱动轴自转。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皮带与滚筒驱动带轮耦合,所述中心轴固定在所述滚筒驱动带轮的轮轴上,所述多个滚筒的轴间隔地固定在所述滚筒驱动带轮的轮缘处。

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耦合到所述带齿轮,用于驱动所述带齿轮发生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转动。

所述滚筒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的表面与所述滚筒的长度方向垂直,将所述滚筒的内部分隔为多格,每格用于放置一个产品。

所述滚筒内沿所述滚筒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个纵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将所述滚筒的内部分隔为两层。

所述滚筒内表面设置有橡胶保护层。

所述滚筒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

所述滚筒包括两端开放的筒体和以可拆装方式盖在所述筒体的两端的盖板。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滚筒上用于固定盖板的偏心压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设备采用离心旋转原理,通过对滚筒结构优化设计,使得产品之间不会相互碰撞并有效减小冲击,每个滚筒可以一次性装几十片产品,采用低成本高频瓷及碳化硅或氧化铝作为磨料;从而实现产品的高效率、高良率、低成本。

此表面研磨抛光设备,提高了加工效率及良率、节省了成本,设备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并可以有效节约人力;从而可以提升整体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研磨抛光设备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研磨抛光设备一种实施例的滚筒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研磨抛光设备一种实施例的滚筒爆炸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研磨抛光设备一种实施例的滚筒俯视图(去盖板时);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研磨抛光设备一种实施例的滚筒横截面轮廓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研磨抛光设备一种实施例的滚筒仰视图(去盖板时);

图4d为图4b所示的滚筒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阅图1,在一种实施例中,一种研磨抛光设备,包括多个滚筒1、第一电机2、中心轴7和与所述中心轴7同轴设置的带齿轮8,所述滚筒1内用于放置待研磨抛光的产品和磨料,所述多个滚筒1围绕所述中心轴7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机2耦合到所述多个滚筒1和所述中心轴7,用于驱动所述中心轴7旋转的同时使所述多个滚筒1绕所述中心轴7公转,所述多个滚筒1各自具有同步带驱动轴10,所述带齿轮8通过同步带5耦合到各滚筒1的所述同步带驱动轴10,所述带齿轮8设置成独立于所述中心轴7从而在所述中心轴7旋转时与所述中心轴7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相对转动通过所述同步带5引起所述多个滚筒1绕各自的同步带驱动轴10自转。

参阅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2通过皮带9与滚筒驱动带轮15耦合,所述中心轴7固定在滚筒驱动带轮15的轮轴上,各滚筒1的轴间隔地固定在滚筒驱动带轮15的轮缘处。

参阅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电机3,所述第二电机3耦合到所述带齿轮8,用于驱动所述带齿轮8发生相对于所述中心轴7的转动。更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机3通过链条4与链齿轮6耦合,链齿轮6与带齿轮8固定在一起。

参阅图3至图4d,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筒1内间隔设置有多个横向隔板13,所述横向隔板13的表面与所述滚筒1的长度方向垂直,将所述滚筒1的内部分隔为多格,每格用于放置一个产品。

参阅图3至图4d,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筒1内沿所述滚筒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个纵向隔板14,所述纵向隔板14将所述滚筒1的内部分隔为两层。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筒1内表面设置有橡胶保护层。

参阅图1至图3,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筒1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

参阅图1至图3,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滚筒1包括两端开放的筒体和以可拆装方式盖在所述筒体的两端的盖板12。

参阅图1至图3,在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滚筒1上用于固定盖板的偏心压杆11。

以下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及其工作原理。

将滚筒的筒体分隔成两层,每层再分隔成多格,滚筒内部表面和盖板底面镶镀一层加厚橡胶可以有效减小磨损和减小加工过程中对产品的冲击,使得加工转速可以更快,加工效率有效提升。每格可以放置一个产品,每个产品之间相互隔开,使得每个滚筒每次可以放几十个产品,运转时不会相互碰撞并有效减少冲击,适合所有2D、3D大尺寸陶瓷产品,通用性强,工艺简单。在滚筒里面添加低成本的高频瓷、碳化硅或氧化铝等磨料,盖板密闭后,在离心旋转作用下,磨料与产品表面在高温高压环境进行无规律冲击摩擦,达到研磨抛光效果。通过以上设计改进实现高效率、高良率、低成本。

通过第一电机1即主电机的带动使得滚筒绕中心轴做公转运动,由于同步带齿轮A和链齿轮固定在一起,只能跟随第二电机2即副电机转动,所以滚筒在做公转运动的同时,通过同步带轮带动分别做自传运动。在第一电机1停止的情况下,通过第二电机2带动链齿轮和同步带齿轮转动,再通过同步带带动滚筒实现自传;通过第二电机2正反转来实现滚筒正反自传;从而可以将滚筒盖板面朝向任何方向,实现上下料功能。

此设备的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步,将安全阀门往上推开,把自动\手动开关转到手动,通过主机点动开关将需要装料的滚筒调整到合适位置,再通过副机点动开关将滚筒压盖面调整到合适位置;把偏心压杆拧松、抽掉,再把盖板打开。

第二步,先将高频瓷磨料添加进去1公斤,然后将要研磨的陶瓷背板产品放进去,再加入1公斤高频瓷磨料。

第三步,添加氮化硅或氧化铝磨料40ML,最后加入1公斤清水。

第四步,待每个格子完成产品和磨料的添加,就将盖板重新盖上去并将偏心压杆插上并拧紧。

第五步,待一层装机完成后,通过副机点动开关将滚筒另一压盖面调整到合适位置,再重复第二到第四步,完成另外一层的装料。

第六步,待整个滚筒安装完成,再重复第一到第五步完成其余滚筒装料后;把安全阀门往下关上,将自动\手动开关转到自动,通过计时器设定好加工时间,按下启动开关;滚筒绕中心轴做离心运动并同时绕旋转轴F做自传运动,实现产品的研磨抛光动作。

第七步,到达设定加工时间后机器运行停止后,将自动\手动开关转到手动;通过两个点动开关将滚筒调整到合适位置,把偏心压杆拧松、抽掉,再把盖板打开将产品取出,并将磨料倒出洗净待下次循环利用,下次用只需添加碳化硅或氧化铝和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方式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